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沙马木加: 回乡创业,爱拼才会赢
沙马木加、妻子艾志琴和女儿马渝鄂在一起。
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他走出大山走向城市,在城市里摸爬滚打,干过各种工作,最后决定学一门技能。到厨师学校学习过,在北京的餐馆里偷师学艺过,经过多年努力,沙马木加这个来自越西的彝族汉子,终于学成归来,在西昌创业开起了小吃店,生意红火。创业成功后,他开始资助一些有困难的亲朋好友。
文/图本报记者岳明华
眼前的沙马木加,身高1米70左右,穿着白色工作服,说话时口音略带一点彝腔,他的爱人艾志琴则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两人正忙碌着,招揽生意,身边的一儿一女认真地做着作业。这就是沙马木加家现在的生活——在西昌名店街开小吃店,过着火红的日子。
而这样的日子,是彝家汉子沙马木加经过多年打拼才赢来的。
走出大山
沙马木加出生在越西县新民区瓦岩乡安乐村一组一个普通的彝族家庭。1995年,木加的二哥在家意外去世,由于家里困难,需照顾伤心劳累的父母,供在重庆师大读书的大哥, 刚初中毕业的木加就辍学在家帮父母干农活了。孝顺勤快的木加挑起了家里的重任,下地干活、上山砍柴、放羊放牛、喂猪喂鸡,什么农活都干。
“为了发家致富,我还种了一片树林,现在都长成参天大树了。”说起辍学在家的那段日子,木加记忆犹新,可无论他怎样地辛苦忙碌,家里还是过得很拮据。
“这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一年四季靠种地,何时是出头的日子啊!”木加想,只有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才可能有出头日。1997年4月,木加告别父母,走出了那片大山。
首次创业失败
走出大山,木加到木里县,投靠了当时正在此挖金矿的堂哥沙马长贵,并在堂哥开的歌城里当了一名小工。煮饭、扫地、抱酒、开酒,遇到什么干什么。尽管所挣的钱不多,木加觉得至少比在老家农村的时候强多了。
可慢慢地,他不再满足于当一名“跑来跑去”的小工,产生了想学会一门技能的念头。到底学什么呢?他想到了去学厨师,因为在他心里一直有开饭店的想法。说干就干。半年后,木加带着所挣的1200元钱离开歌城,到凉山州委党校内报名学起了厨师。两个月后,他拿到了结业证书。
初生牛犊不怕虎。结业后的木加很是兴奋,一心想自己开个餐馆,于是从亲戚那儿借来26000元,在喜德街上开起了一家小吃店。自己当厨师、当老板,木加的干劲倍增,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着。可事以愿违,由于厨艺不精,经验不足,木加的小吃店生意很冷清。两个月后,木加第一次创业,以亏损16000元的结局“倒闭”。
偷师学艺
第一次摔倒,没有让木加一蹶不振,他努力地寻找着新的出路。之后,到过山西大铜的一个煤矿挖煤,后又回到越西家中,但厨师梦始终萦绕在心头。
他总结第一次开店失败是因为自己轻狂、厨艺不精。他决定到大城市闯闯,提升厨艺。2000年10月,木加带着500多元钱,只身一人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10月的北京冷得木加刻骨铭心。木加在举目无亲的北京到处找工作。他想找餐饮方面的工作,可遇到的不是嫌他文凭低、没厨师证,就嫌他没经验,一连找了几天,都没找到一份工作。
眼见带来的500元钱,已所剩无几,再这样下去,木加就要露宿街头了,木加有些焦急。这时,他在街看到了一则招聘发放旅游广告人员的招工信息,便去了。50元一天的工资,缓解了木加的燃眉之急。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工作,每天发完广告后,他继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找着有关厨师的工作,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一家需要用工的餐馆,在店里当了一名小工,有了暂时落脚的地方。
一个月后的一天,木加的哥哥打电话给他,说有个叫曲木克惹的越西老乡在北京开了个餐馆,叫他有困难就去找找他。
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木加第一次听到老乡二字后很激动。几天后的一个休息日,木加找到了位于北京海淀区西二旗的山里巴人餐馆的老板曲木克惹。
一听说是越西老乡,曲木克惹爽快答应木加到他们餐馆里来上班,但得等到下个月。“我不要工资,我要学手艺,把我安排在餐馆厨房里工作就行!”木加等不及了。
他的话触动了曲木克惹。一个星期后,木加辞掉了原来的工作,来到曲木克惹的餐馆的厨房里当了一名小工,每月工资300元。木加在厨房里主要负责买菜、切菜、调味、端菜,这对学过厨师的他来说,还算得心应手。
