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邓家坝村: 给“城边村”开“药方”
“彝家新寨”建设正在紧张施工的现场。
文/图 本报记者 龙德华 严宏涛 林建江 杨庶文 江滢
地处平坝地区,距离越西县城不到5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的越西县丁山乡邓家坝村,是越西目前较为贫困的汉族聚居村之一。全村总户数421户154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260人,其中2015年脱贫32户79人,目前尚有75户182人,2016年将全部脱贫。
身为“城边村”,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是多年来村民心头无法言说的“痛”。近年来,在***的大潮之中,越西县丁山乡邓家坝村结合全村实际情况,找准“病灶”,开出“药方”,制定了多元化的扶贫措施。
住上好房子
大建新家园
近日,在邓家坝村,记者尚未进入村中就看到来回进出拉材料的车辆络绎不绝,走进村里,到处都是修建房屋的忙碌景象。站在外围已经能够感受到施工人员争分夺秒的紧迫感,细枝末节的认真,各种施工机械的轰鸣声、“砖刀”与红砖碰撞的叮叮当当声不绝于耳。
坚实的水泥墙、彩色的琉璃瓦、宽敞的院坝,出门就是水泥公路……这是邓家坝村建卡贫困户村民邓明凯的新居,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建设,房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邓明凯一家正在着手准备房屋外墙贴瓷砖、内墙刷白、地面凿平的工序……
“要不是有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家一辈子也修不起新房子。”邓明凯说,他一家的收入来源只有他一个人的打零工收入和种养殖收入,除去生活费、孩子的学费,一年下来根本没有结余的钱,要改造危房修新房子对他来说是个奢望,而政府“***”的好政策,圆了他一家的新房梦,奢望变成了现实。
“以前的房子既破旧又危险,遇到刮风下雨的时候,总是担心房子哪一天会塌下来。”邓明凯说,政府让我们住得更安全,生活也更方便了。不仅如此,现在脱贫攻坚的产业扶持政策、就医、入学等兜底政策,更是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为切实解决好建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邓家坝村的住房建设按照原址新建或维修加固的方针,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联建和统规自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筑类型采用轻钢结构和砖混结构。除了政府给予的帮扶政策,帮扶单位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还投入45万元给予邓家坝村特困户作为建房补贴。邓家坝村通过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将彻底解决全村75户建卡贫困户182人的住房难题,有效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
目前,该村75户贫困户的“彝家新寨”住房建设已经热热闹闹地全面开工。12月底前,75户贫困户将搬进新房。
夯实基础设施
打开道路“瓶颈”
还是那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地处平坝地区的贫困村里,致贫的原因,竟然来自于交通不便。打破交通“瓶颈”,成了邓家坝近两年扶贫攻坚任务的重要环节。
在两三年前,由于弯多路窄、灰尘漫天,村民们出入都很困难。为了打破道路“瓶颈”,2015年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夯实基础设施,着重改善道路状况,先后完成部分通村道路的改扩建及硬化,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题。在邓家坝村,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硬化路已经通到每家每户的门口。
“我们协调到200余万元,硬化(拓宽)进村道路2条,共4.2公里,全面覆盖到家家户户的家门口。”丁山乡党委书记王怀颖说道。“我们4个村民小组的道路建设全部完毕,硬化路直接入户了。除了道路,这一年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造我们老百姓的人畜安全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让邓家坝村风貌有了大的变化,”
关键的交通问题解决后,村民的生活环境就跟着发生了相应变化,村里人家不仅大都有了太阳能,阳台上还种满各类花草。“如果在几个月前,你来我们邓家坝,看到的绝对不是这样的景象。”村民李建英告诉记者,没有政府的脱贫帮扶政策,整个村的变化不会如此之快。
改变传统农耕方法
鼓励村民外出务工
