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讨论“悬崖村庄”切忌简单思维

攀枝花日报 2016-05-27 00:10 大字

新闻事实

一则题为《悬崖上的村庄》的报道,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要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县领导已经连夜带领工作组,攀爬天梯进入村子开展工作。

按照“不把扶贫资金投到那些该搬迁的村,避免浪费”的要求,我不知道领导随意拍板把藤梯换钢梯,是不是涉嫌浪费,如果进一步的“彻底解决方案”是修路上山,是否浪费那就更难说了。现在的问题是,“悬崖村庄”不愿整体搬迁——山上能够自给自足,山下却没有自己的土地——这也是孤立村庄扶贫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如果强行整体搬迁,显然不够和谐;如果尊重村民意愿,一旦被媒体曝光,你又必须回应“之前做什么去了”的舆论质疑。

舆论、媒体和当地政府讨论“悬崖村庄”的问题,都须摒弃简单思维,否则可能促使地方政府基于漂白“负面新闻”的动机,做出两种选择:要么动用强制手段实施整体搬迁,要么为博舆论一笑“烽火烧钞票”。

简单批评质疑解决不了“悬崖村庄”的问题。一个可行的办法,或许是引入市场的手段,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入合适的旅游开发。媒体报道给“悬崖村庄”带来了名气,肯定是一件好事。如果有民间资本看上这里的旅游资源,愿意投入开发,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到时候,“悬崖村庄”就不是问题麻烦,而是特色资源了。但这需要时间,需要机遇,不可急躁,不可蛮干。

—— 据《北京青年报》 斯传/文

要做到精准帮扶,首先要弄清楚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可是,即便在凉山地区,不同的地方甚至不同的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拿报道中的“悬崖村”来说,这个地方交通环境太恶劣了,进村出村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可能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为什么不异地搬迁?这话说来容易,却不知异地搬迁也面临很多实际困难:一方面村民故土难离,而且该村的土地资源和粮食产量都算中上水平,靠种地就可以实现温饱脱贫,比他们更需要搬迁的村子,在凉山还有不少;另一方面,如果采取移民搬迁的措施,往哪里安置,搬迁后村民的生活生计怎么保障,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是搬出去异地安置,还是修通道路,让村民不离乡土也能通过劳动脱贫,能够参与到旅游、度假等产业中去。这需要听取专家和村民的意见,科学规划,也需要各方支援,投入真金白银。但无论怎样,这个方案的出台都不能拖得太久。

其实,“悬崖村”只是一个标本,只是因为每天“用生命去上学”的孩子太刺激我们的神经。而据报道,仅在凉山州,这样的贫困村和贫苦户还有不少,贫困原因和贫困状况也各不相同。这提醒我们,已进入冲刺阶段的扶贫脱困是个艰巨任务,要做到***也非易事。

个别地方之所以长期扶贫却依然贫困,必然有特殊原因和实际困难,需要一村一策甚至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解决。而且,有的地方要实现脱贫,需要与短期效益不相称的巨额投入,仅靠地方财政和当地百姓可能力不从心,需要调动各方共同参与。这也是中央提出***和对口支援的原因所在。

—— 据《京华时报》 丁永勋/文

新闻推荐

攻坚决胜号角再吹响 豪迈迈步正当时

(上接A02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州委州政府和全县人民郑重承诺:到2019年全部解决我县191个村46467人的绝对贫困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以上,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昭觉县委书记子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