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帮扶”铺就脱贫路

西南商报 2016-09-14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珑霏 见习记者 文鹤淞 文/图

九月的大凉山,细雨迷蒙,静谧安宁。位于群山深处的越西县,在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的帮扶下,脱贫攻坚工作进展迅速。9月8日,四川省供销社所属的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组织5名党员干部,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廖江川的带领下,深入到对口帮扶贫困村——越西县尔赛乡花古村,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走进贫困户,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技能培训

努力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家里都通上水电了吗?现在家里的困难还有哪些?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决?”当日上午,在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派驻花古村“第一书记”谢波的带领下,党员干部一行冒着连绵细雨,为每户结对帮扶贫困户送去了大米和食用油。每到一处,他们都与贫困户促膝交谈,详细了解其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共同商讨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思路和措施,同时鼓励彝族同胞们克服困难、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来到贫困户李小兵的家里,廖江川一行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周围的村民已经住上新的砖瓦房,而李小兵和他的母亲还住在破旧的土坯房中。黑黢黢的房子里没有一丝光线透进,仅能依靠声音辨别人的方位。

当问起为何年纪轻轻却呆在家里时,李小兵无奈地说:“我的腰椎有问题,医生说我不能干重活。母亲岁数也大了,我和母亲只能靠在家务农的一点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李小兵告诉谢波,他其实很想去参加一些职业技术培训,学点技能,好外出打工,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我不想母亲年龄这么大了还和我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

谢波告诉记者,因为极度贫困,李小兵一家已经被列入花古村易地扶贫搬迁名单了,今年年底前,他和母亲就可以搬进山下建好的新居。

“先把病治好!其他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帮你解决。”廖江川告诉李小兵,虽然帮扶单位可以帮助解决贫困户脱贫过程中的具体困难,但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想学技术是一件好事,有了一身过硬技术,脱贫就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而是一件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事情。

在现场,廖江川当即为他出谋划策,“咱们村不是正在搞养殖专业合作社吗?我们帮你报名兽医培训,这样你既能留在村里工作,方便照顾母亲,又能为村上发展养殖产业扶贫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了。”

设备支持

着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在花古村村民活动中心,村支书曲木伍且指着桌子上崭新的投影设备、笔记本电脑告诉记者:“太感谢省棉麻公司了,他们为我们送来这些紧缺的电子设备,就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了。”曲木伍且说,受文化水平的制约,花古村村干部也并不是都会汉语,语言障碍成为了一些村干部了解政策的拦路虎,这对花古村开展扶贫工作形成了不小的阻碍。

“不懂政策,村干部就不能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工作上就没有了动力。”花古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波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积极向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汇报。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非常重视,决定向花古村捐赠包括投影仪在内的相关电子设备,以保障该村在学习党委政府相关政策、进行远程视频教育培训等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村干部及党员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

“有了这些新设备,我们村干部就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关政策,我们的工作也更有目标和动力了!”谢波告诉记者。

廖江川告诉记者,扶贫可以有多种渠道和方法,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对花古村的帮扶和支持,是企业帮扶的社会责任的体现。给一袋米、一桶油或者几百元钱只能暂时缓解贫困户的生活负担,这都不是“治本”之策,要想帮助贫困群众彻底走出困境,就要帮助他们建立起适合村情的种植养殖产业,以产业来带动脱贫。而更为重要的,还是要积极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放弃“等、靠、要”的思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靠自己辛勤的双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新民供电所被评为三星级乡镇供电所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凉山供电公司关于命名三星级乡镇供电所的通知获悉,国网四川越西县供电公司新民供电所被评为年度三星级供电所。年7月份开始,越西县供电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围绕...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