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原生态 种植有机烟 越西烤烟产业:向质量要效益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6-25 18:00 大字

烤烟已成为农业支柱产业。

文/本报记者 苏华

图/越西县宣传部提供

5月15日,记者沿着红军足印,来到越西县板桥乡,只见道路两旁的数千亩地里,都是移栽好的整齐划一的烟苗。80年后的今天,板桥已经大变样,各项产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最为支柱的产业就是烤烟,是越西县名副其实的烤烟第一乡。

“去年全乡种植烤烟5790亩,收购烟叶13980余担,收入达到1700多万元,让老百姓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增长。”板桥乡乡长赵万军这样说道。

如今,烤烟产业成为了越西农民致富离不得、财政增收少不得的支柱性产业。

农民致富离不开烤烟

近年来,越西县紧紧围绕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发展战略目标,严格乡镇考核奖惩,严肃组织纪律,以“一流标准、一流质量、一流形象、一流看点”为要求,科学组织、创新推动,务实推进烤烟产业健康发展,着力打造越西原生态、有机烟叶,努力做强、做精越西现代烟草农业,烤烟产业的带动力持续凸显,种烟户人均纯收入远远高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烟叶税费成为县财政的主要财源之一,烤烟产业成为越西农民致富离不得、财政增收少不得的支柱性产业。

在烤烟产业发展中,越西及时宣传州委、州政府关于烤烟生产政策,落实任务,结合越西实际,围绕“打造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以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凉山青甜香型优质烟叶市场主体”的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办法,进一步明确烤烟产业发展的方法措施和目标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做到在生产中以政策提高烟农生产积极性、以政策引领烟农生产的标准化。

打造优质烤烟品牌

优先保证特色品种的种植面积,坚决杜绝劣杂品种是越西发展生态烟叶最为重要的一条措施。越西全面推广清甜香型品种,严格按照下达的特色烟计划组织生产,未按照计划落实种植面积的,调减相应计划,增加到发展特色烟积极性高的乡镇。

该县坚持“稳定、优质、生态、安全”的原则,实行在基本烟田内的田烟两年一轮、地烟三年一轮的轮作耕作方式,加大轮作力度,改善土壤生态条件,规范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减少和防止对土地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同时,以“培育壮苗、百分之百实行揭膜上厢、切实增加配方肥料投入、百分之百化学除芽、成熟采摘和科学烘烤”五大关键措施为突破口,切实生产优质桔色烟,保证烟叶的原生态和有机,打造优质清甜香型烤烟品牌。

合理规划,烤烟产业上新台阶

为了促进规模生产,实现规模效益,越西坚持相对集中,成片规划,连片种植的原则,坚决杜绝零星分散种植,做到了把烤烟生产布局在有水源保证的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地上。

积极鼓励和引导土地流转承包,完善推广“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的土地流转模式,优化布局,向最适宜区、优势区集中,向种烟20亩以上的大户集中,向劳动者素质高、种烟积极性高、生产水平高、户种烟10亩以上的基本烟农集中,确保户均种烟面积在10亩以上。

狠抓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片建设,各烤烟生产乡镇都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片,并将示范片建设纳入考核范围,充分发挥了示范片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了烤烟产业的效益。

在规模种植的基础上,越西依据该县的气候特征抓烤烟生产,突出一个“早”字抓育苗,并做到100%漂浮育苗、100%专业化育苗和100%商品化供苗;突出一个“早”字,抓好播种、大田预整地和移栽三个关键季节,使烤烟生产符合该县的光热气候资源,确保烟叶长势良好。

同时,在烤烟生产全过程中狠抓管理。抓田管,栽下就管,一管到底;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坚持成熟采摘、科学烘烤、正确分级扎把,杜绝采青烟;推广三段式烘烤工艺科学烘烤;按照“四清一规范”即部位清、颜色清、等级清、把头清、扎把规范要求正确分级扎把。

通过不懈努力,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办法,越西烤烟产业一年一个台阶,年年有新发展,到2014年全县的烤烟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收购烟叶13.4万担,为29个烤烟乡镇的2539户烟农带来9725.63万元的现金收入,烟农户均收入达3.83万元,其中收入1—3万元的990户,3—5万元的752户,5—10万元的454户,收入10万元以上种植户达到108户。

新闻推荐

于丹雨中话越西 千名观众冒雨听讲,无人离席,于丹两次起身致歉

于丹亲临越西,近千名听众冒雨听讲。越西的人文历史,让于丹感慨万千。9月16日上午,著名文化学者于丹亲临越西文昌文化旅游节现场,举办道德讲堂,从越西水观音谈道德文化,传播文昌历史文化。场下近千名听...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