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先扶智致富先治愚 文化+实业,扶贫见成效

大众日报 2017-12-21 03:33 大字

□本报记者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高博

12月17日下午,在后东村文体小广场,暖洋洋的阳光下,十几位妇女跳起了广场舞。

“她们舞出了精气神儿。”于德海说。

2016年年初,茌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德海进驻韩屯镇后东村担任“第一书记”,并以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身份,在扶贫工作的前线探索。他认真研究扶贫政策,结合自身深入农村的实践调研活动,在工作中摸索出了一条扶贫工作思路——文化“+”出脱贫路。

“扶贫先扶智,致富先治愚”这是一条很醒目的扶贫宣传语,也是对扶贫工作一针见血的解读。于德海通过调研发现,很多贫困群众对脱贫致富普遍存在“等、靠、要”的现象,有的扶贫干部进村后为了让脱贫工作立竿见影,急急忙忙上项目,工作“大跃进”,扶贫干部一旦走了,项目也就黄了,群众又无奈“返贫”。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发生,于德海制定了扶贫工作战略方案:文化扶贫和实业扶贫齐步走,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自助者天助之”,文化扶贫是“扶志”和“治愚”,是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在动力的问题,实业扶贫则是帮助群众建设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脱贫项目。

“这些图书和文体器材都是咱们文化局的帮扶干部送来的,县剧团还给我们老百姓免费唱戏……”后东村党支部书记王子加告诉记者,为了加强村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于德海争取资金为村里建设了文体小广场,配备了文化图书,为村里的广场舞队伍配备了两部拉杆音响,并挖通了可灌溉300余亩田地的河渠。从此,村民有了健身场所,有了读书看报丰富知识的地方,有了村头傍晚“载歌载舞”的舞蹈队伍,村后的田地也旱涝保收了。

在村里老人的记忆里,看场戏都要到镇上去。为了让村里群众共享县里的文化建设成果,于德海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组织县京剧团免费为村里送戏11场次,让贫困群众在自己家门口看大戏。同时,他还组织县文化馆舞蹈老师来村里开展广场舞培训活动,培养文艺骨干。

青少年是贫困村的希望,于德海为此在村里开办青少年培训班,为村里的孩子们教授书法和篮球课程,期间还组织孩子们来县城参观图书馆和文化馆,使他们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为村里的“未来”开启了一扇眺望外面世界的窗户。

村前一排排蓝色的光伏发电装置引人注目,阳光照射在上面,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是配合县扶贫办根据村子实际情况建设的绿色环保脱贫项目。于德海告诉记者,这一项目已使贫困群众的收入达到了脱贫平均线。“回顾过往,感觉到自身的不足,也看到了硕果累累。我们通过文化‘+’出脱贫路的工作思路,实现了‘五通十有\’脱贫目标,使贫困群众达到了脱贫的收入水平线,燃起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斗志,激发了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新闻推荐

茌平县胡屯镇开展教育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胡屯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牢固树立“百年大计,教育第一,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的理念。共成立关爱贫困家庭孩子帮扶小组36个,向上争取资金10万余元,开...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