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移风易俗:打赢“精神脱贫”战

凉山日报 2017-01-18 00:00 大字

(上接第一版)

我们的故事,就从阿说尔布的葬礼讲起。

年7月日,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洛切吾组村民,岁的阿说尔布因患癌症去世。

阿说尔布的妻子沙马阿呷根据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人数估算了一下,大概需要杀头牛、只羊、头猪,约万元才能办完丧事。

“万就万,再穷也得大大方方地办,不让别人轻看说闲话。”

阿说尔布的弟兄一点也不含糊,为了家族的面子,就是拉钱借债也要大办这场丧事。

“多天前,县政府刚下达了‘四个好\’家庭创建方案,其中一条就是要求红白事无大操大办。”四开乡副乡长、洒瓦洛且博村驻村第一书记刘超,获知此消息后立即上报。

为摒弃薄养厚葬这一根深蒂固的陋习,昭觉县决定,以这场丧事为契机,在全县开一个丧事新办的好头。

于是,7月日,由昭觉县、乡、村干部组成的吊丧小组,按照当地风俗前来告慰亡灵。此后,县乡村三级干部分头找阿说尔布的同胞弟兄们,宣讲丧事新办,做思想工作,并逐一攻破他们先前的想法,打消他们的顾虑。

接下来几天,按照既厉行节约又大气风光的原则,在待客日、送客日等活动中,严格按丧事新办标准帮助操办。结果,客人都相当满意。

比如送客礼就很简单卫生。以前不分老少,每人发放6块坨坨肉,用草绳拴起带走。现在变为1块,用食品袋打包。

沙马阿呷说,余人的丧宴风风光光办下来,共杀了3头牛,买了近斤猪肉,总开销不到4万元,比计划足足节省了8万余元。

一位客人事后评论:“彝人薄养厚葬的习俗终于迎来改革的曙光,彝族儿女再也不用担心举债为亲人办丧事了。”

接下来几个月,昭觉县分别在四开乡洛切吾村、城北乡谷都村、龙恩乡塔普村开展“四好村”创建示范工作,让一部分群众先动起来、改起来、思想意识提升起来。

首战成功的昭觉县,顺势在全县实施了“五项革命”,即红白事宜革命、生活用能革命、厕所文化革命、餐饮习俗革命、个人卫生革命。

年年初,雷波县巴姑乡纪委副书记杨军的亲家逝世,按照过去的礼节,他家必须送一头大牯牛。正人先正己,杨军不但只送一只羊,而且要求丧事必须按照政府的规定办。

瓦岗中心乡党委书记王贵说,彝区群众滥杀牲口,主要是要面子互相攀比,这对开展***十分不利。中心乡要求乡、村干部不但自己要严格执行规定,而且要包片督促村民按照规定办。

在冕宁县拖乌乡,在乡党委、政府提出办丧事杀牛不超过3头、不鸣放礼炮、不单独设宴宰杀等“六个不”以后,该乡普铁木苏家的一场葬礼节约了来万。

在丧事简办新风气逐渐形成的同时,婚事新办也在大凉山彝区陆续出现。

“以前给娃儿娶个媳妇,得花个几十万,现在政府明文规定婚嫁礼金总额不超过6万元,婚宴只能办一次不超过桌,对于我们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这简直算是个莫大的喜讯。”年,金阳县人民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对农村举行婚丧事宜做出具体规定,获得群众拥护称赞。

雷池乡马木村村民巫日坡扳起指头算了一下,马木村还有个小伙子,个姑娘没有结婚。他们当中有部分人是情投意合的,就是因为给不起高额礼金而不能谈婚论嫁。现在政府规定礼金不得超过8.6万元,为这些年轻人带来了福音。

年以来,凉山州各县市也相继探索出台了一些办法措施,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治理高额彩礼和铺张浪费问题。

——甘洛县制定完善全县个村《村规民约》,严格约束婚丧嫁娶攀比化、面子化,有效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盐源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整治措施,限制高额彩礼,将全县婚嫁彩礼控制在全州中下水平;

——雷波县在西宁片区试点推行婚嫁彩礼统一管理,将最高限额控制在8.6万元以下,形成了较为成功的“西宁经验”,周边的马边、屏山等县纷纷借鉴推广;

