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自然资源要素供给 助推乌蒙山区脱贫攻坚

四川日报 2019-09-20 06:48 大字

磅礴的乌蒙山,地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正如诗歌中描述的那样,这里山高路险,交通闭塞,是全国有名的深度贫困地区,共有38个贫困县(市、区)、27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创新自然资源要素供给 助推乌蒙山区脱贫攻坚。

在乌蒙山这片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四川共有13个县,分布在凉山、宜宾、乐山、泸州4个市(州),其中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9个彝区县纳入“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乌蒙山片区中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要啃“硬骨头”,资金投入是硬杠杠。2012年至今,自然资源部牵头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川省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不断唤醒“沉睡”的土地要素,找到了破解脱贫攻坚资金难题的“金钥匙”。四川乌蒙山片区有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沐川县)于2017年脱贫摘帽,5个县(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乐山市马边县,宜宾市屏山县,凉山州雷波县)计划2019年脱贫摘帽,剩余7个贫困县计划2020年全部脱贫摘帽。

□米方 赵蕾/文 付启蒙/图

政策支持

打出土地政策“组合拳”,乌蒙山区“斩穷根”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翻箱倒柜”,为乌蒙山片区“定制”了一系列超常规、含金量高的特殊支持政策,从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用地指标等方面,为四川省脱贫攻坚提供了政策支持。

“实践证明,用好扶贫用地政策,土地就能变成金,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大有可为。”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国合力攻坚的态势已经形成,脱贫攻坚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其中,扶贫开发用地政策已成为重要支撑内容。

2016年以来,四川先后出台一系列涉及政策措施——增减挂钩试点改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矿产资源开发创新等,倾力支持乌蒙山区。以凉山为例,国家、省级层面累计出台支持凉山脱贫攻坚各类政策文件多达20余份。

看用地保障。2016年以来,四川省争取到新增用地指标126.9万亩,其中27.5万亩安排到贫困地区,占全省总量的21.67%。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用地足额保障,不足部分从省上预留指标中统筹解决。

看资金项目。2016年以来,四川省在贫困地区安排土地整治和地灾防治资金118.9亿元,占全省同期的76.6%。乌蒙山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使用中央、省级资金14.14亿元,惠及四川439万名群众。

看政策创新。四川允许贫困地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扶贫开发项目采取“边占边补”的方式落实占补平衡;允许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内流转,深度贫困地区可以跨省流转。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乌蒙山区赋能,脱贫用地指标得到较好保障,增减挂钩政策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重要资金渠道,土地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地质调查助力扶贫产业发展,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面对贫困,自然资源系统项目精准安排、资金精准使用、措施精准到户,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

项目投入

活用增减挂钩“金钥匙”,四川近百万贫困人口“挪穷窝”

在一系列政策中,增减挂钩“含金量”高。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农民搬进占地面积较小的集中居住区,原来占地面积较大的旧房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产生的多余建设用地指标即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流转到用地需求量大的经济发达地区。通过流转,经济发达地区拓展了用地空间,贫困地区则释放了土地活力,为脱贫攻坚提供了资金保障。

据统计,从国家、省级层面的项目来看,凉山通过增减挂钩节约指标交易,预计可获得收益超过200亿元。

好政策如何用好用活?四川狠下“绣花”功夫,精准施策,以严谨的“针法”,在乌蒙山大地上绣出一幅幅山乡新居的美丽图画。

在凉山州布拖县拉达乡店子村,就有这样一幅美丽图画。距离布拖县城不足5公里的店子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彝家新寨干净整洁,在蓝天的映衬下,一派宁静祥和。说起新房,57岁的村民阿布么尔洛笑得合不拢嘴,一楼一底的新房干净整洁,宽敞的入户路通到了家门口,客厅里沙发、彩电、冰箱一样不少。“以前家里漏雨,进屋要穿雨鞋,自从搬进了彝家新寨,道路硬化到家家户户的门口,家里也装修一新。”2018年5月,阿布么尔洛一家搬进了新居,在多项政策的扶持下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据凉山州自然资源局土地整储中心副主任郑玄介绍,凉山用活增减挂钩政策,将其与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建设、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项目结合,打捆使用资金,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住房难题。“像阿布么尔洛这样的贫困家庭,只需要花1万元就可以住上成本大约在20万元左右的新房。”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全省88个贫困县累计安排增减挂钩指标30余万亩,已完成复垦约16万亩。贫困地区协议流转节余指标达7.3万亩,总金额已超过217亿元,协议流转量和筹资总额均居全国第一。增减挂钩项目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让四川近百万贫困人口“挪穷窝”,累计脱贫近百万人。

人才帮扶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土地项目落地“开锁”

对贫困地区来说,增减挂钩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如同一把打开贫困之门的“金钥匙”,但“开锁”的过程并不轻松。

为了帮助凉山增减挂钩项目落地实施,1月初,省自然资源厅选派从事增减挂钩、土地整理等领域的22名专业人才赴凉山。其中20名专业人员全部下派至11个深度贫困县。帮扶干部罗洪刚挂职到普格县,他梳理发现,该县有3个项目已立项,但均没有实质性推进。

“金钥匙”有了,却打不开“锁”,问题在哪里?“2018年,凉山批复的项目规模是以前总规模的4倍,占全省超五成,不仅缺人手,还缺经验。”凉山州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

如今,在罗洪刚的帮助下,普格增减挂钩项目进展明显,6个项目启动实施、46个项目进入规划,预计可产生节余指标9000亩,将为普格带去约2.7亿元收益。

2018年年底,四川省启动四川省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首年投入超过15亿元,涉及美姑县、布拖县等13个乌蒙山片区贫困县,面积2.91万平方公里,这也是四川省投资最大、整治面积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土地整治项目。

