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所两队一室”破解警力短缺难题

四川法制报 2017-11-02 01:39 大字

司法调解当事人现场签订协议

民警查处涉赌违法行为——越西县公安局探索警务运行新模式工作纪实

黄建荣蹇雪娇唐玉饶本报记者唐万贵文/图

涉财案件下降36.5%,交通违章案件下降43%,民事纠纷调解率高达96.3%;有效防止民转刑纠纷案件68起;涉众重点上访案件停访息诉;防止非法越级上访事件16起;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年攀升……地处越西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越城派出所通过积极创新警务运行模式,通过全所民警不懈努力、无私奉献,辖区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受到了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同开启警务运行新模式 群众安全又满意

“社会治安日趋复杂,短期内警力又不可能大幅增长,为破解警力与警务不相适应的瓶颈,实现无警力增长改善目标,县局历届党委立足实际,围绕服务群众发展需要,以整合警务资源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逐步走出了一条‘一警多能,警力配置科学优化\’的新路子。”越西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肖忠才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该局探索建立的越城派出所“一所+交警+刑侦+司法调解室”警务运行模式,进一步实现了科学用警,向集约化警务模式过渡的社区警务新格局,使辖区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越城派出所地处越西县政府驻地越城镇,辖越城镇、西山乡、河东乡一镇两乡,辖区面积144.67平方公里,人口61134人,派出所平均每月接处警300余起,处理行政案件年平均200余起,行政拘留人数年平均100余人次,民事纠纷调解年平均500余起。其中,非警务活动占全所全年警务活动的32%。“过去一段时间,面对维护县城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治安防控、安全监管、交通管理、队伍建设等艰巨复杂任务,民警们疲于奔命,公安工作呈现出‘样样管、件件差\’的局面,尽管县局有刑警大队刑侦中队、交警大队城关中队,但是因所队间职责职能的严格划分和工作对接不畅,警种间出现了壁垒,例如治安不管交通、交通不管治安,刑侦办大案、小案侦办不精等,导致警务效能低下。”越西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毫不避讳地向记者介绍说,因各所队顾此失彼,各自为阵,造成了打击不强、防范不力、管理不精和警力浪费等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摆在越西县公安局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年3月,家住越西的沈军(化名)在医院做完小手术回家突发疾病死亡。事后沈军家属多次到医院要求赔偿损失,并多次到县政府非法上访,利用非法、暴力手段进行维权,事态骤然升级。

越城派出所接警后,鉴于事态严重,所长黄建荣启动“一所+交警+刑侦+司法调解室”警务运行模式,派民警立即赶往现场控制事态并安抚当事人情绪,并请驻所调解员前往现场引导当事人合理合法解决问题。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和驻所调解员以法律为准绳、以案例为引导反复调解劝说,沈军家属最终同意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利。

因为民警和司法调解员及时介入,成功化解这起可能由民事转刑事的纠纷,避免矛盾继续升级。像这样利用警务新模式快速妥善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例子,在越城派出所不胜枚举。“‘一所两队一室\’实施以来,通过科学配置、优化运用警力,勤务模式进一步改进、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大大提升了民警工作积极性,派出所民警与交警、刑侦民警、司法调解员协同办案,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使民警变成多面能手,有力提升了工作效率。”该所教导员邓忠维高兴地谈到新模式带来的崭新变化。

司法入驻派出所 合作双赢化矛盾促和谐

2015年11月,由越西县司法局安排的两名工作人员常驻越城派出所办公,并设置专门的司法调解室,在派出所主导下协助开展调解工作。派驻调解员由司法局会同越城派出所共同进行日常管理。

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和派出所治安调解与司法调解职责,明确划分调解工作范围,驻所司法人员专职承担辖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婚姻纠纷、土地纠纷、劳资纠纷、财务纠纷和医患纠纷等非涉法矛盾纠纷,同时,在派出所民警主导下参与开展双方无较大异议的治安纠纷调解。对调解不成的纠纷,教育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程序予以解决。

越城派出所则以司法调解员为依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合力攻坚,对到越城派出所上访的重点人员及不稳定因素进行集团攻坚,并通过公安、司法的合作达到共赢的局面。为提高司法调解的积极性和效率,派出所按调解纠纷难度和数量适时给予经济奖励,对司法员在调解中摸排到的案件线索进行查证核实,凡对侦查破案、维护辖区稳定有用有效的,一律根据线索等级予以不同等次的经费奖励。