其他一些县市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州“十项规定”,也制定出台了相关办法,规定红白喜事杀牛数量和宴请规模,鼓励采取汤锅、炒菜等菜品形式招待客人,逐步改变分“坨坨肉”的习惯。在杜绝铺张浪费的同时,也避免了农村群众一夜返贫的情况出现,巩固了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

文明新风

松柏村,有村规,树新风,扬正气;

国有法,法有度,勤学法,谨遵守。

行为美,有礼貌,破迷信,讲科学;

红白事,倡节约,不攀比,不滥办。

……

今年上半年,德昌县松柏村村规民约“三字经”在凉山州广为流传。

这则“三字经”从遵纪守法、家庭邻里、村务村事、综合治理等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村民的行为习惯进行了约束。

为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树立良好村风,创造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的社会环境,实现“四个好”家庭的创建,经全体村民讨论通过,制定这个村规民约。松柏村村委会主任向永贵告诉记者。

除了以村规民约“三字经”这样的方式对村民进行润物无声般的引导外,松柏村还选取一些节日开展别开生面的农民运动会、劳动技能比赛,对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进行强化。

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岁生日当天,松柏村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劳动技能比赛——刺绣评选。

按村委会主任向永贵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想到效果有那么好。”

近些年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男丁开始出门务工,留下家里的妻子照顾家庭,由于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增多,逐渐形成了男的外出打工,女的就在家里面打麻将、“翻是非”的不良风气。

看着这样的风气形成,村两委有些着急。但这次举行的刺绣作品评比却让他们看到了能扭转这种不良风气的希望。

在这次活动中,凡是有作品参加刺绣评比的,都可以得到一个大袋洗衣粉,优秀奖则可以拿到一瓶大的洗洁精。尽管奖品看起来并不那么诱人,但是对于村里的喜爱刺绣的妇女们来说,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才是重点。

松柏村以自己的方式,尝试着用一种积极向上的爱好,去代替那些不好的习惯。

为打造“好风气”,彝区乡村还采取的方法是,用更严厉的措施,向各种违法行为、落后风气全面开战。

普格县东山乡规定:“不准参与吸毒贩毒活动。如果参与,除承担法律责任外,家支头人和理事小组要把其开除家支互助协会,不准他参与这个组的红白事宜等。”

很多乡村也制定了参与吸毒就开除出家支的严厉措施。

没有比这个措施更严厉的了。彝族学者巴且日火指出,在彝族习惯法中,比死刑还严厉的处罚就是被“开除家支”,它意味着一个人已被家庭和社会所遗弃,被遗弃者在物质和精神上均找不到归依,他们的社会地位、社会交往、未来的婚姻选择等都不会得到承认。

年,为了帮助农村群众了解扶贫政策、坚定脱贫信心,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学好普通话、树立新风正气,一个新鲜事物在凉山悄然兴起。

年7月日晚,冕山镇小山村,喜德首个“农民夜校”挂牌授课。一堂关于***的讲座让第一次走进夜校的村民黑吉拉合感觉“太新鲜”。

随后一个月的3堂课让黑吉拉合的印象更为深刻:有关于简单的汉语书写或对话的,有关于农村实用技术的,还有辅导老师用彝汉双语讲解法律法规的……学汉语、学政策、学技术、学新风,学习间隙,或看上一段新闻,或唱上一首民歌,或到操场跳上一段欢快的彝族达体舞,“不再是天亮起来干农活、天黑躺下睡觉。现在村民的生活内容丰富多了。”黑吉拉合感叹。

这是凉山州首个贫困村“农民夜校”,随着首个“农民夜校”的挂牌成立,凉山州各县市纷纷开始创办“农民夜校”,夜校将利用晚上、农闲等时间开展脱贫培训,帮助当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坚定脱贫信心,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学好普通话、树立新风正气。

在会理县,“农民夜校”除了强化政策宣传、加强法规教育、加强技术培训等内容,会理县“农民夜校”还专门开设“道德讲堂”“先进典型说事”等课程,多形式开展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体娱乐活动,引导群众真正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过上好日子。

“夜校里都教些什么哦?”“你今天和我一起听课,就知道学习的东西可多了。”

年8月日傍晚,宁南西瑶镇的两个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走进了村里的农民“夜校”。

当天,宁南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农民夜校”,实现了“村村有夜校、人人学技能”全覆盖。

