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美“大姐” 让村民竖起大拇指 在彭国连家,两个卧床多年的病人干干净净,家中庭院井井有条,几亩田地生机盎然

柳州晚报 2017-12-23 12:20 大字

最美“大姐”——迁陵镇梭西村村民彭国连儿子烧火娘炒菜每天给老公擦脸一口一口慢慢喂孙子吃饭

她一字不识,却明事知礼;她身薄体弱,却有着不屈的力量;她虽不识曲,却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2017年12月3日,保靖县委书记卢向荣在落实脱贫攻坚“三走访三签字”过程中,来到迁陵镇梭西村高田组杨先锋家,认识了彭国连。在交谈过程中卢向荣书记被其事迹所感动,在他的走访日志中称彭国连是道德模范、最美“大姐”。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了建档立卡户杨先锋家,院内柴垛有序码放,整齐洁净,鸡鸭悠闲走动,一位清瘦矍铄、双眼清亮的老人,她就是杨先锋的母亲,被卢向荣书记称为最美“大姐”,现年71岁的彭国连。连大姐正在屋前晾晒屎尿片儿。

提起这位连大姐,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讲述有关连大姐的故事。

1 无怨无悔,掏心服侍丈夫和孙子

彭国连和丈夫杨绍录是土生土长的梭西村村民,两人自由恋爱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两女。两女外嫁后,两人随儿子杨先锋住。彭国连和杨绍录夫妇双方都排行老大,彭国连嫁入杨家后,帮助杨绍录的兄弟修屋娶媳妇,把持家务,井井有条。

原本家庭幸福,不料一场变故,让彭国连一家陷入困境。1994年3月,长孙杨宏兴出生3个月后,一直高烧不退,诊断无果,最终全身瘫痪。23年来,连大姐与家人一直无微不至地照料长孙,每天帮助翻身擦背洗脸,喂饭换洗衣裳屎尿片等。

2012年,苦难再次降临。连大姐的丈夫杨绍录不幸患上脑梗,加上本来患有高血压,从此一病不起,卧床多年,屎尿都在床铺里拉。连大姐不厌其烦地照顾两个病人,不离不弃。杨先锋的二儿杨路生、三儿杨永都在上学,杨先锋和妻子彭家香常年外出打工,家里的这一切难事,都是交给了母亲。彭国连咬紧牙关挺了过来,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

82岁的村民杨帮宇是连大姐的近邻,老人家连连夸赞连大姐,“她真是耐烦,心好,又谦和,没听她讲一句怨言。”

79岁的村民郑功毅表示,看到连大姐天天洗两口袋衣服屎片,屋里打扫干净,老伴和孙子从来没长过褥疮,没得一点异味,还种了几亩田地,一家人和睦相亲,让人佩服敬仰。

再苦再难,也要撑起一片天

2

梭西村高田组新建的洗衣池前,连大姐每天都要背上一背篓屎尿片,用马头肥皂清洗,“洗衣粉不行,必须用马头肥皂,才能洗干净这些屎尿片。”其实,不光是屎尿片,全家人的衣裳棉被等都是连大姐一块块搓洗晾干。没修洗衣池前,她要背到更远的池边清洗,有时手指被水浸泡得发白,僵硬不能伸直。冬天,遇到雨雪天,还得一件件在火炕上烤干。

连大姐晾晒好屎尿片,已是下午2点多钟,躺在床上的长孙开始“婆、婆”地叫。23年来,大孙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手脚蜷缩变形,不太会说话,会叫“婆爷嗲妈”等亲人的称呼。连大姐立即烧好饭菜,先给孙子喂食,看着孙子大口大口地吃着饭菜,连大姐欣慰地笑了,“哪怕他只晓得喊声婆,我也觉得心满意足了。”这么多年来,连大姐就将床铺搬到长孙床铺旁边,方便夜间照看孙子。

“我娘人前坚强,背后不知流了多少眼泪。”这天,连大姐的儿子杨先锋因为下雨的原因,没出去做工。杨先锋回忆,大儿子杨宏兴1岁多时,有天夜里,突然又发起高烧,是母亲和媳妇轮换抱着他,跑了3公里多山路。先是跑到原梅花乡帕比洞村医那儿,不料那天村医到永顺县进药去了。婆媳两人接到跑,继续跑了十多公里山路,轮换将杨宏兴背到阳朝卫生院,及时诊治。凌晨回到屋,她们衣服全部湿透了……

寒来暑往五春秋,对待丈夫,连大姐也是尽心尽力。老伴杨绍录讲述,妻子这么多年真的辛苦了,凡是有个好吃的,瘦肉鸡蛋什么的全部留给他们,自己从来不吃。在她的精心照顾伺候下,杨绍录的病情得到控制,日渐稳定。

向上向善,好家风代代相传

3

连大姐的其他两个孙子,杨路生现已读大学,杨永正在县民中读初中。连大姐表示,小孙杨永实在是太懂事,放假时,村里其他孩子在县城读书都是搭车来回,而杨永从来都是步行十多公里回家,上学放学都是如此。

“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经历生活的风暴,连大姐与家人选择坚强,选择奋斗,如同初冬时节,满山满坡的山茶花一样,朴实无华,美丽绽放。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越西县华阳村:振兴乡村 产业先行

油菜花儿、苹果花儿。“每年四月,越西县华阳村总是呈现一片金黄色的花海,像金色的地毯铺满大地,向远处延伸。在阳光的照耀下,那耀眼的金黄,和阳光一样绚丽。”越西县大屯乡乡党委书记郭进才说到华阳村...

越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越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