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进大凉山系列报道之九 结合实际 找准脱贫致富路

西南商报 2016-09-23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珑霏 见习记者 文鹤淞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尔赛乡花古村,是一个典型的高二半山区彝族聚居地,该村共有三个组,一、二组离乡较近,第三组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上。多年来,受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花古村脱贫攻坚工作难度较大。

按照四川省供销合作社***任务安排,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担负起了花古村的扶贫脱贫工作。9月8日,在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廖江川的带领下,党员干部一行5人深入到花古村,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活动,并就具体事宜同尔赛乡乡长张兴菊,花古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波等进行了座谈。

从实际出发

落实脱贫工作

脱贫帮扶工作,如果只做表面文章,不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真正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廖江川向西南商报记者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曾有一家香港企业在这里投资扶贫,但因为对当地情况没有做先期调查,导致工厂建成后,货物进出困难,排污不达标,最终无奈撤资离开,而当地贫困状况也没有得到实质改善。

“脱贫工作如果离开了花古村的实际,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廖江川在座谈会上表示,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困难,让扶贫项目能够在花古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是棉麻公司数次实地调研的目的所在。

针对如何避免脱贫工作水土不服问题,花古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波有着自己的观点,“政策落实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工作方法要灵活多变,力争让每个贫困户都能满意。”谢波告诉西南商报记者,花古村目前已经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准备将常年居住在高山上的三组21户居民全部搬迁到山下新房之中,与一组、二组集中连片。这样,既解决了三组贫困户出行不方便的问题,也有利于集中修建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全村人的生活水平。

“但是三组21户村民中,只有15户贫困户能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谢波认为,其他两组贫困户中已经有一部分人享受了危房改造等政策,是否可以让这部分村民将名额转让给剩下的6户村民呢?

经过村干部一番调解协商,村上6户享受过危房改造政策的贫困户都愿意将名额以一定金额转让给剩下的三组村民。“用这个办法,贫困户将他们用不上的名额转让,获得了一部分补偿,而剩下的6户村民也能以一个合适的价格换到名额。总体说来,双方都可以接受,可谓皆大欢喜。”

让“我要脱贫”

成脱贫力量源泉

“脱贫攻坚工作中,村两委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棉麻公司就帮助解决什么。”廖江川的话掷地有声。他表示,村两委工作面貌和工作能力在逐步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也提升了不少。花古村的变化有目共睹,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但是该如何巩固如今的脱贫成果,让贫困户不再返贫呢?

张兴菊表示,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巩固脱贫成果就一定要改变村民思想上的陈旧观念。如果村民思想上不改变,不能将“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不能把党和国家的关怀化作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动力,反而不思进取,指望政府的救济,整天躺在“贫困户”的名头上睡大觉,那么脱贫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村里要组织年轻人去参加州县组织的技术培训,他们有雄心有动力,让他们出去开阔眼界,学到本事,回来带领乡亲一同致富。”

“所谓上行下效,村干部一定要带好头。”谢波认为,村干部首先要做出表率,可以先学一学帮扶单位支援的农技资料。“简单的就教给村民,深奥不会的,我们就选人出去取经学习。”

新闻推荐

越西县供电公司争当异地搬迁电力先锋

近日,国网越西县供电公司获悉该县四甘普乡保珠村户异地搬迁至越城镇新村5组,立即赶赴现场查勘,确定房屋修建施工电源供电方案和制定千伏线路及变压器安装位置等,以确保该工程建设顺利完工及居民安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