甘洛县在月底前,在全县个村全覆盖建立所“农民夜校”,实现村村有“夜校”。

以来,凉山州“农民夜校”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根本目标,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民科技实用技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本着干啥学啥、学啥干啥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普及汉语、法律、种养殖技术、金融、防病、日常生活知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礼仪传播活动,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培育文明新风尚。

四好未来

年6月日,由凉山州委农工委、州发改委、州民宗委、州扶贫移民局、凉山日报社等部门和单位共同主办,州委农工委、昭觉县委县政府、凉山日报社承办的“寻找凉山幸福美丽新村,助推‘四个好\’家庭创建”乡村坝坝会,在昭觉县城北乡古都村举行。

坝坝会搭起了大舞台,台上演的、台下看的都是农民。坝坝会上无论是精彩欢乐的活动,还是严肃认真的会议,万变不离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创建“四个好”家庭主题。所有的话题、焦点也集中在咱农民朋友身上。

此次坝坝会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四个好”家庭恳谈会、“第一书记”面对面交流会、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培训会等议程悉数举行。来自全州县市的代表们纷纷结合新村建设、移风易俗、“四个好”家庭创建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这只是凉山州“四个好”家庭创建的一个缩影。

年以来,凉山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坚持组织领导、避免大包揽,坚持群众主体、避免“等靠要”,坚持捆绑投入,避免单打一,坚持产业支撑,建房、增收、移风、易俗“四轮驱动”,整体推进“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

“领”字当先,加强组织领导。州委州政府成立了以州委副书记为组长,州委常委、州人大副主任、州政府副州长、州政协副主席等7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州委办、州政府办等个部门为成员的新农村“四个好”家庭创建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州到县市、县市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行政村到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到农户的“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责任体系,明确推动新农村“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整体联动、网格化管理的“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形成整体合力,促进工作落实。

“宣”字开路,营造浓厚氛围。州委宣传部出台了《凉山州新农村“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宣传报道方案》,由凉山州委办公室转发全州,加大对“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的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四个好”家庭创建良好舆论氛围。

在传统的纸媒、新媒体宣传的基础上,植入了“乡村坝坝会”活动,通过政策讲解、乡土歌舞表演、知识竞赛等形式,举办了三场现场会,让村民在坝坝提问、让专家在现场解答,让“四个好”家庭创建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量多面广”特点和现代媒体“快速便捷”优势,在州内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州委州政府“四个好”家庭的创建决策、动态、典型报道、鲜活故事,让“四个好”家庭创建活动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州上下营造了良好的“比赶超”氛围。

“试”字切入,注重以点带面。州委、州政府把推动新农村“四个好”家庭创建活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经过考察调研,实地勘察,层层筛选,将德昌高镇安宁村、高峰村、巴洞镇松柏村和昭觉县龙恩乡塔普村、城北乡谷都村、四开乡洛切吾村六个点作为“四个好”家庭创建试点村,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坚持“试点工作”与“整体创建”同步推进原则,实现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评”字为径,抓好典型引路。在新农村“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分安宁河谷地区、大凉山彝区、木里藏区三大片区开展“四个好”家庭创建评选工作。由州委统一制作“四个好”家庭标牌,统一制定评选办法,统一下发《凉山州新农村“四个好”家庭创建参考指标》,采取综合评分的方式,评选推出“凉山幸福美丽新村”、“四个好”家庭示范户、示范村,并授牌表彰,形成“四好”家庭深厚氛围。

“督”字促效,突出结果运用。坚持明“暗”结合,采取定期不定期深入一线查实情、摸实底的动态督查方式,积极开展回访督查、暗访督查、现场督查,全面、准确了解掌握各县市“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情况。同时,建立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对“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做得好的干部和达标农户实施正向激励,注重发现和总结创新性做法,并上升为典型经验,供面上推广;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任务完不成的,切实跟踪问效,确保“四个好”家庭创建落到实处。

当前,凉山州正在实施的“***”战略和“易地搬迁扶贫”措施,使贫困群众同步跨入了脱贫奔小康的快车,他们的社会风俗风气、精神心理,正在经历艰难的嬗变。因此,凉山州正聚全州之力,深化脱贫新思维,开拓扶贫新战场,把脱贫攻坚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纵深推进,坚决打赢“精神脱贫”战。

新闻推荐

用会议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州委宣讲团到盐源宣讲系列重要会议精神

本报讯月日,州委宣讲团在盐源县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州委七届十次全会和州八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委讲师团团长张晓文作专题宣讲报告。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