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昭觉中学4000余师生提前欢庆火把节 肉,是亲手烤的最香舞,是同学跳的最美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6-02 16:25 大字

学生们自弹自唱,楼上楼下站满了观众。

昨夜还是阴雨连绵,第二天一大早,太阳就散发出耀眼光芒,照亮了整个校园。雨后的昭觉中学,清新、洁净,焕发着青春的气息。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火把节。为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5月29日,昭觉中学4000余名各族师生齐聚在校园的教学楼前、操场上、停车场上,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师生们一起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共同提前庆贺火把节的到来。

烹饪美食尽享舌尖美味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梦想点燃的七月……”当天天还没大亮,校园里便像炸开了锅,人声鼎沸,欢歌笑语,到处洋溢着浓烈的节日喜庆氛围。彝族姑娘与少年身着本民族光鲜亮丽的衣裳,为即将到来的庆典和狂欢而奔忙着。

“快点,别只顾着摆造型拍照,你看菜都炒糊了。”同学们各自分组,有的负责烧火,有的负责洗菜,有的负责切菜,各司其职。袅袅炊烟升起,大家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烹制各式菜肴。

现场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别看还是学生,但大家煎、炒、炸、烩样样拿手,每一道工序都娴熟老道。同学们对每一道菜都进行了精心选材、精妙设计,有的注重包装,有的注重火候,有的注重味道,一个个菜式都力求色、香、味、形俱全。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久,美味的菜肴便新鲜出炉,飘散出浓郁的香味,让整个校园都为之陶醉。

“老师,来,吃块烤肉,这可是原生态的小猪儿肉!”初三(11)班的石一子且热情地招呼笔者坐下,忙不迭地递上碗筷,热情地往笔者的碗里夹了块烤得焦黄的烤肉。他说,“我们班有86个人,买了6只小猪、10只鸡,都是从我家乡塘且乡拉来的,学校分的60多斤猪肉必须全部用来做菜。”

原来,前几天,学校按照每位同学7两猪肉的标准进行购买分配,各班必须由班主任亲自带队领取,领取后还得签字确认。“除了不准做坨坨肉,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做,让同学们各自发挥。”这是学校下的“死命令”。

该校校长马锦华介绍说,今年火把节,是昭觉中学师生在学校里度过的第一个火把节。学校为了让彝族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过上属于自己的节日,学校特地组织同学们共同欢庆火把节。选择在这个时间过节,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高三、初三的学生即将要离校了,这也算为他们考试加油鼓劲!

彝歌彝舞载满浓浓热情 

在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和组织下,下午3点,悠扬的吉他声响起,极富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七月火把节》、《我在这里世界在哪里》、《带我到山顶》等精彩彝歌被一一搬上舞台,给现场的观众呈现了一场美好的、让人难忘的视听盛宴,将现场的喜庆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

最让人震撼的要数大型朵洛荷表演了。

舞蹈刚开始,身穿彝族服饰的300余名女同学聚集到宽阔的塑胶草地上,打着黄油伞,互相牵着头巾,排着整齐队列,踩着细碎而富有韵味的舞步,缓缓走向舞台中央。

当她们停下脚步后,举起双手,左右摇摆且哼唱着动听的旋律。所有舞者停下脚步摆出不同的造型,分为数个小方阵。接着,每个方阵都有一名女子慢步走出,哼着歌曲漫步其中,仿佛在讲述一段段美好往事。随着歌声,每个方阵慢慢集中变为圆圈,又由圆圈转换为一竖列,悠然漫步离开了舞台中心。

当夜幕降临,学校操场、教学楼前后、停车场,数不清的火把映红了夜空,映红了全校师生的笑脸,大家围着火把唱起了歌儿,跳起了达体舞,激情的歌声与欢快的舞蹈交织在一起,整个校园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这次昭觉中学举办师生同庆火把节活动,不仅是学校关心少数民族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的体现,更促进了各族师生的感情交流。

“听说,彝历新年是嘴巴的节日,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今天,我们是让嘴巴、眼睛、耳朵、内心都享受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教师余开顺感慨道,“虽然我不是彝族,但是有幸和大家共度佳节,我感到真的很幸运,活动给我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同时,这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彝族文化与风俗习惯,方便以后与学生交流,增进了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

文/图 本报记者 阿克鸠射 吉俄阿西

新闻推荐

四川选聘397名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任职

近日,利用周末时间,四川农业大学应届毕业生马阿萨“啃”起凉山州昭觉县比尔乡瓦俄尔村的材料,再过10天,他就要到该村任职。笔者近日从省委组织部了解到,经过学校定向推荐、资格审查、集中面试、确定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