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令人留恋的彝家新寨画卷
焕然一新的彝家新寨。越西县宣传部提供
曲木拉哈 本报记者 苏华
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走进越西县南箐乡苏嘎村,给人的感觉就是心旷神怡。
一群彝族老乡,正在地头修筑沟渠。听老乡介绍,县上争取资金,村民出工出力,修缮这条环绕村庄而过的沟渠。按照老乡们的说法,就是“用不着远离家乡去打工,就在家门口打工,既挣了钱,又建设家乡,两全其美。”
对于彝家新寨建设以来家乡的变化,与苏嘎村相邻的团河村村民沙马老人说,房子太漂亮了,有时候舍不得住呢!现在的越西县山间田坝,随处可见具有“飞檐翘脊沟瓦口、雕窗刻柱绘图案”的彝族建筑装饰风格、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村寨。
越西县中所镇和平彝寨,是越西县文昌故里旅游景区的一部分。以前,这里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坑洼的村道上,随处可见牲畜的粪便和乱草堆。现在,从水镇中所沿着水泥路上去,一座座富有彝族文化特色的寨门映入眼帘。放眼望去,一排排具有彝家特色的院落错落有致,路口有彝族青年弹琴高歌的雕塑,彝族传统图案的窗户边,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新寨内,民风民俗活动场、彝族文化展示厅、农家乐餐馆、农家书屋、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五年来,越西县彝家新寨建设累计实施村内道路硬化193.5公里,入户路硬化214.1公里,解决9297户41839人饮水困难和用电问题,新建沼气池2451口,完成9个示范村和10705户农户绿化,建成垃圾房及排污设施125处。坚持因地制宜建设新寨,统一农户住房“前庭+侧院+屋檐”的总体模式和“人畜分居、厨厕分离、牧畜圈养”形态,既建新居、又显新貌,充分体现新彝寨的宜居性。围绕新寨建成后的实用性,把水、电、路、气、房、环境、排污同规划、同部署、同建设。过去那种“土墙草(石)顶垒空房,三块石头围火塘;门前粪泥没双脚,屋内同住牛和羊”的大部分彝区印象已不复存在,彝家的村村寨寨正经历着沧桑巨变。
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让他们安居乐业才是彝家新寨成功的关键所在。
越西县乐青地乡瓦曲村闻名遐迩,得益于彝族银饰制作这门古老手工技艺和灵活多变的销售方式。据乡党委书记吉瓦什坡和乡长陈明兰介绍,全村267户,参与银饰制作和销售的户数达到了14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4.68%,并且辐射到了邻近的尔普、渣普、地各、青地等村落。吉瓦什坡说,越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瓦曲村的发展,县上主要领导多次专程到瓦曲村调研,探索新村发展的路子,县里还拨了专款修建了瓦曲村银饰展厅,目前业已竣工。据越西电视台《嶲水人家》栏目报道,瓦曲村全村靠银饰加工和销售人均收入已达到4980元,其中不乏年收入超过十万元、二十万元的家庭,银饰加工销售已成为这个村的一项支柱性产业,使村民们过上了富裕生活。从自给自足到市场经济,从文化传承到文明富庶,瓦曲村,这个大山中的民族村落,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凉山州文化保护、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板。
像瓦曲村这样,越西县结合项目实施村寨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烤烟、无公害蔬菜、林经干果等主导产业,基本做到了一个新建的村寨有1个或2个产业作支撑。以大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引领,依托各彝家新寨,配套布局发展无公害蔬菜、玫瑰花卉、烤烟等10大特色农业产业,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带动主体,确保群众既能住上好房子、更能过上好日子。
放眼望去,越西山区田坝铺展开一幅幅新农村的美丽画景,行走在诗画图景中的彝家人,笑靥如春光般明媚。
新闻推荐
送上一份温暖,送上一份祝福 越西县妇联开展重阳节走访慰问活动
为老人送上棉被、食用油等慰问品。本报讯九九重阳,丹桂飘香。21日是我国传统敬老节日重阳节,为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精神,越西县妇联主席陈琼等一行3人赴东城社区、大屯乡、大花乡以及结对帮扶乡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