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木呷: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

凉山日报 2019-03-31 07:55 大字

编者点评:

少时曾因贫辍学的马海木呷,外出务工期间刻苦钻研学习,从普通电力民工成长为电力技术骨干,电力工人班长,在自己人生经历上刻下了“自强不息”、“知识改变命运”的辉煌印迹;回到家乡创业,带动家乡人们一起脱贫致富,用行动说明只要心怀梦想,在家乡也能大有作为。在凉山州脱贫攻坚进入攻坚决胜阶段之际,需要更多的人像马海木呷一样自强不息,勇挑重担,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油助力。

“不是外出务工才有出路,家乡的自然资源那么丰富,为什么不利用起来?”

“出路?不是走出大山去才有出路。只要你想得开,围着火塘转也会有出路的”。

“农民也有梦想的,农民也应该付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贫困孩子的我,不能啥都只靠政府!”

今年30岁的马海木呷是昭觉县新城镇唐木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刚毅,执着的他,家庭贫困,却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2018年5月,马海木呷参加四川省农业厅深度贫困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同年6月被昭觉县农业局聘为“农业技术员”称号。

刻苦钻研学习,成为电力局第一个“彝族班长”

“家乡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家里就只剩下老人和小学生。每次看到这样的现象我心里涌现出一股酸楚的滋味。”马海木呷说,“要是大人陪孩子读书该多好呢!”

马海木呷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呼吸着大地的清香,瞭望着层层叠叠的群山,深邃的眼里渴望着知识。

2004年,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马海木呷,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迫于生计,无奈之下外出务工。那年他15岁,他第一次出去打工,这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县城。从此,他到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宁夏,安徽等地做过采茶工、拾花工,鞋厂工,电工等等。但由于年纪太小,力量薄弱,文化水平差,常常被“老板”视为“同工不同酬”的对象。但他从不抱怨,甚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用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善良耿直,宽容谦逊的他有骨气,越是遇到困难就越发图强,在外务工期间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刻苦钻研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普通电力民工成为电力技术骨干,电力工人班长,是电力局第一个“彝族班长”。他还费尽心血培养了80多名彝族高空作业技术工暨“架线工”,为新疆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常在外面务工,温饱问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家乡的贫困面貌,无法带动家乡人脱贫致富。”马海木呷说,在外务工了12年后,他发现家乡的贫穷面貌依然严峻,为了帮助更多的彝族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他集思广益,探讨了多样化的精准脱贫模式,便有了返乡创业带动家乡人们一起脱贫致富的念头。

2016年3月,马海木呷开始返乡创业,四处自筹资金100万元作为返乡创业启动资金。于2017年3月,注册成立“昭觉县高山农户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养殖乌金猪、牛、羊、土鸡,种植无污染瓜果、蔬菜等,借助本土资源优势,打造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合作社以乌金猪养殖为重点产业,最初购入300头猪仔进行放养,数月后再投放到市场。仅用3年的时间,目前合作专业户有822户,其中贫困户719户。乌金猪存栏达到3200多头,年出栏1000多头,销售额为614.2万元。合作农户人均收入增加了1倍,预计为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合作社办公地点设立在昭觉县新城镇。注册资金100万元,刚开始,当地村民思想保守,对合作社理解认识不足,不愿意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通过马海木呷走村串户的动员,村民思想观念发生极大的转变。

2018年1月,引入西门塔尔牛种牛到昭觉县新城镇贫困户家庭发展养殖业,目前已发展至60头,分别由60户贫困户养殖,次年预计收入可以递增至上万元,同时引入无刺花椒树苗5000株,进行试种。同年11月,搭建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平台,帮助400人农民工到广东省东莞市务工。每人年平均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帮助彝族贫困人群脱贫致富。

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为了把合作社建设成为县级优秀专业合作社组织,马海木呷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于201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合格党员。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当地贫困群众对合作社的作用认识不足,不相信合作社,合作社工作开展举步维艰。为此,马海木呷刻苦学习合作社的章程、目标、职责,积极宣传国家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并通过耐心的解释、说明,使群众对合作社有了一定的认识,增加了信任程度。在马海木呷的鼓励下,从创业初期十几户很快发展到822户。其它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也通过合作社销售产品,或通过合作社联系的销售渠道销售产品。对合作社成员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模式。即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农特产品后,联系销售渠道,进行统一销售。

作为贫困农户家庭出生的马海木呷,围着群众转,合着民心办,想着民心事。合作社成立两年来,马海木呷通过主动联系经销商、参加展销会等方式,出售了大量蔬菜、乌金猪、乌鸡、水果等农特产品,切实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谈起“中国梦”,马海木呷说他的梦想就是把“合作社”要覆盖全县。通过互联网加+合作社+基地+农户+协会等多元模式,实现农产品产业化,把合作社建设成一座都市与农户营销的桥梁,把高山里原生态的绿色食品运销到大城市里,带动了所有百姓共同富裕。

马海吃吉

新闻推荐

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综述

■新华社记者去冬今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快补齐发展、民生和精神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

昭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昭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