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版如今全村养猪年收入共多万元养羊多万元养牛多万
(上接A02版)
如今,全村养猪年收入共100多万元,养羊130多万元,养牛140多万元,养鸡、马等其它数量相对较少的畜类加起来,全村畜牧养殖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而这个数据,在不断有新的大户和合作社发展起来后,还会逐年增长。
在核桃种植上面,马道子村也显示出了超前的眼光和积极求发展的主动性。早在2011年开始,全村就种下了2000多亩核桃。2012年,因为看到村里退耕还林的核桃长得不好,让人很不满意,罗批尔带了36个村民到盐源县树河镇,自己出钱买了7000多株苗子,并请了当地的师傅回来指导嫁接培训,还带头承包了村里的280亩核桃地,“不是我想靠这个赚钱,我就是想带好头,当时就说好了,十年后,我就把种好的地还给集体。”
现在,村里的核桃有少部分已经挂果见效,去年全村共有了20多万元的收入,再过几年,核桃挂果的数量和产量双提升后,收入也将大幅增长。
彝家新寨美
央视来拍摄
走进村委会主任苏拉吉家,发现和其他村民的房子有两个明显不同:一是院坝外有围墙和大门;二是院子内张灯结彩,色彩艳丽,墙上还贴着喜字。看见大家有些纳闷的表情,他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去年底来我家拍节目的时候弄的。”
2015年12月,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走进雷波,马道子村光荣入选。当月6日,就以苏拉吉家为背景,拍摄了一期有彝族结婚风俗内容的节目,苏拉吉和众多村民还在里面露了个脸。彝家新寨之美,全州各地各有特色,但央视能选中马道子村,也说明了其独到之处。
2012年10月,马道子村彝家新寨建设正式启动,涵盖2、3、4、5组的237户居民新建房,其中186户集中居住,占地面积160亩。由县上统一规划,村民自建,每户补贴2.3万元,有120、150、180平米的三种户型,均是两层楼加一个顶楼天台的小洋楼,2014年5月全部竣工搬迁入住。
苏拉吉家的房子是150平米的户型,2013年下半年开建,2014年2月搬进新房。走进大门,院坝两侧有4间房,分别是厨房、储物间、厕所、洗浴室。一楼是个简易的客厅和四间房,二楼是装修得比较好的客厅和五间房加个小阳台,顶楼大阳台靠近楼梯一侧还有两间房。空间之大,满足生产生活绰绰有余,主人家一般住二楼,亲戚朋友人数较多时就在一楼款待。全村新建房的格局基本如此,只是大小和装修程度有所区别。苏拉吉家算是装得比较好的,连家具在内,总共花了40多万元。
在住房建设之外,马道子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早已接通,只是结合新村重新改造,村委会群众活动中心、广场、路灯、宣传栏、垃圾池、公厕等一应俱全。另外,每户补贴1700元用以沼气池统一建设。移动电话、电视、网络套餐的接入,也让村民们享受了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前沿资讯。
新村建起来了,要想保持长久美观,还需要长期的维护。而马道子村,犹如城市的小区一样,还拥有3位兼职“环卫工”和1位水管工,分别清扫群众活动中心、广场、村组公路,运送垃圾统一处理,管理维护村里的水管等,按工作量,每人每月分别领取几百到一千多元的补贴。
据苏拉吉介绍,除现已建成的新村之外,一组的100多户民居,预计也将在短期内进行拆迁搬移新建,到时,马道子的新村规模将再上一个台阶。
文明新村风
大力抓教育
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朱明清在担任村支书时就一贯坚持的原则,其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早在2011年12月,马道子村就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的殊荣,其他还有诸如四川文明村镇、凉山文明村、凉山卫生村、雷波先进集体、雷波村民自治模范村等奖牌,已把村委会门口的墙壁挂满。
讲卫生是最起码的文明,村两委会制定了“一周一查,一月一评,一年一表彰”的卫生管理制度,开创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卫生新村用制度管事的先例。在从小事平常事做起的基础上,村两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文明村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了奋斗目标、具体措施、职责任务。通过大量的文明村创建工作,村民们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全村已多年无吸毒、贩毒或其它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在各类社会事务的综合管理中,马道子村对教育抓得特别紧。朱明清当村支书的时候,为了修建村里的小学,在向上级汇报的同时,自己先行动起来。无地基,朱明清就将自家上好的土地无偿拿出来;无材料,他就带头捐木料、青瓦;无资金,他就组织群众捐资集资、义务投工投劳,不到两个月就建好了两间教室。不久,县教育局决定投入3.5万元在马道子村办一所6年制民族完小。材料运来了,他又去下车、守夜、搬运,没有时间管自家的事、管理自家的牲口,以致饿死了两只羊。
朱明清艰辛办学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最后香港“苗圃行动”投资42万元,为村里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和办公楼。从2001年起,村上小学生的上学费用全部由村集体承担,村里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100%。2014年,马道子村的卢拉戈考上浙江大学,村里出了第一个重本大学生,在全县都引起了轰动,激起了更多村民对教育的重视。
如今,朱明清将担子传给了下一代人,而他的儿子、现任马道村支部书记朱美林,延续了他的一贯风格。马道子村现有160多位学前适龄儿童,因为村里只有村小没有幼儿园,大多在汶水上学,每学期除了要缴1850元的学费外,父母租房陪读还得花不少钱。朱美林一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年,一村一幼工程启动后,朱美林就决定要立即落实此事。
当时由于配套资金还没到位,再加上村内暂时没有适合的幼儿园场地,推进速度较慢。朱美林等不及了,他做出了像他父亲办学时一样无私的决定:自己先修房子给村里当幼儿园用。从去年10月1日动工,到12月完工,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自己花50多万元修好了房子。在县上统建的幼儿园修成之前,他都将无偿把幼儿园给村里使用。去年12月底,部分孩子就在里面上了一个多星期的课。今年3月,幼儿园正式开班入学,其中在朱美林的房子里,有小班、中班、大班共88位幼儿入学,另外两个班因场地不够暂时在村里的苗圃小学里上课。除了孩子50元/人的意外保险费外,不收取任何费用,让100多户村民得到了省钱、省心的实惠。
“父亲一直说,没有教育,没有文化,村子就不会有长久的发展和希望,为了我们村的未来和希望,不管谁担任村组干部,都会坚持这一点。”朱美林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贾巴伍加正在院子里收玉米。田里挥锄的老妪,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着。盐源县米洼码头村四组的村民在地里劳作。叶立春家种的核桃也丰收了。收完玉米的德昌县金沙乡黄竹村的妇女坐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