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村这样脱贫 赵磊瘦了,乡亲们钱包鼓了

大众日报 2018-02-01 01:36 大字

□本报记者孙亚飞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刘明明任延晓

“以前的孟楼村,房子破败不堪,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没有生机。”1月26日,记者来到茌平县韩屯镇孟楼村,同行的驻村第一书记赵磊介绍。

如今,记者现场看到的却是灌木成排,垃圾入箱,硬化路干净整洁,文化广场宽敞漂亮。“你们看见的都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看不见的是村民自我发展致富的信心和能力。”赵磊说。

两年前,茌平县安监局对接贫困村孟楼村,政工干部赵磊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书记”。两年时间,赵磊瘦了黑了,但乡亲们的脸上笑容多了,钱包鼓了。

“村里要脱贫,就必须是‘造血式\’扶贫,还得靠产业。”如何选择项目,赵磊费了不少脑筋,“各企业用包装袋技术含量不高,但用工多,孟楼村劳动力富裕,又多是留守妇女,可以办一个塑编加工点。”

于是,在赵磊的提议下,从去年9月份开始,扶贫组带领村干部和68位村民先后三次考察编织加工项目。在多次召开群众会后,最终按照“党支部+”模式,由党支部牵头,部分村民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永胜塑编厂。

“从项目考察到落地只用了3个月不说,赵书记还坚持亲自跑前跑后,既当信息员又当营销员,村里一下子增加了20多人的劳动就业岗位,还请来了专业技师来培训,群众都拍手称赞。”孟楼村党支部书记刘树华说。

“在家门口上班,不耽误照顾老人,也不耽误接送孩子。”在缝制车间,村民刘爱萍介绍,“上个月拿了1200块钱,这个月俺的收入能过2000元。”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赵磊多次召集所有贫困户进行座谈,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路子,让孟楼村呈现出“户户要发展,全村要脱贫”的良好发展氛围。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曾经的“落后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我要致富”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孟楼村是2016年底脱贫的,去年是巩固期。”赵磊说,“我们还要把塑编项目做大,给村里留下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新闻推荐

茌平交警开展客运驾驶人春运安全教育

本报聊城1月25日讯(记者李怀磊通讯员常新明)为确保2018年春运顺利进行,1月24日起,茌平交警大队民警到各客运企业开展客运驾驶人春运安全教育培训。培训中,民警通报了全县因交通违法记满1...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