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男在外挣钱养家女在家带娃绣花

凉山城市快报 2016-04-29 20:15 大字

人物:吉布作古木一家

越西县林沟村

吉布作古木一家,做梦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新房子住上了,种在地里的10亩核桃苗也发芽了,老公吉木莫古子在外打工每年能挣回4万元,两个娃娃在学校读书很努力……现在,她每天除了干农活、带娃娃,最大爱好就是绣十字绣。

搬进新家 家具家电买全了

走进越西县大瑞乡林沟村三组吉布作古木家时,宽敞的院坝里,女主人和她4岁的儿子正在洗衣服。洗衣机轰轰地转动着,儿子手里的小刷子唰唰地舞动着。

她家是2015年7月搬进新家的。

吉布作古木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客厅。客厅干净整洁,简约大方。地板一尘不染,门口的鞋架上整齐地放着一家大小的鞋子。沙发、茶几、学生桌、电视,摆放有序。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和和美美”墙壁上挂着几幅图文并茂的十字绣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全部都是我绣的,每一间卧室也都挂了一幅。”36岁的吉布作古木说,她喜欢绣十字绣,空闲的时候就在家绣,她把每个房间都挂满了自己的作品。说着她还向我们展示了已经绣了一半的另一幅作品。

“这个太阳能是政府免费送的,厨房用的沼气是政府修的。”吉布作古木带着我们四处参观,并作了介绍。

“有了太阳能,洗澡再也不怕没有热水了。”吉布作古木说,“如果不是政府,我们都不知要到哪年才能住上好房子。”吉布作古木说,前几年夫妻两人都在深圳打工,他们自筹了12万元,政府补贴了3.5万元,国家就帮他们把房子修得巴巴适适的,这个房子有150平米,又大又漂亮。搬进新房子后,只买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饭煲,沙发、床等日常用品。

深圳打工 每年挣回4万元

坐在院子里,吉布作古木和我们聊起了过去的生活。

吉布作古木家以前的老房子是土房子,在半山腰上,路远坡陡。但最困难的还是整个家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看着村里有人去外地打工挣了钱回家,他和老公心动了,最终下定决心一起去了深圳工地上打工。两口子刚开始时是在深圳建筑工地上打小工,一人一天挣100元,一年下来,两口子挣了3万元回家。几年下来,家里也有了一点积蓄。2014年底,考虑到娃娃读书要人照顾,吉布作古木回了家,老公一个人在深圳建筑工地上继续打工,现在每月寄3000多块钱回来。

吉布作古木家一共有10亩山地,前些年主要种的是苞谷和洋芋。从今年开始,她把10亩山地全部种成了核桃树。“3年挂果后,就算5元钱一斤的核桃,这10亩核桃也应该有几万元的收入。” 

教育娃娃,有文化才有未来

下午4点多,快到放学的时间了,吉布作古木准备给孩子们做饭。

“今天准备做青椒肉丝、凉拌黄瓜、番茄鸡蛋汤。”吉布作古木拧开厨房的水龙头洗菜,清洌的自来水哗哗地流着。“正是娃儿长身体的时候,营养要给他们保证。”吉布作古木说,坨坨肉现在他们都不喜欢吃,女儿最喜欢吃的是青椒肉丝。

吉布作古木的大儿子和二女儿都在大瑞小学读书,学习成绩还不错。

由于家里穷,吉布作古木只上到小学二年级。“外地打工,没有文化进不了好厂,没有文化工资不高,我受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她下定决心,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要把娃儿教育好。

现在,她每天除了务农,给孩子们做做饭、洗洗衣服,缝缝十字绣,她还教育自己的子女要自强、自立,要好好读书,多学文化知识,因为有文化才有未来!

文/本报记者 邓燕 图/本报记者 陈坤

新闻推荐

“文昌故里·水韵越西” 越西文旅节歌曲歌唱大奖赛报名了

本报讯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现越西风土人情,提升越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传播“文昌故里·水韵越西”歌曲征集的优秀作品,7月1日至10日,2016年越西县第二届文昌文化旅游节歌曲歌唱大奖赛开始报名...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