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越西树且村: 大山里奋起追赶

凉山城市新报 2016-12-09 00:00 大字

村里的公共浴室。装修精致、卫生整洁的村民吉米尔的家。

文/图 本报记者 龙德华

严宏涛 林建江 杨庶文 江滢

往上普雄方向走,往大山里走,如果不是因为昭普公路正在扩修,不用2个小时就能到达树且村。远眺这个多米海拔的小山村,在初冬阳光里叠翠流金,有着它千百年来静谧的美丽。而进了村后,平整的公路、崭新的垃圾房、招展的红旗、忙碌的人群,昭示着这份静谧下面的活力与热闹,那是一种悄悄弥漫的蓬勃生机。

树且村距离依洛地坝乡政府约4公里,地处高山,道路崎岖,土地分布零星,人口居住分散。全村面积7.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山地,耕地面积亩。辖3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户,人,其中年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剩余户,人。朝着年全面脱贫的目标,这个大山里的村子,正在奋起追赶,跨越发展。

以路当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唐书记,你来我们这干扶贫,我们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帮我们把路修好了就行!”年下半年,从越西二中被派到树且村当扶贫第一书记的唐凤舞刚到村里上任,就遇到了一位彝族老人尔古呷呷,向他说出了这样直接的话。这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压力。

一般而言,地处二半山或高山里的贫困村,首要的发展制约因素都是基础设施,其中以交通为先。没有通畅便捷的路,很难参与市场交易,生产无法发展,生活水平无法提升。从县城出发,要先至树且村的安定组,再到依洛地坝乡乡政府,4公里多的通村路这几年已经基本畅通,要不了几分钟。影响村民出行的主要是三个组之间的通组路,这也是唐凤舞和村两委商议后想最先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说干就干,在经过唐凤舞的协调联系和全村的动员后,重新改建两条通组路的事就开始了,然而,他们的速度还是让人咋舌:天,修通安定组到树且组的3公里毛路;天,修通安定组到呷乃组的2公里毛路。最窄的地方也达到了4.5米,而且几乎是新线路。虽然还需要完成后续的硬化和边沟等建设,但已贯通了村里三个组之间的联系纽带,大大改善了村里的交通条件。

这其中,唐凤舞作为第一书记出了大力。他协调帮扶单位越西二中,筹措资金2.万元修建树且组3公里通组毛路,毛路完成后3天,就请来交通局的同志搞路面硬化测量;协调帮扶单位越西二中捐赠1.5万元现金购买柴油,同时动员朋友无偿提供挖掘机,修建呷乃组毛路约2公里。

提到唐凤舞联系的那个朋友周双贵,很多村民都还印象颇深。“在我们村上住了十多天,一天干十来个小时,无偿地给我们修路,不说人家在外干工程挖掘机一天要多少钱,光那个辛苦也让人感动。他说是为我们脱贫贡献一份力,给我们村帮了大忙。”

而村民的积极踊跃、支持奉献,也感动了唐凤舞。挖掘机要开进村里时,因原来的路狭窄,有两户村民的一些建筑挡住了挖掘机,需要拆掉。这两户村民二话不说,不要什么赔偿就主动拆了。尔古呷呷和吉米克的拆掉了自家挡着了挖掘机的部分围墙和磨面坊。“应该是我们感谢他们帮我们修路,该杀牛给他们吃的,他们不让杀,那我们拆点东西算啥子!”

在基础设施上,除了路之外,树且村早已通了水、电,只是电还没经过农网改造,水利的部分老化设施需要维修,加上宽带入户的信息化建设,以后将继续完善,为脱贫攻坚提供基础保障。

以创新引领,发展致富产业

这段时间,唐凤舞经常念叨的有两样东西:李子酒和红米。

同大多数山区的村子一样,树且村以前的产业以农牧为主,种玉米、土豆、水稻,养猪、牛、羊等。看上去品种也不少,但因为耕地面积少、传统农业种植和养殖方法落后,没有规模经济,没有现代化农业的方法和特色,就只是尽力图个温饱而已,谈不上多大的产业经济。而要想脱贫致富,产业的支撑是最为关键的。

对此,在经过上级部门的指导后,结合本村实际,树且村定下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传统的农牧产业不能丢,但要升级换代,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提质增量;同时要发展集体经济,更要有创新意识,推出新的拳头产品,提升经济效益。

“唐书记,我的那个贷款到底可以不?哪时候给我嘛。”在入户调研的公路上,岁的安定组村民吉米阿比看见唐凤舞,立刻跑过来询问道。“你这个条件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要着急,等落实好了我马上给你打电话。”看得出来,唐凤舞和吉米阿比已经打过多次交道了。吉米阿比原来养了只山羊,今年听说村上要扶持畜牧业大户发展后,他卖掉了所有羊子,准备用卖羊得来的钱拿来买牛养,他认为养西门塔尔牛更赚钱,现在已经买了4头,在了解到村上有产业扶持贷款基金后,就准备贷款来扩大规模。

