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暑假 静静读几本好书

西昌都市报 2018-08-03 01:12 大字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王汎森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第1版定价:57.00元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温春来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定价:59.00元 《给孩子的诗》北岛 选编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定价:30.00元 《给孩子的动物寓言》黄永玉 著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4月第1版定价:45.00元

在漫长的暑假

静静读几本好书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得到温春来教授的新书,我几乎一气读完,大呼过瘾。一方面书中的内容和我2017年出版的《光闪烁在你的枝头》有许多交集,熟悉而又陌生;另一方面,本书的观察视角是历史人类学的,既有历史学对可信史料的采撷与打量,又有人类学对特定地域族群(群体)文化差异的调查与辨析,可谓别开生面。加之作者文笔畅晓、功底深厚,捧书在手,确实欲罢不能。

主题的三个关键词“身份”“国家”“记忆”,似乎都十分宏大而不着边际,但置于西南“版图”范畴来讨论该命题,却很容易得到多民族生存和变迁的印象,尤其是晚清以降,中国由王朝国家逐渐演变为一个民族国家时,西南的非汉人群如何因应,随之而来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不难想象。在温春来教授看来,历史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途径,决定人的认识的是“历史”而非历史,而“历史”就是一种记忆;历史学关注的焦点不仅是“记忆”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记忆”的制造及其反应。本书从身份与记忆的层面,探讨中国大一统王朝国家进程对近代西南地区的影响,从而在学理上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性与合理性进行说明,并揭示西方学者的一些偏激观点在学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我特别愿意提到的是,书中的西南尽管涵盖云贵川滇等,但关涉四川占到很大部分,而且主要内容围绕彝族展开。实际上,故事从讲述中华民国宁属越西县一位年轻“夷人”曲木藏尧开始,一批彝族精英如岭光电、李仕安、龙云、高玉柱和喻杰才等的生命史,跌宕起伏,跃然纸上。目的是追问他们怎样论述自己的族类身份及其与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关联?

值得记述的一个小插曲是,通过本地媒体人丁贻平牵线,我有幸与温春来教授取得联系,欲用微信红包获购签名本。然温先生慷慨“真正喜欢书的人,送一本也是作者高兴的事情”,婉拒了付款。

生于1974年的温春来,系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南民族史、明清社会经济史。著有《从“异域”到“旧疆”:宋至清贵州西北地区的制度、开发与认同》等学术专著。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读者可能记得我曾推荐有王汎森的代表作《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如果说,它通过傅斯年的个体样本,详细分析那一代人的心路历程,以及在历史和政治旋涡中的挣扎,揭示出个体生命消解于历史理想与现时政治的夹缝中的过程;那么,这本研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新作,将思想与生活相交织,用近代中国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气质、人生态度,灵活调用思想、学术、生活、政治诸种材料,解读从“新民”到“新人”的变化、“主义”的兴起、近代思想中的“未来”、“人的消失”等新鲜议题,阐释思想史研究应致力于刻画历史应有的复杂性。

思想一直定义着我们对于政治的实际看法,并且影响到我们实际的政治行动。他援引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作《未选择的路》为例,因为在两条路中选择了一条,于是整个人生就有所不同。可见思想往往可以影响个人对于事情的评价、偏好、气质以及人生的态度。过往的思想史研究将“思想的生活性”和“生活的思想性”分得太开。王汎森先生认为,在“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或“生活是思想的一种方式”大前提下,首先要考虑的是生活与思想、知识交织的现象。关心“文本”的“生活性”这个问题,有好几个方面,譬如古代有不少文本,本来就应该从“思想与生活”这个角度去领略。如果忽略了这一层,除了可能误失了它的意义之外,而且不能鲜活生动地理解文本及文本后面的活生生的意志与活动,也失去了揣摩、模拟它们的意义,失去了转化自己心智与行动的机会。在他看来,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生活也是思想的一种方式,二者应该一而二,二而一,像“风”一样不停地来回反复,如同两个漩涡一般。

