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个火把节带你走进人文昭觉 凉山彝族文化腹心地带

凉山日报 2017-07-12 09:55 大字

古老的织布方式。 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擀毡技艺。

“不到昭觉不算到凉山”

彝族,是一个把自己的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展示着彝族古老的民族文化,诉说着彝人悠悠久的历史岁月。

“你永远不会找到两套完全相同的彝族服饰。”昭觉彝人提起自己的服饰,显得格外自豪。这并不是夸夸其谈,昭觉彝族服饰拥有300余种款式、上千种配饰和上千种花纹,加上缤纷的色彩,几乎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 

彝族服饰:传承古今辉映天下

彝族服饰 穿戴在身上的文化

昭觉被誉为“彝族历史文化走廊”、“彝族民间文化宝库”。昭觉独特的服饰风格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凉山彝族三大方言地区服饰的特色,不仅是凉山彝族服饰的经典荟萃,也是中国彝族服饰的“窗口”。昭觉因此被冠以“中国彝族服饰文化之乡”的盛名。 

在历史上,昭觉县因区域界限与地域风俗差异等因素造就了特殊时代背景中特殊的精神氛围和服饰特色。昭觉境内,保留了完全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彝服款式。依诺、圣扎、所地三大方言区的彝族传统服饰和现代服饰在这片黑土地上争奇斗妍、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 

比如以竹核、古里地区为代表的依诺方言“大裤脚区”,极其宽大的裤脚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最宽的一只裤脚可达1.7米以上。 

古里大裤脚地区男子头上佩戴“英雄髻”,上衣的饰花、纹样、色彩同于女装。上衣大襟右衽,领高齐耳,领上精做彩纹、桃花或贴银泡为饰,袖短齐肘,饰花独有蟹脚纹样。裙为五彩布镶接,甚为宽大,其皱褶均在百褶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百褶裙”。

以比尔圣扎方言“中裤脚区”,它介于大小裤脚之间,裤脚裤腰一样宽,裤脚宽约0.6米至1米不等。青年男子有的饰髻,有的把头巾搓成绳条状缠成交叉圈,或绕成排列形。其上衣饰花、纹样与女装相同,女子上衣身长齐膝,袖长过腕,袖口窄小,以鸡冠、窗格和火镰纹样为主,底襟饰大块蕨纹为独有纹样。坎肩饰花精美是本地特色服饰。妇女习惯将罩衣的前襟后背从里面接一节长于外衣,再接出部分饰花,外观似穿两件新衣。百褶裙与依诺方言大裤脚区大致相同。 

以四开、解放沟所地方言“小裤脚区”,脚腿有多粗裤子便多大,以至于小到穿上就难以脱下,据说是历史上打仗为了便于穿梭密林好过草原,避免荆枝勾挂而产生的。小裤脚地区男子不饰英雄髻,多缠成斜十字形成圈状。上衣以短、小、素为美,短不过脐,小仅贴身,多为素黑,并以排列密集长袢扣为特色。女罩衣通身饰花,长不过胯,短齐脐,以羊角、火镰纹为主民,百褶裙为全羊毛织成或纯天蓝色和百色为主。 

彝族服饰的色彩、配饰按不同的等级,也各不相同。色彩主要以蓝、黑、红、黄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在款式、图案、做工、色调、用料等方面也都显示出各方言区的特色。服饰风格古朴、浓烈、粗犷、大方、美观。上至土司、贵族、黑彝,下至普通老百姓都身着合体的衣冠。整个彝民族在服饰、礼仪上显得不拘泥,自由而协调。 

在一些地区,衣长宽袖,男女皆是。女穿统裙上下同宽,男子头缠黑帕,女子头缠圆形头帕,在四开、古里等地区,头帕能有筛子般大。据说“衣袖似扫帚,头帕遮荫凉,裙脚当板凳,走起路来地面起灰。” 

在所地方言“小裤脚”区的彝族老阿妈头戴大盘帽,她们倘若走在一起,便如池塘里荷叶晃动。那里的彝族女青年头戴凤冠帽,身穿红裙,裙腰细裙底宽。所地的小伙子长裤短衫,钮扣成排,突出显眼,斜挎“堵他”,雄姿英发,气宇轩昂,好比古罗马武士。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一部形象的史书,述说着彝族古老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充分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 

传统与现代融合 服饰产业的壮大与发展

近年来,因昭觉县委、县政府对彝族服饰文化重视程度的加强,昭觉的彝族服饰文化产业也得以大力发展。成立了民族文化发展领导机构,建成了彝族服饰研究所,加强了与知名服装院校和服饰专家的联系,开展了一系列彝族服饰文化研究活动,使彝族服饰文化得到了理论积累和升华。

在“走民族路子、打特色品牌、树支柱产业”的服饰创新工作思路引领下,昭觉彝族服饰研究所和昭觉青年创业培训中心月光公司,始终致力于彝族服饰的开发与创新,现正与北京、香港等商家洽谈合作开发意向。北京服装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服饰研究所将昭觉作为实习基地,并与昭觉携手策划、运作全国性彝族旅游产品设计大赛。

如今,昭觉已经规划出了一片传统彝族服饰的交易市场。在昭觉县城的步行街上,各色彝族服饰更是比比皆是,这些彝族服装,不仅有完全尊重传统手工艺的精品,也有结合时尚元素并汲取彝族服饰所长的设计。这些服饰,远销凉山各县,甚至云贵地区、北京和国外。

昭觉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于彝族服饰的品牌建设,从成功举办第一届彝族服饰节以来,“举全县之力、全县之智”来抓彝族服饰,促进了彝族服饰的品牌规划和产业发展。

昭觉的彝族服饰产业经历着一个甜蜜的发展时期,民间的产业化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2004年,第一届“彝族服饰文化节”在昭觉开幕,2005年,昭觉县承办了凉山彝族火把节服饰昭觉分会场的活动,专门集中展示了彝族服饰,2011年举办了中国昭觉彝族服饰文化节。近年来,昭觉一直坚持组织服饰论坛的召开,2004年的第一届主题是彝族服饰文化,2005年的第二届主题是彝族服饰产业,2011年的第三届主题是彝族服饰与非遗。2007年3月,昭觉专门成立彝族服饰研究中心,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翻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昭觉彝族服饰赫然在列。昭觉的“彝族毛纺织及擀毡技艺”作为活态的彝族文化瑰宝,于2007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昭觉:抓紧抓实宣传思想工作

本报讯6月28日,昭觉县召开全县宣传思想暨意识形态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去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宣传思想工作及意识形态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2017年的宣传思想暨意识形态工...

昭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昭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