多年来,邓家坝村民靠种植水稻、玉米、果树和养殖猪、羊、牛、马等为生。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加上很多村民并没有农业科技知识,只能依靠传统农业种植,无特色产业支撑,村民们面临着诸多脱贫困境。
王怀颖告诉记者,“2016年邓家坝村要脱贫的有75户182人,按照要求脱贫户的三个条件,一是没有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二是老百姓要有安全的人均住房,三是老百姓人均纯收入要达到3100元左右。”
为了改变村民“守土种地”的传统农耕观念,村里鼓励贫困户积极走出大山、外出挣钱。2015年以来,当地乡政府及村两委积极协调劳务部门和用工单位,进行劳务政策宣传,开展各项劳动技能培训,让村民从过去的“等、靠、要、懒”被动脱贫变为主动外出务工“挣钱脱贫”。
“我们今年主要加强贫困户的科技扶贫力度,通过改变传统的农耕方式,来提高粮食的单产。另外,加强务工经济,目前邓家坝全村在外务工的有300多人,这些平均一人一年的收入实在1万5千元到2万元左右。”王怀颖说道。
由于交通不便,受土壤和气候条件限制,这些年邓家坝村基本没有发展成规模的特色产业。只有个别散户种植花椒、苹果,和饲养牛羊等维持生计。为了改变全村无特色产业的现状,今年以来,村两委与驻村第一书记一直在合计,根据邓家坝的地理优势及土壤气候条件,邀请农业专家考察研究后,大力推广种植核桃、发展大棚蔬菜等经济林,积极引导村民成片规模种植,形成特色产业示范种植点。
“特别结合我们越西自然地理条件,就是以种植核桃,建设核桃基地,再加上大家以前种植的苹果,以这三块来实现这个长期脱贫。”第一书记曹飞说道:“核桃我们准备发展种植620亩,其中成片种植500亩。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发展大棚蔬菜300亩,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头建立生产基地。但这些至少要3到5年以后才能实现收益,这个主要是确保我们群众脱贫以后不再返贫。”
发展种养殖一体特色产业化路子是邓家坝为贫困户开出的一单重要脱贫“药方”。常年以务农为主的邓明彬是第一批拿到“药方”的贫困户,邓明彬一直心怀创业梦想,但是因为没有文化知识,也没有经济基础,一直无法迈开创业的脚步。如今,他在帮扶单位四川省机场集团的帮扶和引导下,按照“药方”,开始了养殖的创业路,成为全村首个成功脱贫带头人。
“看到别的地方都在发展了,唯独我们这个地方,我自有记忆开始,我们这个老家都是这样子,就是没有一点发展,作为一个正值壮年的人,更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邓明彬告诉记者,在机场集团的帮助下,他成立了规模化的生态土鸡养殖场。“现在,我已经养了700多只生态土鸡,12头能繁母猪。生态土鸡已经开始生蛋了,我相信,在脱贫的路上我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村集体有收入,群众能致富”的目标,切实解决邓家坝“空壳村”的问题,由四川省机场集团捐赠的10000只生态土鸡已经分别在几个贫困户的养殖场集中喂养。目前通过“借畜还畜”已有12户贫困户认养24头能繁母猪、63户签订委托村两委认养5只种羊,共计315只。
这些多元化的产业,无论是已经见效的,还是正在发展的,或是将要推行的,都将是邓家坝村的农民在脱贫致富路上能不断挖掘的宝藏。
■记者手记
政策倾斜贫困村 早日脱掉“贫困帽”
在邓家坝村,像邓明彬一样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越来越多。为了让村民早日摘掉头上的“贫困帽”,邓家坝结合扶贫政策,倾斜贫困户,重点培养一大批脱贫致富带头人。
与传统的营销模式不同,借助现代化的销售渠道,驻村第一书记曹飞还准备将互联网带进村民的生活里,借助电商平台,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建立起邓家坝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
为了让村民们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观念,拓宽眼界和路子。村上又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让村民入伙合作社,集中进行培训和学习,在农业种养殖和扶贫政策上也加大倾斜力度,带动更多贫困村民共同发展,脱贫致富。
切合实际,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做到***。开展扶贫攻坚,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任务,而是要切实让老百姓“富得起,过得好,稳得住。”
新闻推荐
乐山特巡警强化网格化巡逻本报讯(葛沐垚周媛)9月1日,乐山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增配24辆巡逻摩托车强化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特巡警摩托车灵活轻便、出警迅速,能在网格化布警的基础上,与现有的特警巡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