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苏施”支部给流动党员一个“家”

四川日报 2015-07-09 08:33 大字

□本报记者 徐登林

“靠左,靠左,好!”7月2日中午,在S307线西(昌)昭(觉)段B合同段玄生坝1号桥施工现场,重庆市公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玉宝指引一台吊车将一块重达40吨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梁板稳稳地放在桥墩上。“今天就可以完成玄生坝1号桥梁板铺架,比预定工期提前了一周,这要感谢普诗乡‘苏施\’支部。”刘玉宝说,自己虽然是来自外地的一名流动党员,但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和依靠。

刘玉宝去年8月来到昭觉县普诗乡。项目施工期间,他的任务是协助公司项目副经理工作,既负责现场施工还兼职保通协调。

去年9月的一天,普诗乡“苏施”支部工作人员海鹏找到刘玉宝,要搜集详细信息。

从2011年开始,凉山在各乡镇建立起“苏施”支部,专门培养和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大学生“村官”、退伍复员军人、致富能手等入党。“同时,‘苏施\’支部确定了流动党员管理、孵化‘两新\’组织党建和示范带动创先争优等功能。”凉山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斌说。当年,昭觉县就对全县流动党员实行了台账动态管理。

负责现场施工,对于刘玉宝来说驾轻就熟,保通协调却让他屡屡受挫,今年3月他就遇到一件头痛的事。在昭觉县普诗乡四呷村,需要土比拉朋家让出2.88亩土地,不然工程无法按设计施工。“好说歹说对方都不同意”,在刘玉宝陷入困境时,他想起海鹏给他登记时说过的一句话:“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向支部反映,普诗乡‘苏施\’支部就是你娘家。”

刘玉宝试着拨通海鹏的电话,当天,普诗乡党委副书记吉洛日哈就带着普诗乡的相关干部到土比拉朋家做工作。经过乡村干部多次谈心,土比拉朋同意让出土地。

现在,除了有困难找组织,刘玉宝还主动参加支部组织活动,并介绍公司新到的两名非凉山籍流动党员到普诗乡“苏施”支部登了记。

新闻推荐

“悬崖村”折射大凉山扶贫的急和难

央视连续三天报道《“悬崖村”扶贫纪事》,引发舆论强烈关注——5月25日-27日,央视推出《“悬崖村”扶贫纪事》,连续三集分别关注“出行难”“扶贫款使用”和如何精准“拔穷根”。报道中的“悬崖村”...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