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雕——木雕石刻 最后的零散记忆

凉山城市快报 2016-07-25 17:54 大字

越西的雕刻由来已久,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已无从考证。但雕刻的初衷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增加美感。在越西,古雕分为木雕和石刻。木雕多用于窗棂雕花、挑方、栏杆、屋檐、柱子、家具、神龛等,石刻多用于门墩、石匾、石水缸、墓地、寺庙等。这些木雕石刻是越西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千百年来,融入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越西的雕刻由来已久,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已无从考证。但雕刻的初衷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增加美感。在越西,古雕分为木雕和石刻。木雕多用于窗棂雕花、挑方、栏杆、屋檐、柱子、家具、神龛等,石刻多用于门墩、石匾、石水缸、墓地、寺庙等。

目前,越西的古雕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而且很零散。然而,就在这些零散的遗迹中,我们仍可以看出古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事物的认知。

老街冯家大院的窗棂雕花

越西雕刻的图案也是多种多样,花草鸟兽应有尽有。这些雕花多存在与一些老四合院之中。中所镇老街冯家大院中还保存着一副完整的窗棂雕花。

冯家大院的西厢房窗户上,一副完整的窗棂雕花静溢守候,雕花内容丰富,从左到右依次雕了老鼠、喜鹊、梅花鹿、仙鹤四个主题,每个图案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同时寓意着丰富的内容和人们的向往。

第一个图案是两只老鼠爬上葡萄藤,葡萄藤上有果有叶,一只老鼠已经爬上葡萄藤的顶端,正在在吃葡萄;另一只正在向一串葡萄爬去。这个图案叫“老鼠吃葡萄”,是越西传统吉祥图之一,寓意着“多子多福”,“子孙万代”,是“福”的象征。传说天地之初,浑沌未开。老鼠勇敢地把天地咬破,使气体流动,阴阳从此分开,民间俗称“鼠咬天开”,老鼠成了开天辟地、生育万物的子神。随着历史的前进,古人认为多子多福,“老鼠吃葡萄”中葡萄为多籽、老鼠为生育万物的子神,寓意祈求家人繁衍不断,子孙满堂。

第二个图案是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枝头高声鸣叫。这个图案叫“喜鹊登梅”,也是越西传统吉祥图之一,寓意着喜事临门,幸运吉祥,是“喜”的象征。古人认为喜鹊是一种报喜的吉祥鸟,它的到来,必有喜事到;梅开百花之先,是报春的花。喜鹊立于梅梢,即将梅花与喜事连在一起,表示喜上眉梢。

第三个图案是一只千年苍鹿在梅花树下行走。这个图案叫“梅下苍鹿”,是吉祥图之一,寓意着吉祥长寿和升官发财,是“禄”的象征。鹿字与三吉星:“福、禄、寿”中的禄字同音,传说千年的鹿为苍鹿,二千年的鹿为玄鹿。苍鹿在梅花树下行走代表着布福增寿,送人安康,为人预兆祥瑞。此外,鹿还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鹿”字与官员俸禄的“禄”字同音,可见主人特别喜欢见到有多种瑞应的仙鹿,以期家人“永享禄寿”。

第四个图案是一只仙鹤站在一株千年梅花树根上,嘴里衔着一颗灵芝。这个图案叫“仙鹤衔灵芝”,寓意着长寿吉祥,是“寿”的象征。仙鹤在古代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是鸟类中最高贵的一种鸟,传说它享有几千年的寿命,代表长寿、富贵。灵芝代表健康、吉祥。灵芝表面有一轮轮云状环纹,被称为“瑞征”或“庆云”,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四幅雕花代表着福寿平安,喜庆吉祥,是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热望和追求。整个图案表达出当时主人修建四合院的心情,希望家人健康长寿,吉祥如意。四幅雕花也寓意了人的一生,“老鼠吃葡萄”代表人的出生,“喜鹊登梅”代表长大成人、喜事成婚,“梅下苍鹿”代表事业有成、官禄恒通,“仙鹤衔灵芝”代表人老福运、健康长寿。