记者了解到,通过公安司法联合开展调解工作,有效分流了派出所大量非警务调解工作,派出所民警可从大量的非警务活动中解放出来开展公安本职工作。同时,借助司法调解,可提高公安机关调解一般民事案件和刑事和解的能力,充分发挥调解员民事、经济法律法规素质高的优点,提升了调解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效防止事态升级扩大。通过公安司法共同调解矛盾纠纷,不仅能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还能更好地防止矛盾纠纷升级转化为刑事或重大恶性案件,促进了辖区治安的和谐稳定。

据统计,自2015年司法派驻工作人员开展调解工作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318起,调解成功291起,调解率为91.5%,有效防止了数起事态严重纠纷转为刑事案件或恶性案件;防止了多起非法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交警治安两变化 助推执法效率提升

今年4月3日,一辆普通红色摩托车引起了正在路面执勤的越城派出所交警中队民警的注意:这辆行驶中的摩托车居然没有插钥匙。执勤民警立即将车拦下询问,当事人支支吾吾无法说清车辆来源并神情紧张,更加深了民警的怀疑。民警将其带回派出所继续询问,原来这是一辆被盗车。案件侦查清楚后,县公安局依法对其采取刑事拘留。

越城派出所辖区道路狭窄,交通事故纠纷频发。县公安局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决定整合派出所和交警城关中队职能职责,赋予交通民警管理治安、管理道路交通职权,安排交警城关中队民警与越城派出所合署办公,由越城派出所领导统一安排管理派出所与交警大队城关中队民警,在城区开展巡逻执勤,现场处置城区交通违法、治安案件或治安纠纷。此举有效解决城区交警不管治安、治安民警不管交通、交警执法遭遇阻挠报警求助等街面管事率低问题,成功解决了机动三轮车非法营运这一老大难问题。

截至目前,该所共查获道路交通违法3386起,现场查处治安案件74起,城区治安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队所密切配合 打击侵财犯罪成效显著

2015年10月,越西县公安局针对全县毒品与侵财案件突出、侵财与毒品违法犯罪及人员相互交织和侵财案件破案率不高的情况,抽调刑警大队和越城派出所民警成立打击侵财犯罪城关刑侦中队,充分发挥刑警大队民警侦查破案能力强、派出所民警人熟地熟的优势,做大做强小案管控文章。

明确职能职责。刑警大队负责九类重大案件侦破,城关刑侦中队负责城区侵财类案件侦破,派出所负责九类案件和侵财案件以外的刑事案件侦破。发生侵财类案件警情,城关刑侦中队必须出现场提取痕迹物证、收集线索,严格按照现场“一长四必”要求开展工作。

强化打防对接。派出所、城关刑侦中队定期召开治安情况联席会,共商小案管控与治安防控大计。刑侦中队根据案件发案规律和特点,适时为派出所指明治安防控的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人员;派出所适时为刑侦中队提供线索、情况和数据。多项举措实现了全局打击侵财案件和毒品案件的突破,全县“两抢两盗一诈骗”侵财类案件破案率逐步提升,成立城关刑侦中队以来,共立侵财类案件522起,破获131起,侵财类案件破案率同比前三年平均数上升了12个百分点。

随着“一所两队一室”警务新模式持续运行,真正实现辖区治安联勤联动联防,提高了快速聚集处置力量机动能力,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合力打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县城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据了解,该局近年实现了破案绝对数、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数逐年上升,外流贩毒人数逐年下降的目标,城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安全感逐年上升。“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在普雄和新民两大集镇派出所推广‘一所+交警+刑侦+禁毒+司法’这一模式,全面分流非警务活动、全力提高公安专职职能,进一步提升打击质效,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推动平安越西建设再上新台阶。”肖忠才表示。

荣誉链接

2017年1月,越西县公安局荣获“2016年全州公安禁毒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二等奖;2015年9月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安厅评为“四川省公安系统先进单位”;2016年4月被凉山州委、州政府评为“2015年度禁毒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4月被凉山州政府荣记“二等功”;2017年1月荣获“2016年全州公安重点地区外流贩毒整治工作”三等奖。

新闻推荐

彝族女孩校园生活充满阳光 四川省供销社智力帮扶托起大凉山孩子明天的希望

四川省供销社智力帮扶托起大凉山孩子明天的希望

越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越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