他总结道:“我们一向把对心灵世界的探索交给思想史,但是思想史对这个不太抽象、不太概念化的实存层面,也就是‘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的部分,往往过于忽略。但这个心灵的、实存的世界不只是对个人生命有意义,它与整个时代的历程与抉择,甚至与现实的政治都有分不开的关系。我们可以说,政治的世界从来都不只是政治的,它还牵涉到许多个人的、心灵的、实存的、情感的、人生观的层面。”

《给孩子的诗》

上世纪80年代我还年轻,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喜欢诗歌,喜欢北岛、舒婷、芒克。背诵过他的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还有“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我理解不了诗句中有何深意,只觉得朦胧得不清晰就是一种美。近年北岛出版了几本散文,冲着他的大名悉数买下,后来读到《今天》诗刊编辑徐晓提醒:北岛仍流行是时代不幸。徐晓所指为北岛以往的诗,但我会检讨爱屋及乌究竟对不对?所以先有了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几本散文之后,三联书店版装帧印刷漂亮许多,还是没有冲动。

《给孩子的诗》不同,几乎是在第一时间购得。我第一时间的念想,不是拿去给孩子,而是自己用来补课;“60后”现在说起来都惭愧,不是年纪好大一把了,而是当初空缺太多需要补充。

写诗歌出名的北岛何以选诗呢?他在序中讲了缘由。儿子兜兜刚上小学一年级,被选去普通话朗诵组,准备参加香港学校朗诵节比赛,写了一首诗《假如我是粉笔》。让北岛惊诧的是,这类普通话训练教材不仅滥竽充数,反过来伤害孩子们的想象空间。他试着朗诵了《假如我是粉笔》,把鼻子气歪了。好在兜兜不委屈自己,一早就跟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当粉笔。北岛花了两三年,按照音乐性、可感性、经典性标准,精选了70首外国诗与31首汉语新诗。

或许连北岛都没有想到,《给孩子的诗》甫一亮相,即受到读者与图书市场的追捧,并由此带动“给孩子系列”热销。由“活字文化”策划的这套丛书,还有《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选编)《给孩子的散文》(李陀、北岛选编)《给孩子的动物寓言》(黄永玉著)《给孩子的故事》(王安忆选编)《给孩子的汉字王国》([瑞典]林西莉著,李之义译)《给孩子的美的历程》(李泽厚著)《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唐晓峰著)《给孩子的音乐》(刘雪枫著)。我之所以要罗列已出各本书名和作者编者,懂书人一看就明白图书品质保障的关键因素,也避免读者去书海挑错了其他跟风模仿的版本。

估计网上有电子版可供下载,我还是建议家长买书,培养孩子捧读好书的习惯。

《给孩子的动物寓言》

前几天看董卿的《朗读者》节目,看到94岁的黄永玉先生,一个“比我老的老头”,一个妙趣横生的老顽童,一位行遍大半个中国,著作等身,在美术、文学、雕刻、建筑等领域都有不凡成就的艺术家。外景拍摄地是湘西凤凰古城,“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黄永玉的园子叫“万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大概还有20多天荷花将开的时节。老头朗读《我的文学生涯》片段,勾勒他人生的坎坷;而随意的言谈,实在太酷了。50多岁那会儿,他陪80岁的表叔沈从文回老家凤凰。叔侄俩去看小学校,回到老宅。几十年没听过高腔的沈从文,一下子就涌出了泪。后来回到北京,病榻上的沈从文抓住黄永玉的手说,谢谢你,带我回凤凰。(紧转15版)

新闻推荐

健康扶贫志愿行动走进越西

本报讯(记者何勤华)7月1日至3日,“健康扶贫志愿行动——卫生健康志愿者走进四川大凉山区(越西县)”活动在越西县举行。活...

越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越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