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者白史各 倡导性别平等、关注彝族女性生育健康“每一位妈妈都值得被人尊重”
白史各成功申请到联合国性别基金项目。
倡导性别平等、关注彝族女性生育健康
“每一位妈妈都值得被人尊重”
文/本报记者李晓超
图/受访者提供
得知白史各获得2018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消息,有朋友开玩笑说:“你要是个男的,就更不得了。”虽是玩笑,却让白史各心里无限感慨。同时,她也认识到了另一个问题,自己一直坚持在做的倡导性别平等这件事,还有很多坡坡坎坎要去跨越。
白史各除了是一名抗艾战士,一名彝族农民工的守护者,同时,她还是一位倡导性别平等、关注彝族女性生育健康的巾帼卫士。可能是她与生俱来的豪气,她读书的时候就懂得,女孩子和男孩子是一样的。
其实,白史各只要做好手上的民族文化研究工作以及艾滋病防治工作,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当她在走乡串户中,看到女性同胞们所处的弱势地位、无助、无话语权,她又觉得,这件事,非做不可。
要打破传统,谈何容易,白史各坚持了8年,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竭尽全力,为女性同胞做一点事
白史各所倡导的性别平等,主要是针对目前彝族女性在就医、保健、生产中的健康权而言。几乎每一次深入基层的调研,白史各都会看到心酸的一幕,彝族女性在就业、就医、就学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一是彝族妇女的健康问题,二是彝族女性的就业问题,三是彝族女孩的就学问题,这些种种,都来源于男尊女卑这个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
白史各曾对凉山州昭觉、金阳、盐源、木里、喜德、越西、普格、美姑等县流动农民工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做了300多份问卷调查,90%以上的彝族家庭婚丧嫁娶等经济开支权利主要由男性来支配。
除此之外,性别歧视在彝族企业管理层里也十分明显,白史各在调研报告中谈到,东莞市当地注册彝族劳务企业共有10多家,女性领导仅有2人,女性劳务经纪人只占到男性劳务经纪人的1%左右。而且很多用工企业公开提出了性别差比例,比如2(女)比1(男),3(女)比1(男),因此,性别歧视在企业用工和管理等层面都非常严重。如何改善和实现男女平等,如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改善将会是“珠三角”“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和凉山彝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要如何去帮助她们?
白史各又开始在凉山与“珠三角”两头奔波做调研,把最真实的民情反应给“珠三角”各地区的相关部门,和他们一起商讨解决办法,与“珠三角”的各个企业、工头联系,让他们参与进来,认清现状,解决问题,申请联合国的项目支撑,尽管这并不容易。
“说来简单,实际过程中困难重重,还好得到了各级部门以及联合国妇女署的帮助,目前,已经看到了一些改善。”
在白史各的倡导下,“珠三角”的凉山籍彝族同胞行动起来了,鼓励和倡导族人勤俭节约、团结互助,反对奢侈浪费的作风。
“有些事,并不是你去做了就会马上有结果,也许是很多年,也许是几代人,但如果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改善。”
“这件事一定要做,因为每一位妈妈都值得尊重”
在一次下乡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途中,白史各结识了一位彝族母亲,由于生育健康问题,她患了癌症,这期间,白史各三次前往她家中探视,最后一次,白史各握着她冰凉的手,看着她无助的笑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过去,在彝族山区,几乎没有一位妇女懂得健康体检、孕期保健、生育健康这些概念。她们有的在田间地头生下了孩子,抓一块尖锐的石头或用镰刀,割掉脐带就算了事,有的直到临盆,也没有去医院做过一次产检,更别提什么产后护理了。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尚云川副教授在一次会议中提到:“从凉山彝族社会性别歧视问题所带来的健康危机视角,比如女性特别是少数民族女性成为易感艾滋病的人群,成为亚健康的人群,在彝族家庭里,女性往往是被毒品、艾滋病侵害的主要对象。”
种种原因,导致彝族女性的生育健康问题,成了威胁生命的导火索。
白史各又行动起来了,把彝族女性生育健康问题作为新的调研课题,力争为每一位妈妈的健康,献出一份爱心。
她鼓励女性同胞做身体检查;邀请妇幼保健专家面对面讲解女性生殖健康保健知识;动员流动人口家庭夫妻尽早检测艾滋病,早发现早治疗;给工作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村医、感染者赠送彝汉双语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CD光盘,希望他们持续传递知识和信息……
此外,对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的妈妈,她帮助联系当地妇幼保健院做母婴阻断治疗,积极鼓励她们接受治疗。因为感染了艾滋病的妈妈不能母乳喂养,她又与艾滋徒步公益项目组合作,为布拖县有需要的婴儿捐助奶粉。
“我还记得第一批奶粉是2006年3月送到布拖县妇幼保健院的,一共是价值8万元的230箱共2760袋奶粉。通过妇幼保健院将奶粉及时补充到实施母婴阻断的艾宝宝家庭。”
如今,这些事情,白史各依旧在默默地做着,不图名利,只因她认为,每一位妈妈都值得被人尊重,哪怕她感染了艾滋病。
记者手记
忙,是她
的标签
1月18日,在新闻上看到了白史各教授获得2018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消息。当时心里冒出两个字:超赞!那时候就有了采访白教授的想法。其实,之前已对白教授的防艾工作有所耳闻,心里很是敬重这样的彝族女性。也很想立刻与她见上一见。但由于手上还有几个采访没有完成,一直把时间拖到了2月初。
初见白教授,是在她的家里,一身朴实的装扮,险些让我以为,这不是白教授。但当她一开口,那种声音里的自信,语言上的组织能力,对业务上的精通,透漏出一种不卑不亢的魅力,又让我确定无疑,是她了,准没错。
我们穿过客厅走到阳台的桌椅旁时,我发现阳台上一二十盆花草盆栽,已经乱糟糟了,看上去是很久没有浇水了。她笑着说,自己又喜欢养花,偏偏又不是养花的主,每天忙不完的事情,连最爱的花草也顾不上了。午饭时间,采访还没有结束,白教授的儿子独自去了外面吃盒饭,她笑笑说,没事儿,他已经习惯了我的忙碌。
当天的采访,从早上10点一直聊到午后2点过,原本做好了采访大纲,分别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她所做的事情,但一开始采访,又发现她所做的事情,不是明确分工的,是都有些许关联的,而且白教授一谈起她的工作,滔滔不绝,我只能默默记录,顺便录音,而后回家整理录音。
稿子写了一半,发现还有缺漏的地方,又联系白教授做第二次采访。地点是在城门洞旁边的草坪上,我们席地而坐,畅所欲言。她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不然,相信她也不会接过艾滋病感染者手中的那一杯酒了。
对于白教授所做的事情,太多了,我无法理解,一个人怎能有这样旺盛的精力,这么执着的热情去坚持一件事情。可能,这就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他的父亲,曾在她童年里就说过:“我这个女儿一定会与众不同的。”父亲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采访结束时,白教授接到一个电话。几分钟之后,她挂掉电话。“我先走了,还要处理一些事情。”说完这句话,她就匆匆地离开了。
那一天,隔着城楼就是西昌市的新春灯会,很美很喜庆,但白教授太忙,忙得连一句赞赏的话都来不及说。
本报记者李晓超
新闻推荐
凉粉的美味令人回味无穷。家乡的美味往往能慰藉不少人那颗思家的心。人们关于家乡的思念,常常发于美食,而止于美食...
盐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