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雟水大地迎来绿色崛起

凉山日报 2017-02-23 11:24 大字

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时代责任。

在经历了发展中的阵痛之后,越西定下思路,砥砺前行。

在生态产业的培育中绘就绿色画卷

围绕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绿

有专家说,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生态的世纪。当非理性的发展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的时候,人类开始深情地呼唤绿色,追求的绿色发展理念和行为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绿色风起,转型浪潮逐日高;创新潮涌,奋发赶超站排头。

如今,在雟水大地上,勤劳善良的越西人正在绿色转

食畜禽、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施“三年大会战”,发展以核桃、甜樱桃、早熟苹果为主的100万亩“1+X”林业生态产业,打造全州重要的核桃产业基地。深入推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设食品孵化基地。实施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和商标保护工程,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

型发展中书写着建设美丽家园的新篇章。

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越西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切地诠释对这些话的理解、体会。

在发展理念的坚守中编织绿色梦想

区位不能创造,资源不能创造,但环境可以创造。越西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凉山不是最好的,唯有更加注重生态建设,靠创优环境取胜,坚持打好自己的牌,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路,才能加速绿色崛起。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越西深刻的认识到生态是民族地区的财富之源、发展之本,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生产力。推进绿色发展,事关民生福祉、民族未来,事关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建设工作大局。

“把推进绿色发展融入转型跨越、脱贫奔康的全过程,以生态建设为先导,以绿色产业为支撑,以绿色创新为动力,以绿色政策为保障,统筹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绿化越西行动\’,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注重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文化体系和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越西。”

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损害,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而导致的严重,水、土壤等环境污染,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全社会生态、环保、节约意识还不够强,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开启美丽越西建设新征程,已

色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抓手,突出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四新同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越西逐步推进动力切换、发展转型,建设清洁能源示范县和绿色经济强县。

【让生态农业展新姿】

走进大瑞乡瑞元村的蔬菜大棚,各种绿色果蔬竞相生长,芹菜、西红柿、辣椒喜获丰收。

围绕“绿色、有机、无公害”,越西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力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增加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供给。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加快现代农业强县和重点县建设,加快大瑞中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产品层次,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大力发展“果、薯、蔬、草、药、花、鱼”+加工+电商的一体化现代农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做大做优烤烟、马铃薯、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油菜、草

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和壮大“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建设安全环境、清洁生产、生态储运全覆盖的食品安全体系,逐步实现全程跟踪、全产业链可追溯,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基层监管体系,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让生态工业绿色化】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要素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清洁

能源开发。坚持水电、风电、光电互补,整体规划,整装开发清洁能源,有序推进中小河流域水电开发,加快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发电。

壮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鼓励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水泥、铅锌、铁合金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产能转移、转产升级,遏制低端产能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建设绿色

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实现生产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围绕“一区五组团”发展格局,以乃托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引领,引导园区建设面向企业的创新创业平台、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和政务平台等产业服务平台。支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开发,探索PPP模式、市场化建园模式。

【让生态旅游多元化】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将旅游业作为越西重要产业来谋划推动,大力实施“旅

业态,发挥旅游产业对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

在提升幸福指数中挥就绿色篇章

无论春夏秋冬、清晨日暮,随意走在滨河公园、文化广场,你总会被阵阵悦耳的音乐、铿锵的鼓声陶醉,会被随着乐曲跳着健身操、扭着大秧歌的人群所吸引。绿树、红花,清翠的鸟鸣,新鲜的空气,惬意的人们,展现了一幅和谐幸福的画面。

越西始终坚持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同步提升,大力实施城区道路改扩建和城市

调整,把绿色发展要求贯穿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使城镇再现绿水青山、农村展现田园风光,建设和谐宜居、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镇和乡村。

——加快建设美丽城镇。以“创新、绿色、智慧、人文”为方向,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大力提高城镇发展宜居性、持续性。落实《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制定实施越西县“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构建形成“一城十镇”城镇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城关中所新民大瑞同城化,实现区域城镇在产业、物流等方面分工协作与功能互补,加快发展普雄、乃托、新民、中所等区域中心乡镇,支持大瑞、尔觉、申果等10个乡撤乡建镇,适度拓展城镇空间,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人口、产业聚集能力,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对新村聚居点、旧村落和传统村落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布局,坚持“先难后易”原则和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同步”要求,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推广钢结构民居集成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彝家新寨,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同步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推进村道入户路硬化、河渠沟塘净化、村容村貌美化、能源清洁化,抓好环境污染整治,加快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扎实推进彝家新寨、美丽新村建设,到2020年,全县80%的行政村建成新村,80%的村民入住新村,有条件的行政村逐步实现污水处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深受绿色恩泽的越西人自觉护绿、美化家园的意识大大增强,采取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强化了对大气、噪声、水体及森林草原、绿地耕地的环境监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今日的越西在绿色发展这杆大旗的指引下,以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全力打造“民族地区脱贫奔康示范县”“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示范县”“民族地区宜居宜业示范县”“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示范县”为目标,奋力开启脱贫攻坚、富民强县新征程。

树创新之风,扬实干之帆,破除思想制约藩篱,打造产业转型发展高地,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积极全域越西绿色发展之路,越西,栉风沐雨,脚步铿锵。

文/图 本报记者 林建江 陈坤

游+”战略,全方位规划、全产业打造、全业态融合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和先进管理模式,市场化运作,建立北三县县域间旅游统筹协调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编制“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和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深入实施《越西县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和乡村旅游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建设乡村旅游“四大产业带”,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加快文昌故里·水镇中所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步伐,加快推进万亩观光农业示范区、亚高山生态群中华康养区、文昌文化博览及观光旅游度假区建设,将观音河流域打造成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全国文昌文化知名旅游区”。充分发挥水观音水库、书古水库、长海、红海等水利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水利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康养度假、探险旅游等新

风貌建设,同时,树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绿色低碳、传承历史”理念,围绕新型城镇和美丽乡村规划,结合行政区划

新闻推荐

越西法院:节前调解兑现民工工资42万元

本报讯春节前夕,越西法院成功调解一批涉及40余名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集中兑现民工工资42万元。越西法院民事审判一组接到该批民工诉求后,高度重视,迅速调查核实详细情况。经调查了解,这...

越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越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