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年太短,我还想教孩子们更多 浙江研究生俞韬的凉山支教行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4-07 16:33 大字

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俞韬最开心的事。 俞韬参加“2015感动凉山十大人物暨全州十佳美德少年”颁奖仪式。

只是一年的时间,就让俞韬得到了“‘感动凉山\’2015年度人物”的荣誉,但就是这短暂的一年时光,他把自己的真诚与爱心和无私的奉献印在了大凉山的昭觉县,给了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的孩子们。

从孩子们面对他的茫然不知所措到如今的英语对话,从羞涩内向到如今的开朗活泼,这里都有着俞韬倾注的心血;从“千人圆梦”资助计划、“暖冬”行动,再到“求是筑巢工程”,无不凝聚着俞韬和他的“浙江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心血和爱心。

虽然不舍,但一年的支教时间还是结束了,孩子们不会忘记和俞老师的朝夕相处、真情相伴,忘不了脑袋里记着的俞老师教的英语单词,忘不了身上还穿着温暖而美丽的衣服,忘不了每天美味的营养午餐,忘不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文/图 为色阿呷莫

俞韬戴着一副窄窄的眼镜,干净素白的脸上始终带着温暖的笑容,这是俞韬给人的第一印象,但这微笑背后隐藏的是一颗坚定的心。他带领浙江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的时间,为昭觉县的贫困学子,通过各方渠道募集到物资和爱心款项,总计达360,9770元,全部用在大山里的孩子们的身上,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撑开一片广阔的晴空。

从无言以对到“Thank you”

他见证着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俞韬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在支教以前,他从没有与彝族同胞有过任何交集,直到2014年8月,他踏上了开往大凉山的列车,来到昭觉县支教,才第一次结交了彝族朋友,认识了这里的彝族学生。

开始的支教工作,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语言障碍,俞韬所支教的学校是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这里的所有学生都来自各乡镇中心校及村校,相较于在县城内就读的学生而言,这些孩子汉语表达能力有限,对于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困难,更别说要从“零”开始学俞韬所教的英语科目。

学好英语,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来,他教孩子们唱英文字母歌,不厌其烦地听孩子们的单独演唱,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直到所有的学生都会说、会唱、会写了,才开始慢慢地开启单词、语句的教学模式。

俞韬刻苦地学习着简单的彝族交流用语。后来他随口就能用彝语说出“你真棒”、“你好优秀”、“我为你骄傲”、“今天学习得怎么样”等语句,他就想用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话语为孩子们加油鼓励,增加自信。

在教学的过程中,俞韬发现,因为家庭都在偏远的农村,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有些敏感内向。加之,班上百分之百都是彝族学生,他们日常交流都是用彝语,这对有效学习和流利使用汉语形成了障碍。于是,俞韬总会抓住每一点交流的机会和孩子们说话聊天,因为他知道,只有与“汉族老师”说话的时候,孩子们才会大大方方地说普通话

班上的学生,基本上都住校,周末的时候,除非家里的大人来接,不然学校是不允许学生出校门的,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在宿舍、教室和食堂,三点一线地活动。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够放松心情,改善单调的学习步调,俞韬会利用周末的闲暇时光,换着批次地带学生踏青、郊游、观察四季变化,拓宽学生视野,并且以日记、作文的形式写下来,让他们在玩耍中进步,在游乐中学习。

他的手机里,装满了英语儿歌,这些都是他的“教学辅助工具”,从最开始他在讲台上一个人的“孤独表演”,学生无言以对,到现在学生们张口就来“Thank you”、“I like to read and write”、“Knowledge is power”……这一路的艰辛付出,只有自己知道。

他用爱架起一座桥梁

连接着山区学子的梦想与现实

俞韬还有一个任务,作为浙江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他要利用自己的有效资源,为山区里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圆梦机会和平台。

一年的支教生涯,俞韬和团友先后50余次深入到各偏远山区的中心校和村校,切实了解学校、学生的现状和急需解决的困难,不断完善相应的活动方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开展了“千人圆梦”、“暖冬计划”、“求是筑巢工程”等各类扶贫助学活动。

“千人圆梦”资助计划旨在挑选一批品学兼优、志向高远,但家庭经济条件又相当困难的学生,通过广泛联络社会各界人士,为他们找到合适的资助人,帮助他们继续顺利完成学业,圆他们美丽的读书梦。在俞韬及支教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以来,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领域、不同岗位630位资助人约452300元的资助款,共资助950余位学生,覆盖了20余所中小学校。