“吉米阿比虽然年龄不小,但很有干劲和想法,我们也正努力争取能给他办个5万元的产业扶持贷款,他的条件应该是很有希望的。”唐凤舞说,打开扶贫工作局面的关键,就是要调动村民的主动发展积极性,而典型榜样的带动力量是很大的,所以他们也很愿意支持这种不等不靠、自身有强烈发展需求的村民。

除了现有农牧产业的升级换代之外,如何创新思维,开拓出新的产业和产品,实现快速的经济收入增长,是唐凤舞常思考的问题。如今,他有了两个方向:办李子酒厂和种红米。

据唐凤舞介绍,树且村原来就有种李子和红米,但原来因交

通不便、商品市场经济不发达,村民得益甚少,所以后来渐渐没人种红米,而李子树虽还有七八十亩,但经济效益很小。在他向原单位越西二中的领导汇报村里的情况时,二中校长杨加子的一句话触动了他,“既然葡萄之类的可以酿酒,说不定李子也能酿酒。”

回到村上,他组织村民开始尝试用李子酿酒。经过一段时间的泡制,揭开瓶盖就能闻到浓浓的果味,舀一口尝尝,酸中带甜,别有一番滋味。“味道不错有特色,用多度的白酒泡一段时间后只有多度,不容易醉人,很多人喝了都说喜欢。”他觉得,如果村里建个李子酒厂,做好规范的工艺生产和包装的话,拿出去卖元/斤应该没问题。“我喝过不少地方几十元一斤的特色酒,觉得还没我们这个李子酒喝起安逸。”

同样,经过市场调查,唐凤舞发现在外面红米卖到元/斤是正常价,而依洛地坝原来就有种植红米的传统。“就算亩产只有斤,那亩产值也能达到元,比起现在是多大的提升啊。”

唐凤舞的规划是明年就可以先利用目前已有的李子树,进行少量的李子酒生产和推介,在市场反响不错后再扩大规模,集体办厂。而红米,则要先联系好公司进行订单收购后,在保证村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种植。另外,他认为树且的地理环境,也适合附子、当归、大黄等中药材的种植,这也将是村里产业经济的一个探索方向。

就在今年四月份,树且村种下了两千亩的核桃,目前成活率达到了%以上,不用几年,这也将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树且村的目标是到年实现全面脱贫,在做好基础设施、产业支撑这两大命题后,明后年,以彝家新寨建设为主的房屋新建和改建,将成为另一重要任务。

从公共浴室开始的变化

“我想在全县乃至全州的高山农村里,能有我们这儿这么多浴室和垃圾房的村子是很少的。”树且村的村支书吉米尔伍自豪地说。

在树且村的民风民俗活动室里,有个虽不大但崭新干净的公共浴室,分为男女两间,其中男浴室有6个淋浴喷头隔间,女浴室有3个。不时有村民抱着装满洗浴用品的盆子来这里洗澡,清清爽爽地出来后神采奕奕地往回走。

而在村道两旁,矗立着4间白色的垃圾房。据介绍,垃圾满后,就会有专门的兼任保洁员的村民,送到乡上统一的垃圾房内处理。这样的景象,在偏远的山区,确属难得。

如何督促村民们养成好风气、形成好习惯?驻村书记与村两委商议决定,从最直观也是最接地气的环境卫生改善做起,从家庭卫生做起。一场以整村推进,培养村民好习惯的工程在全村全面展开。

村两委建立了文明卫生评比制度,从村民的“六洗”(洗脸、洗脚、洗手、洗澡、洗衣服、洗餐具)、房屋漂亮、室内整洁、房屋周边卫生、庭院绿化、生活用具的摆放等细节入手,制定了详细的“四个好”创建评比细则。通过对制度坚持不懈的严格执行,树且村村民讲卫生了,也更有精气神了,村容村貌整洁漂亮了,促进了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社会风气的形成,“养成好习惯”已在全村悄然落地生根。这一改变,犹如活水源头,将成为全村脱贫奔康的持续动力。

“当每个村民的精气神改变之后,整个村的外观、内在就会跟着整体改变,这令人欣慰和期待。”对树且村的未来,树且村第一书记唐凤舞满怀乐观。

■记者手记 

新闻推荐

保障脱贫攻坚建设项目进度 旌阳援彝干部 协助建立“黑名单”制度

本报讯(记者许江韵)旌阳区援彝干部自进驻凉山州越西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坚持把越西当成“第二故乡”,把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与越西干部群众一道同心同向,协助加快脱贫攻坚工作进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