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援彝综合帮扶工作队员的心声:“让他们搬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1-28 06:28 大字

蒋学伟(右二﹚走访结对帮扶户。﹙图片由蒋学伟本人提供﹚

□本报记者 刘佳

1月13日,记者见到了援彝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蒋学伟。此时他正在走村入户查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状况。驻村帮扶以前,蒋学伟在天全县农业局大坪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从事生物药品管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动物防疫检疫等工作,2018年6月底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拉吉乡拉吉村开展脱贫攻坚综合帮扶。那时起,蒋学伟与全村196户村民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让村民养成好习惯

拉吉乡拉吉村位于越西县东部,平均海拔2600米,是典型的高山区行政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来源,全村总户数共196户963人,全部为彝族,其中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71户314人,有劳动力570人。因自然条件恶劣,该村按照“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在新城镇新村5组修建了 “拉吉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6户村民已搬迁入住。2018年底,拉吉村顺利通过了省、州级考核验收,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驻村帮扶半年时间里,蒋学伟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主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比如,为河东乡4户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建房安置户协调生活用电和用水问题,主动作为委托人,到电力公司帮助开户申请安装电表;帮助无劳动能力的家庭干农活,他走访得知海来石举日家只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和孩子在家,蒋学伟主动帮助阿婆锄地撒菜籽。

帮扶中,他还主动带领群众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打扫安置点道路卫生、除草,用实际行动感染群众,带领群众打扫村内和自家卫生;走家串户讲解政策,到群众家与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讲解相关惠农政策;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等平台,积极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拉吉村贫困群众捐赠爱心衣物。目前,他已自付邮费400余元,发放爱心衣物1000余件(条);坚持每晚为群众播放电影,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坚持每周六或周日为当地老百姓的孩子上辅导课,为孩子辅导作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通过逐步引导,当地村民搬入安置点的新居后,生活习惯也有一些好变化。“以前有的村民不爱叠被子,不爱洗脸刷牙,在我们的示范引导和耐心说服教育下,大家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都有改善,搬到聚居点以后,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好风气。”蒋学伟说。

发展长效产业

几乎每天,蒋学伟都会挎着背包,提着热水杯,骑上摩托车去走村入户,贫困户是他走访的重点对象。驻村后,他用了两个月时间,将全村71户贫困户、314人的家底全部“摸查”了一遍,与村民零距离接触,了解民情民意。

“从走村入户情况来看,易地搬迁户们的新房子几乎都修好了,大家都住上了好房子,今后还是要有产业来作为支撑,这样才能长效脱贫。”蒋学伟认为。

驻村帮扶以来,蒋学伟积极参与村上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目前已开展科学种养知识培训5次,分批次为全乡种养群众培训3次,培训群众达200余人,努力提高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为每户培养一个种养技术明白人。

他还积极参与村脱贫奔康产业园项目建设,为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2019年1月,拉吉村积极推进脱贫奔康产业园项目,准备在西山乡山洪村租地,开展半细毛羊养殖。现在西山乡山洪村有羊圈370平方米,经村民大会会议决定购买300只细毛羊进行养殖,产值预计达30万元以上。贫困户以出工形式入股、或辅以草料种植为副业,村合作社进行收购的方式发展周围产业,同时开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利润分配将按照30%归集体经济,另外的70%归贫困户的形式进行分红。

蒋学伟目前被聘任为“越西县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专业志愿服务团”畜牧团成员,他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培训活动,在2018年佛山南海—凉山越西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上和大家共同探讨了《凉山半细毛羊的饲养管理》。

蒋学伟介绍,2019年重心还是发展长效增收产业,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扎实做好已脱贫贫困户的 “回头看、回头帮”巩固提升工作,协助村合作社搞好村脱贫奔康致富产业园区建设管理,继续引导群众做好“四好”创建、控辍保学、禁毒防艾等,特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尽力为村上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新闻推荐

依法控辍:越西探索“控辍保学”新路径

控辍保学”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建立脱贫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越西县在州委、州政府及州教育部门的指...

越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越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