提高脱贫质量强化情感认同 扶贫开发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大众日报 2018-03-22 07:40 大字

□本报记者孙亚飞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孙伟

3月7日,聊城市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如何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成为与会者热议的问题。

“聊城今年还剩0.74万贫困人口,需要我们坚持目标导向与质量标准相统一,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实行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在建立长效机制上做文章、下功夫。”聊城市委副书记陈平说。脱贫质量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败,要明确脱贫的标准,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把扶贫与扶志、扶业、扶技、扶智结合起来。

今年,聊城市扶贫开发工作将注重强化思想引导,坚持把扶志摆在优先位置,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三下乡”活动等,引导贫困群众破除“外源”依赖,树立主体意识和脱贫志向,让他们“愿脱贫”;注重强化能力培育,通过落实教育政策、加强技能技术培训,提升贫困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支撑群众“能脱贫”;注重强化项目帮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开发村级公益性劳务岗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发展农村电商,引导贫困群众发展扶贫项目,量身定制脱贫措施,确保群众“会脱贫”;注重强化典型引领,通过培养、总结、提炼一批“致富榜样家庭”“洁净家庭”“五好家庭”等,培育脱贫引路能人,树立脱贫标杆,推动贫困群众“敢脱贫”;注重强化习惯养成,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通过实施洁净扶贫行动、移风易俗、树立良好家风等措施,综合推进文明创建活动,把精神扶贫转化为贫困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今年,聊城市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把10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突破口,把四大片区等重点贫困地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提升贫困村村容村貌,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在此基础上,着力在深化农村改革、振兴农村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把脱贫攻坚的过程变成乡村振兴的过程。

茌平县肖庄镇小高村残疾青年高吉朋,原先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在汇富农牧公司的带动下,目前养殖优质种兔250只,每年出栏“自繁自育”肉兔8700只,实现纯收入4.2万元。“我们为高吉朋描绘出住新房、扩兔舍、三年娶媳妇的生活蓝图。”茌平县财政局局长张明说,“像他这样穷垮了、穷怕了的贫困户,最重要的是从内心唤醒他对生活的向往,扶贫先扶志,只要有志气,加上扶贫的相关政策和资金,没有办不好的事。”

杨胜坤是山东省质监局选派的第一书记,在冠县范寨镇温庄村任职。温庄村为省定扶贫重点村,全村240户8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贫困人口215人,很多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杨胜坤多方奔走,自掏腰包带村民外出参观,在温庄村发展赤松茸大棚40亩,以“订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引导本村群众开展赤松茸种植,撬动社会资本30余万元,帮助本村10户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为帮包村实现村级集体收入3万元。在帮扶资金拨付到位之前,他从父母那里借了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多亏了杨书记,我在棚里打工,一天有80元的工资。82岁的父亲脑梗,9岁的孩子需要照顾,我没法出去打工,能在这里干活儿,真是太好了。俺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温庄村村民肖启春说。

新闻推荐

茌平发现7.03平方千米富硒土壤

□记者李文明通讯员高广超常彬报道本报济南讯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勘查院日前提交的《茌平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报告》显示,茌平县发现有7.03平方千米土壤,硒元素...

茌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