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跨越 扶贫攻坚 筑牢越西同步全面小康建设坚实基础——关于加快越西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思考
□ 袁洪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省委、州委分别作出的《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是越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作为四川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越西处于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区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同步全面小康任务十分艰巨,也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必须按照省州既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实施路径不动摇、不折腾,加快越西追赶跨越发展步伐和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一、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筑牢同步全面小康的物质基础
越西是传统农业大县,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事业滞后,4.97万贫困人口脱贫解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不足50%,形势逼人、任务紧迫。必须准确把握县情、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勇敢实践创新,破除瓶颈制约、培育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项目建设,保障增长速度。做实项目谋划和储备工作,围绕编制“十三五”规划,在能源开发、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方面,抓紧梳理规划一批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和产业进入国家和省州笼子。大力度推进建设项目,牢固树立“基础优先”的战略取向,抓好成昆铁路扩能工程(越西段)建设、中冕公路、G245线等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和通乡通村通达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大花水库、书古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城镇建设、城镇功能配套、民生工程等重大项目,完善要素保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创新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强化目标管理、优化施工环境、破解瓶颈制约、狠抓任务落实,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项目建设高潮。
——突出结构调整,筑强发展支撑。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农村发展条件、群众生产理念和习惯,培育富民增收支柱产业。加快中所、大瑞等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以“大凉山”农特产品品牌建设为平台,推动烤烟、优质水果、草食畜禽和以油菜、马铃薯、玫瑰花等为主的10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把强抓工业作为破解传统农业县发展困境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强化水电、矿冶、水泥、农特等传统产业的调整、改造、提升,坚决关停污染排放不达标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风能、太能阳能和生物质发电及其配套相关产业的新型工业;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做文章,扶持壮心玫瑰公司、富银苦荞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旅游业作为越西重要产业谋划推动,主动融入全州“西部最佳阳光休闲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两大优势,推进农旅、商旅、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以“文昌故里·水韵越西”为主题形象的文昌文化旅游品牌大县,推动旅游综合建设大提升,促进商贸物流、节能环保、房地产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养老服务等服务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突出城乡带动,破解二元结构。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建设凉山北部人文生态宜居第一城目标,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控制性详规,深入推进形成“一城十镇”空间布局,在县域范畴统筹城乡一化发展,确保2020年城镇化率提升到45%。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大力实施“东西拓展、南北延伸”工程,优化承载功能,推进现代物流、教育、医疗、文化、金融、商务等集聚发展,促进县城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增效。加大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力度和新区建设力度,全面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以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和州小城镇建设试点为抓手,做好撤乡建镇工作,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中所、新民、大瑞等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县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步伐,尽快使建筑业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抓住扶贫攻坚薄弱环节,实施***,守住同步全面小康的底线
全面对接国家和省州扶贫开发政策,扶贫、教育、禁毒、防艾、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五管齐下”,治穷、治愚、治病、治毒“四治并举”,坚持群体减贫与区域减贫并重,突出问题导向,举全县之力补齐短板。
——统筹安排,全局谋划。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推进,坚持“扶贫攻坚与全局工作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外部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上重点研究、政策资金上加大倾斜、干部配备上优先安排,全面形成“县负总责、部门协调、乡镇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和“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工作制度。认真抓好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有学识、有激情、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不断增强农村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把选派村“第一书记”与扶贫攻坚工作统筹起来,做到“因村派人、强化责任”,让干部围着农民转、领导农民干、做给农民看。
——***,精准脱贫。紧盯全县1.28万户4.9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聚焦“六个精准”,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严格目标责任考核,深入实施“八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力争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减少11632户26312名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安置减少9213户36660名贫困人口,低保政策兜底减少2268户7725名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扶持减少2394户2831名贫困人口,灾后重建帮扶减少450户1913名贫困人口,治毒戒毒救助减少90户96名贫困人口,移风易俗巩固全县扶贫攻坚成果,确保每年减贫1万名贫困人口。
——综合施策,改善条件。深入推进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扎实抓好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在交通、产业、住房、教育、人口计生和禁毒防艾等突出问题上精准发力,决不让一户一人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掉队落伍。以彝家新寨建设为主抓手,同步开展婚丧嫁娶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问题专项治理,推动移风易俗常态化长效化,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落实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认真实施禁毒防艾工作五年规划,坚决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控超生多生,推进优生优育,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创优发展环境,构筑同步全面小康建设的坚强保障
坚持谋势而动、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跨越思想障碍、突破瓶颈制约、消除问题阻碍,强化对接和研究,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创优发展环境,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坚强政策保障。
——强化政策保障,增强内生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种养业发展,补齐最大短板。以保障发展为核心,强化财政预算、财政监管、财源建设、“三公经费”清理等财政改革措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争取力度,积极探索财政化解债务、开源节流的相关举措,提升保障发展能力。以推进综合扶贫开发为核心,对接省州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强化扶贫投入机制、资金捆绑机制、联系帮扶机制等重点环节的创新,确保扶贫开发实效。以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为核心,强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监督、招投标等相关政策的对接研究,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科学谋划灾后恢复重建设,推进“10·1”地震和“6·24”山洪暴雨灾害住房、交通等重大重建项目顺利实施。
——强化社会保障,构建良好环境。深入实施《依法治县意见》,大力推广“网格化”治理模式,以“小网格”推动大服务大治理。完善“大调解”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扎实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深入开展打击毒品犯罪、打击非法组织未成年人外出务工、打击非法集资、法制宣传教育等专项行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健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广泛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取消一批、下放一批、向社会转移一批行政审批事项,重大项目围绕招商、签约、落地、建设、生产等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深化平安越西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强化组织保障,管好干部队伍。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全县干部推动各项工作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严格管理干部,对干部既重激励又重约束,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构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督查”机制,严格问责问效,做到目标不明确不放过、措施不得力不放过、工作不落实不放过、任务不完成不放过。科学选配干部,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和“好干部”标准,差异化选拔干部、模型化配备班子,突出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和扶贫攻坚一线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强化作风建设,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推行“五个一”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和“一线工作法”,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着力解决“庸懒散拖”“为官不为”等突出问题,引导各级干部敢担当、真流汗、勇付出、创一流,一心为民、干在实处,以优良作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
(作者系越西县委书记、四川省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第五期培训班学员)
新闻推荐
交通发展带动彝家新寨建设瓦尔村:一朵从石堆里绽放的“索玛花”
□马阿支邓燕三月,越西县大花乡瓦尔村彝家新寨,绿树成荫,生机勃发。村口的体育健身场,一群孩子正在锻炼,打球、玩耍……干净平坦的村道上,一位幼儿坐在学步车上,一旁的老人牵着幼儿的手慢慢前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