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旌阳援彝干部干劲足 奔康产业园盛开“致富花”
河东乡党委书记艾尚雄(中)、帮扶干部邬建军(右)在联新村查看桃园花期管理
(曾才刚 记者 钟正有 文/图)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在越西县河东乡广袤的土地上,彝族村民发展产业脱贫奔康士气正高, 村村有特色,社社有产业,处处盛开“致富花”。四川省委组织部派驻该乡的9名援彝干部,在队长夏颖、副队长邬建军的带领下,以当年红军“彝海结盟”之浓情,融入河东干群中出点子、传技术、添措施,配合乡党委、政府,与彝族村民一起讲好春天的故事。
“把承包地交给合作社,在自己的地里干农活,一天还能领到70元工钱,这样干真划算。”东红村二组彝族村民吉尔伍呷说,共产党“瓦吉瓦(彝语:好得很)”。这里是由德阳市旌阳区三名援彝干部牵头成立东红村专业合作社,全力打造的100亩规范化示范性脱贫奔康产业园。一年之际在于春。从2月下旬开始,第一书记杨永胜(旌阳区人民法院法官)组织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彝族村民,到园区内铲除地埂杂草,用拖拉机翻耕土地。3月初大面积春播时,该村援彝干部杨廷国(来自旌阳区政府办)同彝族村民一道,在园区内开厢、打窝、施肥、播种、喷药、盖膜,十几道工序轮番展开,播种早熟新品种大豆。目前播种已全面结束,正在加强田间管理,预计60天内豆荚可进入市场。援彝干部的精心指导,让广大彝族村民对示范园区充满了希望。
有援彝干部的真情帮扶,河东乡已经在东红、小碉、金光、新普、联新等村建成了规范化、集约化、示范性脱贫奔康产业园区10个,最大的新普村示范性产业园区约300亩。全乡共集中成片流转土地1200亩,引进县内业主4家,建成专业合作社7个,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约2000万元。
在小碉村,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吉差果谷为法定代表人的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200亩,现已栽植高山花椒1.3万株。援彝干部唐颖胜、余元忠春节返岗后,每天与吉差果谷一道,带领彝族村民来到海拔2100米的山上,除杂草、整土地、打窝、植苗等,建成了越西高山贡椒产业示范基地。
在金光村,新建成的彝家集中居住区独具特色,使大凉山的景色更加秀丽。援彝干部廖金、黄长安于去年6月到岗后,为建设这个彝族村民集中居住区付出了不少辛劳。如今,他们又积极给村两委建言献策,在集中居住点后面流转成片土地,栽植苹果150亩,为山上的彝族村民铺设宽广的小康路。
对于今后的发展,河东乡党委书记艾尚雄表示,河东乡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脱贫奔康示范性产业园的带动下,不断推进越西县与东沿山经济带快速发展。同时紧盯乡村旅游产业不松劲,逐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业,与河东人民和援彝干部一道,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河东乡特有的振兴乡村康庄大道。
新闻推荐
用脚步丈量越西的山山水水 记四川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先进个人李泽金
李泽金(右一)面对面指导生产。(图由受访者提供)“母亲青光眼动手术,不能尽孝在跟前侍候;女儿深夜发烧39度多,没法赶回德阳照顾她...
越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越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