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你说,我说,他说 座谈会开进农户家大家都来谈致富经

凉山城市快报 2016-05-13 20:10 大字

怎样让盐源苹果更具知名度,怎样让果农辛苦种下苹果后,能看到希望,当天上午,“寻找凉山幸福美丽新村 推进‘四好\’家庭创建”坝坝会活动结束后,活动继续延伸,把座谈会开进了农户家中。

“大家想说啥子就说啥子,不要拘束哈,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村民们打开了关于苹果发展的话匣子。

“今后我们村的各类苹果信息,希望外面的人坐在茶馆里通过手机就能看到,而且一点手机就可以实现网上交易。卖了好多,还剩好多,能一目了然。”在坝坝会上,村民陈兴群说出了自己的希望,现在苹果发展那么快,就这样坐在家里按传统方式卖苹果,肯定会被淘汰,希望可以通过一个固定的平台,让大堰沟村的苹果销路更好。

“我们村的苹果是早就出名了,品质高,名声响亮,但是销售还是有问题,如何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加强管理,将我们大堰沟‘苹果村\’的品牌叫响叫亮,形成规模,让越来越多的人一想到苹果就记住大堰沟。”卫城镇党委书记罗智慧讲得很“带劲”,这个在盐源县最先搞苹果种植的村庄,有太多的经验和故事,村民们听得也很仔细。在这个不大的坝坝院里,20多位村民户主代表讨论的全是村里如何发展的问题。

坝坝院里,村民李崇贵听到村里对村子的规划和发展前景有些坐不住了,李崇贵今年30出头,父辈辛勤种植苹果树的情景历历在目,孩童时代,他曾亲眼目睹父亲在荒山荒坡上开辟生地种下苹果树,缺水、缺技术、缺资金,那时的一切都是摸索着前进,没有经验可循,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父辈们辛勤的付出,总算看到了成绩。“现在真的比以前好多了,我们现在有技术、有经验,还有父辈的支持,关键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各类惠农政策支持,让我们信心满满地干下去。”李崇贵对苹果的发展充满信心。

“今天和村里的乡亲们坐在一起,就是要转变他们的观念,坚定大家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同时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让老百姓的包包鼓起来。”盐源县委宣传部部长彭屹说。在大堰沟村苹果产业发展中,县委县政府从解决群众增收的问题入手,搜民意,听建议,并根据全村不同的区域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逐步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全村实现增收致富。

说到苹果,大堰沟村的老村长杨世祥算是鼻祖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的大堰沟村可谓是“一穷二白”,杨世祥是个头脑灵活的人,在走南闯北中,他渐渐地发现,大堰沟村的气候和土壤其实是最适合种植苹果的,但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村民除了种粮食,没有其他的想法,就是宁肯守着一亩三分田饿死,也不愿拿出半分钱担风险。说干就干,杨世祥拿出所有的积蓄承包了50亩山地种苹果,而这样在当时近乎疯狂的举动让大家很不解,更有甚者说,“杨世祥那个疯子,不要相信他,总有一天他要死在苹果上的。”这个疯子他不但没有死,而且带动了整个村的人发财致富。如果不是当年老村长的疯狂行动,或许今天这个村还真就是个等待扶贫的贫困村。

座谈会上,大家争着发言,现场非常热闹,在听别人的经验和成果中,前来参观学习的甘洛、喜德两县的新村代表们也畅所欲言。与大堰沟村不同的是,喜德县新村村是一个从“8.31”洪灾中刚苏醒过来的村庄,当地除了全力发展本村适应种植的农作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收入就是劳务输出,而这一项收入几乎就是担起整个村子致富发展的最佳途径。而甘洛县新华村也在村里发展种植自己的宝贝黄果柑。不管是有产业还是无产业,这三个地方都在奔康的路上加快了步伐。

“我们家种6亩地,只有零星的挂果,而且,这是我们家第二次种苹果了,以前种了一年,收益不好,就全部砍了,看到别家的赚钱了,我们又眼红了,前年又全部种上,今天我就是来听听,镇里、村里对我们种植上还有啥指导,我们也好把果树管理得更科学。”55岁的村民陈兴群小声跟记者聊着。陈兴群一家五口人,收入主要靠家里的苹果,勤劳让这个上了年纪的庄稼农妇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以前土地少,担心种苹果会卖不到钱,怕耽误土地,没有跟着种,当看到别人已经靠苹果挣钱了,自己才种,不过今年也就挂果,能卖钱了。”说起自己种苹果的经历,陈兴群既后悔,又自信。

“错季销售、拉长销售时间、建冻库、搞滴灌……”农户们在这个简洁而愉快的座谈会上说出了发展的经验,也话出了未来的愿景。

本报记者 央青 李芳沁

新闻推荐

小诊所常有外地孕产妇出入 一查牵出贩婴网络 14省区日前同时展开抓捕行动,四川警方抓获168名嫌疑人

以上万元“重金”诱使孕妇至外地生产贩婴,以此规避强制拐带后长途贩运途中的警方盘查。在公安部督办的“4·19”拐卖儿童专案中,一个集收买、贩运、贩卖为一体的犯罪网络浮出水面。7月2日晚10时,专...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