但这样的项目,一开始也遭到了部分群众的质疑。在昭觉县洒拉地坡乡高山村,群众反对挖掘机入场,认为会导致粮食减产。为了打消群众顾虑,帮扶干部罗中政走村入户,给老乡介绍施工工艺,讲解土地整理的好处,还邀请村民代表给项目监工,很快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如今该县的土地整理项目正在火热进行中。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共派驻47名帮扶干部,凉山州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协助凉山州完成130个增减挂钩实施规划州级审查转报、61个增减挂钩项目技术核查,及时对接省自然资源厅开展增减挂钩项目终验28个,已取得项目验收证书17个。“技术专家”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快速推进。

切片

土地整理 让小山村“蝶变”

8月,凉山州昭觉县洒拉地坡乡的高山村,空气里都是玫瑰花香的味道。

“这里就是我们昭觉县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的主战场,等玫瑰花期一过,就要开始实施。”省自然资源厅派驻昭觉县帮扶队技术队员罗中政是项目现场负责人,他站在农田边,边说边用胳膊在空中划了大圈。

眼前的玫瑰花田正在采收季节,星星点点的红色蔓延到天边。“为何这样的地还要整理?”面对疑惑,罗中政卖了个关子,“你知道‘洒拉地坡’是什么意思吗?”

原来,眼前这片看似平坦的土地其实暗藏玄机。“洒拉地坡”意指“水草丰盛之地”。这里地处山谷底部,四周都是高山,由于没有有效的排水措施,山上流下来的水都在这里汇集,使得这里成了一片沼泽地,加上土地高低不平,种植难度大。“这里条件稍微好一点,虽然种了玫瑰花,但是产出效益并不高,是一块薄地。”条件更差的地方,只能零星种些土豆、荞麦。

“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已从农田单要素整理走向‘山水田林湖路村’全要素整治,整治目标也由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综合产能走向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将为筑牢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洒拉地坡乡相关负责人表示,等土地整理完善,下一步,洒拉地坡将发展高山循环蔬菜,并且进一步扩大玫瑰种植面积。

土地整理,让荒地变“富矿”。虽然洒拉地坡的项目要今年10月底才能实施完成,但是已经有很多人找到村社要求流转土地,“土地整治了,生态好了,就能招凤筑巢。”罗中政说。

未来,依托土地整理,洒拉地坡乡将打造万亩玫瑰谷,通过玫瑰种植,带动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玫瑰特色餐饮服务等项目,建成集观光旅游、餐饮服务、休闲娱乐、商品市场为一体的综合园区,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据了解,四川省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于2018年底启动,根据项目方案,第一年将实施55个子项目,建设规模3.26万公顷,将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灌溉面积。项目完成后,将新增粮食产能6.72万吨,耕地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600元,让项目区439万名群众特别是23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藏粮于地、靠地脱贫。

写真

一名彝族青年的“新房梦”

8月,暑假,彝族青年阿说伍且比上学还要忙碌。

他的家在海拔3000多米的凉山州昭觉县尼地乡洼里村,姐姐已经出嫁,两个妹妹还年幼,19岁的他要照料一家老小的生活,分担父母肩上的重担。

阿说伍且家的老房子已经有近30年房龄,他一出生就住在这里。房子是用四面泥巴墙围成的,房门打开,才有亮光透进去,全家6口人的吃和睡都在这个土坯房里。

暑假在家的日子,阿说伍且每天都要拾柴烧火,为一家人准备饭食,还要打扫房间卫生,把屋里屋外全部清扫一遍。虽然室内没有硬化土地,“我也要打扫得一点浮土都没有。”

自从15岁走出大山到县城的职业中学念书,阿说伍且一直都有个梦想,希望能住进像学校宿舍那样的新房子。学校的宿舍,是窗明几净的小楼房,地面是硬化了的水泥地,还有公共卫生间和水房。“第一天住进去时,觉得这里太好了,又明亮又干净,我想让爸爸妈妈也住上这样的房子。”

5月,尼地乡增减挂钩项目启动实施,阿说伍且的新房梦照进现实。由于他家是贫困户,只需交1万元就可以搬入100平方米的新居。

村里集中新建的聚居点就在老房子的对面,走10分钟就能看到。暑假里,阿说伍且每隔几天就要到新房的建设工地看看,“听村里人说,我家6口人,能分个三室一厅的户型。”阿说伍且找到了他家的户型,常常想象未来的房间布局:“这个小房间,我想住,大的卧室留给爸爸妈妈,客厅里要摆个沙发,墙上再挂一幅全家人的合影……”

对阿说伍且来说,年底他家就能搬进新房子,生活条件改善了,日子也会敞亮起来。“听说以后这边要搞旅游,等我们出去上学,家里的房子空出来,我们就开个农家乐。”

有了增减挂钩政策,越来越多的“阿说伍且”住上新房子。漂亮的彝家新寨,不仅改变了居住条件,还将成为观光客眼中的风景。洼里村第一书记王宁介绍,未来该村计划开发旅游业,依托高山杜鹃、省级高原湿地公园的自然条件,发展民俗体验项目,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新闻推荐

四川深度贫困民族地区5年减贫近80万人

新华社成都9月5日电记者5日从四川省扶贫开发局了解到,四川藏区彝区整体性贫困得到有效缓解,5年来贫困人口减少80万人。受到...

昭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昭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