“暖冬”行动是由共青团昭觉县委和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共同发起的一项爱心公益事业,一年来,共募集和采购了600余件床上用品、2600件冬衣冬鞋、10000双“丹吉娅”棉袜及千余件围巾、帽子等总价值约60万元的“暖冬”物资。募集暖冬现金68690元,另还有总价值约3万元的文具、书籍等物资,全部发放给了全县34所学校。一次偶然的机会,俞韬和支教团成员在发放物资的途中,听说了一名下肢残疾且患病的双孤儿童阿西俄洛的故事,在返回县城的路上,俞韬久久不能忘怀这个可怜的小男孩,他悲戚的身世与严重的病情深深地揪着俞韬的心。

回到县城以后,俞韬数次来到阿西俄洛的家里采访,收集相关素材,发到微信朋友圈,终于募集到了初步的诊疗费用5000元,并安排支教团成员专程带俄洛前往成都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诊治。截至目前,俞韬及支教团成员已整理好相关材料,并准备在腾讯乐捐和微信朋友圈进行第一次手术所需费用5万元的募捐。“我们将一直关注阿西俄洛的病情发展和诊疗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俞韬说到。

“求是筑巢工程”旨在帮助当地的山区学校改善校舍硬件设施环境,维修校舍,添置硬件,或者在需要的地方新建希望小学,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2015年8月至今,俞韬带领支教团成员联系到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帮助特布洛乡瓦曲村小解决了3万元的校舍修缮问题,联系到爱心人士帮助支尔莫乡勒尔村小解决了1.5万元的学校饮水工程问题,解决了解放沟拉青村小价值1.2万元的60套课桌问题,联系爱心人士捐资2.2万元帮助柳且乡中心校修缮了门窗问题,联系爱心人士捐资3万元帮助特口甲谷乡中心校进行了房屋修缮。与此同时,俞韬积极联系浙江大学总裁班“爱心会”共同进行校舍筑巢行动,帮助四开乡三所学校解决了变压器用电问题共计5.7万元,帮助特口甲谷乡中心校、且莫乡苏巴姑村小、解放乡瓦子村小、拉青村小完善了教育教学设施共计25万元;联系爱心企业浙江苏泊尔集团进行苏泊尔黑洛希望小学的建设,公司计划投资170万元,目前已开始动工。 

为了让那些在大山深处,没有享受到国家营养午餐补贴的学前班幼儿,能够享受到同样新鲜可口的营养膳食,关注幼儿膳食健康,助力山区幼儿健康成长,俞韬积极联系了浙江杭州十五中学、浙大总裁班,以“求是营养计划”的名义,目前已成功帮助塘且乡中心校和宜牧地乡中心校解决了孩子们一学期的营养午餐费用问题,约合2.3万元。 

昭觉行 一生情 

他的努力在慢慢地生根发芽

在结束支教生涯、即将返回大学校园继续深造的时刻,俞韬的心里有万分的不舍。这里有他新交的彝族朋友,有他深爱着的学生,有他的青春和付出。支教生活见证了他从一名金字塔上养尊处优的硕士研究生,转身变成心系山区学子,容易感动、学会感恩、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学生在得知俞韬老师即将离开的消息后,纷纷写了卡片赠予俞韬。卡片上一句句质朴、真切的语言,一次次敲击着俞韬的内心,这是他奉献的回报,这是他的青春最美的见证。

2015年8月,共青团中央与光明日报联合主办了“镜头中的最美支教团”主题宣传活动。在对四川省上百只支教团队的选拔中,俞韬所带领的浙江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脱颖而出,光明日报的记者亲身来到昭觉县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拍摄。

在“2015年感动凉山十大人物暨全州十佳美德少年”颁奖仪式上,俞韬获得了“‘感动凉山\’2015年度人物”。他用青春耕耘,用爱心搭桥,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有了追梦的力量,有了向阳的梦想。

当记者问到此行支教对他的意义时,俞韬说:一年的支教生涯,我把自己全身心地交给了大凉山,交给了昭觉,而这个第二故乡,也以他的热情和纯朴包容了我,锻炼了我,这样的肯定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也会转化成一生的行动奉献西部。从此,我们在祖国的大西南又多了一群可爱的亲人朋友,我们的身上都深深地刻上了昭觉烙印,我们将踏歌而行,梦回凉山,在以后的日子里,为这里的孩子们奉献一切爱心和力量,因为我坚信,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奉献的人生最值得!

新闻推荐

点赞点赞 点一万个赞也不够! 这支“党员服务队”有点“港” 他们入得了基层聚得到民心

在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活跃着一支以党员为主的“扶贫攻坚党员服务队”,他们着力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上的难题,帮助困难家庭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诠...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