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控辍:越西探索“控辍保学”新路径

凉山日报 2019-01-15 08:13 大字

控辍保学”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建立脱贫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越西县在州委、州政府及州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以求实务实的理念抓实“控辍保学”工作,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压实工作责任,不断创新举措,在全县形成了政府、社会、家庭、村组和学校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控辍保学”良好局面。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下,越西“控辍保学”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巩固成效,再进一步以“达阵”?

“县委县政府主管,教育系统主抓,全县各级协同,全县人民参与……”创新举措,务实推进,一场以依法控辍为新路径的“控辍保学”冲刺战在文昌故里越西全面开展。

用法律当武器

依法控辍 坚决啃下“硬骨头”

1月8日中午时分,越西县乐青地乡瓦曲村村长兴冲冲地走进乡政府,看到乡党委书记马海伍来,开口第一句话就是:“马书记,依法控辍有效果了,木色伍各木和海来达尔两人同意将子女送回学校读书了!现在已经在买车票准备回来了……”

听到这句话,在场的干部吁了一口气。回想劝返过程,大家记忆犹新。

木色伍各木和海来达尔的子女于2018年辍学,在了解到辍学的具体情况后,学校、乡村干部踏上了辛苦的劝返之路。

乡村干部和学校老师多次上门入户做木色伍各木和海来达尔的思想工作,但他们以各种理由不让其子女入学。经过一次次的“软磨”后,乡村两级干部开始依法劝返,给两个家长来一次“硬泡”。在对他们讲清不送子女入学是触犯法律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责任追究后,当场对其发放了《义务教育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他们限期送子女入学。在经过了几天的思想斗争后,两位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了解到了学校、乡村干部的良苦用心,同意及时将孩子送回来接受教育。

1月10日,木色伍各木的孩子已经从外地回到学校学习;海来达尔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

而在另外一个乡——新乡乡,围绕觉巴村一组村民木洛克的不送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在采取了敦促、动员、批评、教育、发放通知书、告知书及行政处罚书等方式均无效后,乡党委政府将一份“沉甸甸”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递交到了越西县人民法院,一场因“控辍保学”的“官告民”案件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如木洛克的仍然拒绝送子女返校就读,等待木洛克的的将是法律对其的责任追究。在法律的威严面前,木洛克的终于同意将孩子重新送回校园。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惩之以法。乐青地乡和新乡乡,“控辍保学”既积极履行了当地政府部门的义务教育职责,也体现了依法行政理念。

“现已临近假期,越西县教育部门和乡镇准备开设假期补习班,对这部分孩子进行补偿教育,补上落下的课程。”越西县教科局局长袁智介绍说。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教。让孩子接受教育,通过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强化来夯实贫困人口的教育基础,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认知,拓宽他们的视野眼界,增强他们的才智素质,从源头拔掉贫困落后的“穷根”,切断贫困地区世代贫穷的恶性循环链条,可谓是利国利民,惠泽千秋。

然而在越西,部分家长受制于落后的思想观念,将辍学“劝返”当成“耳旁风”,敷衍工作人员,甚至和工作人员“躲猫猫”、吵嘴闹架,使劝返工作陷入尴尬境地。

“这些家长的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影响到脱贫攻坚之大局。”越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毛阿依忧心地说道。

“对辍学学生家长进行教育和疏导,更新其观念,改正其错误,增强其信心,让他们充分理解和支持义务教育这项基本国策,避免人为干预辍学。对于那些‘思想顽固’、‘一意孤行’的人员,还必须运用法律的武器,依法追究其责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顺利实施,切实捍卫法律的尊严。”面对这一场攻坚战,越西全县上下形成共识。在全县各个乡镇,一场场依法控辍的“战斗”开始全面打响。

与此同时,越西县全面清理劳务市场,对招用未接受完义务教育少年儿童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严予以处罚;对网吧等营业场所及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治理整顿,全力推进依法控辍工作。

“只有思想动员与司法督学的软硬兼施、人文教育与严明执法的刚柔相济,才能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取得长久而令人满意的成效。”越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木色加甲说。

打好组合拳

合力控辍 确保“上学路上一个都不少”

贫困人口学历分析表明,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立足于此,越西县在全力推进依法控辍的同时,更打出组合拳,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制定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联校帮教制,对各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开展督促和指导。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建立完善“双线八包”工作机制,实行“控辍保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双线目标管理,完善县、乡、村纵向推进,乡镇、学校、帮扶单位、教育部门横向配合,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控辍保学”大排查和大督查,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扎紧“控辍保学”笼子。

——加大法制宣传,完善行政督促控辍机制。采取多种宣传手段,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普九”“控辍”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增强家长和学生的法律意识,让每个家长和监护人充分认识到其在保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牢固树立“治贫先治愚、治愚靠教育”的思想,树立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基本权益的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

——建立完善规范的义务教育管理档案,建立定期排查登记制,做到“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对所辖区域内所有学龄儿童的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流动等情况进行全面掌握,确保“控辍保学一个都不掉”。

——强化要素保障,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力度,加大经费投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等符合国家要求;推进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贫困地区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办学和教学差距,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让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吸引学生。

——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理,借鉴外地先进办学模式,加大优秀教师的引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切实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效性和成就感;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及不同特长,成立各类兴趣小组,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让学生每天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学校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乐趣,让浓厚的育人氛围吸引学生乐于上学。

——组建机构明权责,整合资源抓联控联保。定期召开“控辍保学”工作联席会议,成立由教育、公安、司法、工商、人社、民政、文广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控辍保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对“控辍保学”工作开展督促和指导,不定期排查“控辍保学”工作盲点,全面封堵“控辍保学”漏洞,形成上下一心保控止辍的强大工作合力。

责任控辍、制度控辍、扶贫控辍、关爱控辍、质量控辍、依法控辍……一项项扎实举措的背后彰显的是越西持之以恒抓“控辍保学”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越西控辍保学“双线八包”

为进一步抓牢、抓细、抓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按照《凉山州委办公室、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一方案三办法十制度”的通知》要求,越西县建立完善了“双线八包”工作机制,对于“双线八包”工作机制您知道吗?请各位要牢记各自的工作使命哦!

一、“双线”指的是什么?

控辍保学工作是当前脱贫攻坚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最大的“拦路虎”,所谓控辍保学“双线”指的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双线目标管理。

政府负责落实国家、省、州关于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把控辍保学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机构,统筹相关部门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建立控辍保学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并落实义务教育入学、复学制度,完善教育系统工作机制,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牵头制定本县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指导乡镇政府组织实施。汇总、核查本县适龄儿童少年基本情况和入学情况,准确建立适龄儿童少年台账。分析辍学原因,研究应对措施,及时向县政府报告控辍保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二、“八包”指的是什么?

八包指的是: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村民小组、组干部包户,教科局领导包学校、学校领导包村小、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

实行控辍保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双线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目标任务,强化考核问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统筹:木色加甲 毛阿依

执行:袁智 苏勇 林建江 陈坤 阿说友姑

图片:汪旭峰 王德宏 陈婷

新闻推荐

旌阳助力越西脱贫攻坚过州考

越西县河东乡金光村彝家新寨。(文/图曾才刚记者姚金帮)“我们村能顺利通过脱贫攻坚的州级初考,德阳市旌阳区的驻村工作队员...

越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越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