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调动92名基层教师,合规否?
事先没有发布任何消息,越西县从偏远山区学校调了92名老师到县城周边学校,引发网友质疑——
近日,网友在四川日报网、人民网多个网站发帖,称越西县教育系统进行了两大动作,一是面向全县教师公开考调县直属学校教师;二是事先没有发布任何消息,从偏远山区学校调了90多人到县城周边学校。网友的质疑主要针对第二项——大规模的教师调动致使农村学校教师更显不足,县城学校教师超编。帖子质疑,这样的调动有什么标准?是否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直接调动,是否违背了凡进必考的原则?
在人民网中,越西县教育局进行了回复,回复中称,大规模地调整教师,一是因为四年来全县没有调整过教师,二是因为城市扩容县城周边学校学生迅速增加,师资紧缺。与此同时,越西县通过考聘向基层学校补充了60名特岗教师。
越西大规模地调整教师,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样的调动是否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记者进行了相关求证。
□本报记者 钟美兰
质疑:为何大规模调整教师?
求证:城区及集镇学校学生剧增,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城市扩容了一倍,但县城小学容量并没有扩大。”9月26日,越西县教育局副局长邓思炳说,学生数量剧增,县城直属小学只有三所,每个班级学生平均数都在80人以上。无奈之下,家长将目光投向了县城附近的越城镇中心小学校,即网友帖子中提到的外南小学。
和越城镇中心小学校一样,其余集镇学校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激增,各学校师资力量出现短缺。“很多学校已到了上不起课的地步,以越城镇中心小学校最严重,多次要求增加编制。”邓思炳说,学校有诉求,但因为换届越西县人事冻结无法增加编制,从2009年到2013年8月,越西县整整四年没有进行过教师调动。
邓思炳说,按照常规,每年暑假期间都会对全县教师进行一次小范围调整,调整人数为二三十人左右。
因四年未动,在偏远山区执教多年的教师反应强烈,多次请求调动到县城或条件较优的学校。“有的老师在偏远山区待了十几年,工作成绩优异,现在家里出现困难,你说应不应该照顾?”邓思炳反问说,收集这三年反映过家庭困难人员,今年8月,经该县人事调动小组研究,从偏远山区抽取了92名老师充实到条件更优的学校。
偏远山区老师被抽走,今年5月,越西县向上级申请增加60名特岗教师。目前,这60名特岗教师已全部充实到被调走学校。
对网友“直接调动,是否违背了凡进必考的原则”的质疑,邓思炳也进行了解释,他说,凡进必考中的“招考”与调动的区别在于,前者针对新录用人员,就是一般称的“就业考试”,要经过州人事部门组织考试,调动则是现有在编人员的人事调整,由越西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目前,除了越西县直属5所中小学凡进必考,其他非新录用人员都采取人事调动的方法。
质疑:这样的调动是否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求证:城区学校师生比优化,农村学校师生比拉大
9月26日,越城镇中心小学校。9时,正是上课时间,一至三年级的教室里容两人坐的课桌挤了三名学生,整个教室显得拥挤不堪。
校长阿说吉古介绍,学校春季学期有1536人,编制教师有42名,数量与帖子中反映的吻合,但这42人,有的在中心校下面的教学点工作,有的到片区教学联络组工作,学校实际在岗的只有31人。“原有的编制是按照800名学生核定的,目前该校学生已达到1800多人。”阿说吉古说,因为老师不够,上学期学校请了8名代课老师,秋季开学,该校学生数量持续增加,达到1815人,学校向上级申请增加22个编制。最终,县教育局调了14名教师到越城镇中心小学校,今年该校编制教师实际有45个。
“即便这样,老师还是不够,还是请了6名代课老师。”阿说吉古说,目前全校共有20个班级,每个老师一周平均上课15节,基本可以做到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科目。
不难看出,1536:31和1815:45,师生比从将近1:50降到1:40,师生比有所改善。
20公里外的广河小学显然不那么乐观。11时,正是上最后一堂课的时间,记者前往教师办公室采访。“我们因为有行政职务,所以课少一些,其他老师基本都是一周20节课以上。”教师边航燕说,因为老师不够,这学期老师课量明显增加,去年老师一般是15节至20节,今年平均18节至25节。
此次教师大调整,广河小学共走了3名老师,加上考走2个,目前该校老师仅有9名,而去年该校还有16名老师。可是,学生数量却在增长,去年482人,今年561人。
482:16和561:9,师生比例从1:30瞬间拉大到1:62。
“因为请了代课老师,目前来看,教学秩序并未受影响。”广河小学新上任校长沙马伍沙说,今年该校聘请了8名代课老师,比去年增加了4名。
记者要求该县教育局提供此次教师调整名单,但遭到了拒绝。
据了解,此次教师调出最多的片区,正是越西县最艰苦的申果庄片区,共调出教师26名,仅补充了13名。为何不是调走多少补多少?“这个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每年越西县新增财政供养人员不能超过10%。”邓思炳说,按照越西财政供养能力计算,今年新增编制为100个,县上拿出了78个给教育系统,其中特岗教师60名,引进人才18名。
质疑:调动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求证:一是家庭困难,二是教龄较长工作较为优秀
9月刚开学,广河小学老师刘卓就听说学校有3名老师被调走了,她感到颇为诧异。因为对调动一事,未被调走的老师一无所知。“一开学就贴了通知说他们要调走,具体什么标准不知道。”刘卓回忆说,此次调走的3名老师,有个共同点,就是教龄较长,家不在广河。
杨琳原在书古五里箐乡中心小学教书,教龄11年,因父母身体不好,孩子需要照顾,上学期她向县教育局提交了调动申请,今年她调入了越城镇中心小学校。“可能是组织上考虑我家庭困难,才把我调上来。”杨琳说,她家住县城,书古五里箐乡中心小学在山区,她一般是周末才回家,在原来的学校她每周要上19节课,除了教数学外,还承担了音乐安全等科目的教学任务,在新学校,她可以单纯教数学。“调动首先考虑家庭困难的老师,其次是教龄较长工作较为优秀的老师。”邓思炳说。
有着21年教龄的邓思霞也在此次大调整中被调到越城镇中心小学校。她原在大瑞中心校教书,因为丈夫工作变动,母亲身体不好,无人照顾孩子,她申请调回县城。此次调动满足了她离家近的要求,她表示会在这个学校干到退休。
编后
看完越西县大规模调整教师的稿子,内心有点沉重。我们仿佛看到城乡教育统筹的一个“两难”困境——越离城市近,教育需求增长越快,教师缺口越大,越从基层学校调人;越是地处偏远,越留不住教师,队伍失血现象越严重、越频繁。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这里成为一个难以抵达的彼岸:县城周边学校师生比从近1:50降到1:40,而偏远山区学校师生比从1:30拉大到1:62。这一对似乎难以弥合的矛盾,该怎么办呢?
细看这一矛盾产生的过程——艰苦地方的老教师希望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诉求合情合理;基层学校孩子求学,不仅希望有老师,还希望有优秀而经验丰富的老师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使二者主观上想亲近、客观上越走越远的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发展的不平衡和政策的导向不足。问题来源于基层,亦希望求解于基层,我们期待能接触到好的解决方案,期盼读者能够提供线索和有益的思考。
新闻推荐
四川省越西县因越过嶲水而得名,汉武帝元鼎六年设置越嶲郡,是南方丝绸之路要塞,中国文化人祖师文昌帝君张亚子的诞生地,红军长征路经越西,700多彝汉儿女参加红军。越西历史悠久,物华天宝,是“天府中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