木加原本想,这下可以在厨房里学厨艺了,可事情没有他想像的那么简单。虽然事前,老板也给厨房师傅交待过,好好带带他的这位小老乡。但厨房师傅不但没有教他带他,反而对他的到来非常排斥。
“学不到厨艺,怎么办?”木加琢磨着,“明的学不着,就来暗的。”每次厨房的师傅炒菜时,木加就站在背后端菜。他紧盯着师傅炒菜的每个动作,仔细观察着师傅加调味的量、掌握的火候、油温等每个细节,并牢记于心。每个菜炒好后,木加马上把它端在窗台上,赶紧又站在师傅背后看炒下一个菜。
每天晚上师傅下班后,木加在厨房里抓紧把姜蒜切好,把调味品配好,收拾好厨房,就专心致志地把白天从师傅那里“偷学”的知识都记在笔记本里,睡在床上的时候就回忆师傅炒菜的经过。记不住的,第二天师傅再炒同样菜的时候注意观察并记住,到晚上再补记在本子里。
这些,木加一直没有表露出来过。直到有一天,实在让木加不表露自己的手艺都不行了。
“那天,炒菜师傅和妻子吵嘴后,就不来炒菜了。老板找到我,问我能不能炒菜。当时还有几百个顾客在餐厅里等着呢。”木加很自豪地说。
临危受命,木加抓起锅勺就炒了起来。他抓菜、加料、把握油温、火候,动作麻利,有模有样,一点都不逊于师傅,令正在焦急的老板曲木克惹和员工目瞪口呆。那次,木加一口气炒了好几百个菜。
“端着七斤重的炒锅炒了两个多小时的菜,第二天,我的左手都肿得痛死了。”木加感慨地说。
木加那晚的表现,令老板、师傅、员工们都刮目相看。木加的地位也从那晚开始就发生了变化。从那以后,老板就一直让木加炒菜了。有员工夸他炒的菜味道比师傅炒的还好,他的工资也从300元提到了800元,年底又从800元提到了1800元。
木加的厨艺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此后,考虑到餐馆的发展,老板专门派木加到北京的三千里、郭林家常菜、新疆大盘鸡等多家在京名菜店里学厨艺,木加也学会数十种名菜的烹制方法。木加的人生前途从此一片光明。
与此同时,木加人生的另一个好运也向他走来。木加一到这里上班,就和家住湖北荆州市的汉族女收银员艾志琴认识了。相处的时间久了,俩人慢慢产生了感情,最后确定了恋爱关系。
2006年,木加和艾志琴在北京登记领了证,他们没有办酒席,也没有请朋友,第二年,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马渝鄂。
回乡创业
“2008年北京开奥运会那年,我被调到广西柳州市当厨师,老婆娃儿也跟随我到了柳州。”木加回忆道。
到了柳州后,木加仍然像北京一样认认真真地炒着菜,只是他的厨艺又有了新提高,在广西他做出了许多新的菜品,广受顾客青睐,工资也提到了每月3000元。
“天天在别人手头干,何时才是出头的日子”,木加又有了自己开店当老板的想法。他和老婆商量后决定待时机成熟了就回家去自己开店。
2010年10月,木加一家回到了凉山。几个月后,他们用亲戚家借来的70000元钱和自己从柳州带回的15000元钱在西昌水汶站附近开了一间小吃店,可生意冷冷清清,开了三个月亏了三万元。木加的第二次创业又受到了挫折。
“这次不是厨艺不精,因为西昌的顾客还是喜欢吃我做的石锅拌饭,只是我们的店太偏僻了,客源少了。”木加没有灰心,而且很清醒。
四季豆肉沫拌饭、辣白菜鱿鱼拌饭、土豆肉丝拌饭……回到凉山,木加用长期在外学到的厨艺,结合凉山人的口味,独创了12种口味各异的石锅拌饭小吃。
几个月后,木加两口子打掉了水汶站附近的门面,重新在名店街开了一间20平米的小吃店。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不敢马虎,想着如何把店开好,我就睡不着,经常在凌晨三、四点就起来到宾河路上去买菜了。”木加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个人流密集的名店街,木加的石锅拌饭渐渐地被许多人所熟知。每天来店里吃饭的人络绎不绝。
“这边生意一开始就好,有开奔吃、宝马来吃的,大部分都是回头客。现在是生意好得忙不过来,但人累心不累。”木加乐呵呵地说。
木加这个农村娃通过努力,如今在名店街开店已有数年,每年都有数十万的收入。他还接收了5个侄儿在店里打工,资助了很多困难的亲戚朋友。自己在西昌四合乡街上买了一个120平米的房子,在成都买了一间30平米的门面,还买了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等时机成熟了,我还要扩大门面,在各县发展加盟店,还要把自己的厨艺教给喜欢餐饮的年青人。”木加没有满足于现状,又在开始谋划着新的未来。这一路走来,他说:“爱拼才会赢。”
新闻推荐
灾害造成农田和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拆除土坯危房。救灾人员在废墟上吃盒饭。越西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分发给受灾群众。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严防疫情发生。(上接A02版)“救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