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凉山州3个传统村落将获中央财政补贴 保护古村落,让它活起来、活下去 平均每村补助300万元,用于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保护性修缮等

凉山城市快报 2016-06-17 19:21 大字

文/本报记者 侯丽芳 图/本报记者 曹衍美

14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消息,公布了2016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本次被列入支持范围的传统村落全国共750个,其中凉山州有3个村落入选,分别是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美姑县依果觉乡古拖村和四季吉村。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据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近年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决定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从2014年开始到2016年,连续3年时间集中投入超过100亿元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按平均每村300万元的标准提供补助资金,使其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的防灾安全保障、基本的保护管理机制,逐步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综合能力。

这是中央财政首次针对传统村落保护拨付资金。入选的传统村落将获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保护性修缮、建筑防灾减灾、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整体保护和改善传统村落的历史遗存和人居环境。

四季吉村、古拖村:

保留传统生产方式 富不富裕看牛羊多少

美姑县地处大凉山黄茅埂西麓。其中,四季吉村和古拖村是凉山彝族传统村落和民居最后的保留地。2011年,美姑县政府在专家的建议下,把这两个村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准备建成“彝族原生态历史文化博物馆”,并计划把这里打造成彝族乡村文化旅游景区。2013年,四季吉村和古拖村成功申报为中国最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并被正式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因为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这两个村庄还最后保留着彝族传统村落的建筑模式和生活方式。

四季吉村位于美姑县北部50余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高二半山自然村落,该村于民国时期由彝族群众自然聚居而形成,全村最低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4042米,是美姑县最高的村落。因为山高路远,四季吉村村民一直过着半农半牧、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产业以羊、牛等草食性畜牧养殖及荞麦、油麦、土豆和圆根萝卜等种植业为主。

该村民居依山就势,在云雾中起伏的高山草甸间,村民住的都是低矮潮湿的瓦板房。屋面采用瓦板屋面,檩条上铺就成块木料,完美地搭接形成即防雨又透烟的瓦板屋面,以牛角、瓜果等装饰。屋内偏右地上挖个小坑,沿坑口立3块石头支撑铁锅煮饭,这是一家人煮饭、吃饭、议事、驱鬼、待客、取暖的地方。

曾经有专家这样说过,四季吉村最大的价值在于,在绝大多数彝族农村都以农耕为主的今天,四季吉村的村民们仍然保留着彝族传统的游牧游耕生产方式。在这里,人们衡量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不是看家里有多少亩地,而是看家里有多少牛羊。

长期以来,四季吉村的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坚信万物皆有灵性。村民奉守传统生活习俗,吃饭先喝口汤,杀鸡只吃一块,杀猪只吃两块,杀牛只吃三块。不吃狗、不吃马、不吃猫。他们热情好客,以来客菜板不染血为耻,杀牛为贵,杀羊次之,杀猪其后,杀鸡礼最轻。而在服饰上,他们最爱采用红、黄、黑三色,身着大凉山仪诺地区特有的服饰。

同样,古拖村地处大风顶山脉西南麓,东邻瓦尼窝,南连依果觉乡,西接成美路,北连处洪觉,地势北高南低,海拔2600米,距离县城28公里。村民房屋的特色是屋项全部由木条拼接,屋顶是木板瓦,墙体是干打垒的墙,但防大雨性差。

古拖村是一个极度贫困村,2014年,“彝家新寨”走进古拖村,全村有百余户农户参加了彝家新寨建设活动。在彝家新寨建设过程中,古拖村还同步改善了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了卫生、文化、商贸、环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布局合理、风情浓郁、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现代

今年,凉山有3个村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分别是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美姑县依果觉乡古拖村和四季吉村。

在绝大多数彝族农村都以农耕为主的今天,四季吉村的村民们仍然保留着彝族传统的游牧游耕生产方式;古拖村几十年来整体保持着原样和传统的习俗;木垮村以摩梭人为主,多民族和谐共处,走婚习俗、甲搓舞等原汁原味。

这3个村将获得平均每村300万元的补助,用于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保护性修缮、建筑防灾减灾、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

文明的新彝寨。

在外来文化遍及山寨的当今,像这样几十年来整体保持原样和传统习俗的古村落,即使在大凉山深处,也并不多见了。因此,四季吉村和古拖村均被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行列,其风俗民习也受到有关部门的保护。

木垮村:

传统文化原汁原味 多民族和谐相处

格姆山旁,泸沽湖湖水清澈,苍翠的树林倒映在湖水中,一幅青山绿水的美景映入眼帘。泸沽湖镇木垮村坐落在泸沽湖亮海畔,面临泸沽湖,背靠前所乡并与云南宁蒗县洛水相接,距县城120公里,海拔2670米,全村17个村民小组,536户,2731人。

目前,全村已通电,部分村庄已通水,广播电视已覆盖了全村。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土豆、黄豆、四季豆、荞子、白瓜子等农作物为主,畜牧业则有黄牛、水牛、马、猪、家禽。全村有100多户人畜饮水困难,其中特困户20户。

木垮村以摩梭人为主,多民族杂居,有彝族、藏族、纳西族、壮族、汉族等,各民族之间相处和睦、融洽,是当之无愧的泸沽湖镇民族大村、文化大村。

村民主要从事旅游经营接待,民风淳朴,摩梭文化保护完好。在祖母屋、经堂、花楼等组成的摩梭四合院里,走婚习俗、甲搓舞等依然原汁原味,摩梭大家庭惬意和谐。2013年,木垮村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新闻推荐

想到盐源当幼教辅导员吗? 114个席位等你来

本报讯近日,盐源县为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幼”教育发展,决定启动第四批“一村一幼”计划,面向社会公开聘用57个幼教点的114名临时辅导员。据悉,本次招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所聘人员属非在编的临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