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 彝族红军之乡绘就新蓝图
县情简介
文昌故里 水韵越西
越西古称越嶲,因越过嶲水设郡县而得名。越西历史悠久,是古南丝绸之路的零关要道所在,至今仍留存着中所、县城、新民、保安、梅花等重要驿站和马帮古道遗迹,古道商旅文化厚重。
越西山奇水秀,自然景观优美迷人,金马山下的水镇中所,因水而灵秀,四季流淌的水观音河清澈见底,相传“主文运、司科举”的文昌帝君张亚子也正诞生于越西县金马山,越西被称为“文昌文化”的发源地。
越西地域面积2256.47平方公里,主要居住着汉族、彝族、藏族、回族等民族。境内拥有“金马山”、“天皇寺”、“阳糯雪山”等越西十景,申果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的幸福家园,更是多种珍贵物种的宝库。每年3月,10余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连绵数十里,形成一片金色花海,让人流连忘返。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神秘浪漫的传说故事,吸引了不少摄影家、画家、诗人、作家走进越西,留下了无数优秀作品。
红军过境故事
彝族红军之乡:全州参加红军人数最多地区
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过越西,千名彝汉青年参加红军,其中100多名彝族青年专门被编为一个“彝族红军连”。越西是全州参加红军人数最多的地区,也被誉为彝族红军之乡。
当时,中央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大渡河会歼”计划,从泸沽兵分两路,其中第二先遣团实施声东击西战术,攻占小相岭,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吸引富林守敌,红军主力则从安顺场胜利抢渡大渡河,又一次使红军转危为安。
红军在越西,宣传抗日救国、撒播革命种子,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关押在监狱中的“质彝”(彝族人质),镇压恶霸官僚。越西人民知道了“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的道理,了解红军是解救穷苦人的队伍,欢迎红军、拥戴红军,并积极参加红军、配合红军行动,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和红军游击队。
红军从5月22日进入越西,在越西历时9天,行程500多公里,与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红军部队离开越西后,越西人民掩护红军伤病员,与国民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越西,保存下了大量红军爱护人民、人民拥戴红军的档案资料和历史文物,流传着彝汉人民一家亲的美好故事。
发展观察
千年古城绽放新魅力
今天的越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州大发展战略格局中,越西提出着力做好“交通突破,城建提升,安全稳定,招商引资”四篇文章,打好“资源、项目、产业、扶贫、人文”五张牌,大力实施“分向打通一条路,全力经营一座城,认真做活一池水,多点绽放一朵花,科学谋划一个厂”五大兴县战略,打造凉山北部人文生态宜居第一城,凉山北部区域交通要道、商贸物流中心,旅游大县。
交通先行,促进区域发展。公路交通方面,着力打通北部、南部、东部出口3条公路,“三个出口一张网”交通图开始显现,同时,穿城而过的成昆复线已经动工,建成后,越西将融入“半小时西昌圈”和“两小时成都圈”,区域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
城建提升,改善民生事业。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新村建设和彝家新寨建设,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带动民生事业发展。
产业升级,提升品牌建设。农业方面,以“越西甜樱桃”、“越西苹果”、“越西贡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为契机,扩大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建设一批生态基地,培育一批名牌特色产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工业方面,以水能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业,吸引大投资大项目落地,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产业的发展。越西以文昌故里景区为龙头,打造国家4A级风景区旅游大县,同时积极谋划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旅游强县、旅游富民。
文昌故里,水韵越西,厚重的千年历史文化资源,在发展传承中,绽放出新的美丽。今年9月,将举办“2015越西文昌文化溯源之旅”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文昌文化,展示文昌文化研究成果,积极树立文昌故里旅游品牌,不断推动越西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文化开发。
大项目拉动大发展,全州第一高楼已经建成,新区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城市环境逐渐提升、产业发展逐渐成熟、水观音旅游景区已见雏形,越西蓝图正在绘就。
□吴梦琳图片、资料由越西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梦琳)6月,天气炎热,越西县的玫瑰产业发展规划也正在紧张制定中。今年2月,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正式收购越西壮心科技有限公司,在壮心公司玫瑰育苗、种植、加工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加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