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6所中小学“牵手”凉山昭觉县

绵阳日报 2016-11-01 00:00 大字

本报讯(胡子溪 记者 梁明 文/图)发挥基础教育资源优势,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昭觉县成为涪城区教育援彝的重要窗口。近日,涪城区为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送去首批价值22万元的教育援助物资,当地6所县级中小学都和涪城的中小学结成了兄弟学校。

昭觉县现有人口29.86万人,学龄人口7.18万人,学龄人口占人口总数近四分之一;全县教师约2200名,平均师生比为1∶33,高中师生比为1∶40,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最低标准,全县每年高考达到重点本科线的考生不超过5个。教育基础薄弱、优质资源短缺、教师编制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等制约着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涪城区对口帮扶昭觉县教育扶贫工作规划中,开展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直接结对帮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绵阳市实验小学的谢校长表示:“这里的孩子基础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只是在教学方式、教育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和涪城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校际之间的交流活动,我们学校一定会长期、认真、坚持做下去。”

绵阳市实验中学则为昭觉县民族中学带去了第一批援助的教育物资,包括两台笔记本电脑、100个U盘、50箱学生捐赠的新书和一台3D打印机。校长雷震笑着说:“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实验中学援助的物资,更是全新的教学理念。信息化教育是今后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能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实验中学要把最先进的理念和兄弟学校分享。”

据了解,除了首批援彝小组的5位教师外,涪城区又选派了7名中小学教师加入到对昭觉县的教育援助工作中。他们各自都是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将作为涪城区对口帮扶昭觉县的第二批教育力量,长期工作在昭觉教育第一线,把涪城区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带给受援地的师生。

涪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几年,该区将以基础教育为重点,持续开展扶贫支教活动,缓解昭觉县的师资压力。同时,积极开展专题培训,定期选派涪城教育教学专家进昭觉,多形式加强当地师资队伍的培训。此外,还将广泛开展师生交流、结对帮扶等活动,整合双方资源优势,结合双方教育实际,探索跨区域教学试点新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援彝老师为当地孩子舀饭,关心他们的生活

援彝老师在引导孩子开展趣味体育活动

新闻推荐

地扶贫安置房修建己完成主体工程,搬迁的彝族群众春节前将入住新房。 本报记者 李伟 摄

昭觉县普诗乡杉木树村、阿拉母村易地扶贫安置房修建己完成主体工程,搬迁的彝族群众春节前将入住新房。本报记者李伟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