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火”烧得越来越旺
20年来,凉山州共举办七届火把节,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
□本报记者 何勤华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熟悉的旋律再响起,熟悉的火把再点燃,8月8日,第七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在西昌开幕,尽管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人们打火把的激情依旧。
火把节,凉山彝语称为“都则”,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
76岁的曲木阿依是昭觉县人,现在居住在西昌。当天19点30分,她就早早赶到火把广场的火堆附近,等待点火。由于当天下起了小雨,她左手拿着一把雨伞,右手拿着一根火把,目光坚定地看着火堆。“老阿妈,下着雨还来打火把啊?”记者上去攀谈。“我们彝族与火有缘,我就是生在火坑旁的。”曲木阿依告诉记者,为了今年的火把节,自己早早地准备了火把,“火把燃完后,还要和大家一起跳达体舞。”“走,再去买几根火把,今晚打尽兴。”来自成都的游客陈顺松和朋友们原本买了四根火把,燃完后相约再去买火把。
从1994年凉山州委、州政府举办首届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以来,这一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国际特征,成为中国十大民族节日和四川十大名节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2010年世界非遗审批项目,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8月8日上午,在第七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开幕式上,凉山州外宣办负责人这样总结。
从规模上看,较早的火把节,场地有限,参会人员一两千人,影响力也有限。而当天的开幕式在西昌火把广场举行,仅场内就有1.2万人观看演出。
节中办会,也成为近几届火把节的新特征。
2010年8月,凉山州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其间举办了“中国·凉山彝州论坛——古彝文化探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彝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在今年的火把节期间,8月7日,第二届中国(凉山)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凉山州水能、矿产、农业、旅游、民族文化五大优势资源形成的“黄金组合”迎来外界的瞩目。同一天,院士专家凉山行·2015四川凉山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召开。两个活动,成为今年火把节的亮点,“火把节不仅是打火把、旅游的节日,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好平台。”
火把节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今年的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共邀请到了14个国家的60多名嘉宾。他们打火把、品美酒、看发展,对凉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凉山州外宣办负责人说,凉山彝族火把节已成为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形象的重要节会。
新闻推荐
央视连续三天报道《“悬崖村”扶贫纪事》,引发舆论强烈关注——5月25日-27日,央视推出《“悬崖村”扶贫纪事》,连续三集分别关注“出行难”“扶贫款使用”和如何精准“拔穷根”。报道中的“悬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