四幅雕花都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自然形象逼真,涵盖着具有吉祥意义的抽象美以及具有吉祥意义的音律美,它通过图案的象征意义和语言中所特有的谐音来表达出了人们心目中的追求与愿望。

木雕石刻寄寓美好向往

古人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古人用“福、喜、禄、寿”来寄托良好愿望,渲染喜庆气氛,祈福致祥,是古人表达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和财富的心理的外在反映。

据一些老人回忆,越西县城里的木雕石刻相当丰富,特别是老城区里的木板房中,龙飞凤舞的雕刻比比皆是,“福禄寿喜财”字样雕刻遍及家家户户。老人们说,现在的木匠是雕不出那样精美的木雕。

从老人们的口中,我们大概了解到了木雕的种类也是很繁多的,有单面雕、双面雕,阴雕和阳雕,平面雕和立体雕等。雕刻的技法有混雕、线雕、透空雕、贴雕等。

木雕通过不同的题材形式和图案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本采用“谐音”、“象征”等手法,仙鹤、老松、灵芝代表长寿,牡丹、龙凤代表富贵,鱼、向日葵、葡萄代表多子,宝瓶代表福智双全,花开代表富贵长久等等,人们通过这些雕刻图案表达对美满生活、子孙繁衍、健康长寿、一帆风顺的祝愿和希冀。

木雕石刻里有越西文化 

在越西县城武曲街的孙家大院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四合院中的木雕基本都被破坏了,而且毁得比较彻底,只有东厢房的两扇门窗上还保留着部分“向阳花开”的雕花图案,依稀可以看出雕花的精美,看着这两扇门窗,悲叹和惋惜席卷而来,占据整个心里。

在寻找保留下来的木雕过程中,惊叹、零散和遗憾是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惊叹”是从许多老人的口中得知越西木雕很精美,而且很多是独一无二的;“零散”是因为在这些木雕在“文革”时期受到巨大破坏,保留下来的实属凤毛麟角,这家房屋有一块,那家房屋有一角,实在难以看到木雕的全貌;而“遗憾”是因为很多木雕由于主人修建房屋而被破坏,没有保留下来,或者是保留木雕的主人没在。寻找木雕,笔者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也没有找到几个精美的木雕,或许这些木雕只存在老人们的记忆之中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记忆也将会和木雕一样变得零散,甚至消逝。

石刻相比木雕更显得零散和稀少。在文昌故里中所镇水观音景区,至今还保留这一对完好的门墩石刻,这对门墩雕刻的是青狮白象,是以前文昌大庙大门的门墩。青狮白象雕刻的是卧姿,两只瑞兽相对而望,显得威武而神圣。青狮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故有青狮献瑞,白象吉祥的说法。象的谐音为“祥”,代表吉祥,具有祥和的意义;狮是猛兽,代表威武,具有震慑的意思。

在民居里的门墩石刻多为梅兰竹菊、鹿鹤、福寿等图案。在越城镇东门外的一个四合院中,笔者曾见过一对九色鹿的石刻门墩,门墩正面雕刻有一直梅花鹿,鹿身上有九点梅花的花纹石刻,寓意了美丽、善良和正义。很可惜的是,当笔者去取照片时,这对门墩因主人家重新建房而已经不知去向。

一些石刻的图案和窗棂雕花的图案类似,笔者曾找到了一个门墩雕刻的是“仙鹤衔灵芝”,但也是由于主人新建房屋,而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张图片证明门墩的存在。

木雕石刻成为了越西文化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千百年来,融入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回看这些木雕石刻,犹如欣赏一场文化盛宴,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当时人们生活的本质,让人在艺术的享受中感到陶冶,体味古建筑文化的魅力。

新闻推荐

企业专访 心系凉山 铸就企业责任 ———专访成美·成都美容整形医院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成都商报、成都全搜索网站发出“心系凉山爱满餐桌———凉山地区儿童爱心营养午餐计划”的活动倡议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积极响应。成美·成都美容整形医院...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