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田村: 全州核桃产业发展示范村
文/图 本报记者罗淙田宏张敏敏曾成绪曹衍美
3月24日,春雨夹杂着雪花润泽着盐源大地。
沿着蜿蜒的树瓦河,车行盘旋峡谷间。去往大水田村的路上,周边的高山被点点雾气和积雪遮挡,树影婆娑、隐绿暗红。
大水田村,就坐落在这高山峡谷间。放眼望去,树是这个村的“主角”。从山脚到山顶,无论是在公路两侧、房前屋后,还是在崖前沟畔、山坡林间,满目皆是茂密的核桃林。
雨没有停歇,温柔地把大水田村梳理一新。初春时节,绿意盎然的大水田宛如一幅写意的田园画卷:层层叠叠的绿浓淡相宜,沟壑其中的山连排而立,片片竹林郁郁葱葱,掩映于万亩核桃林中的是白墙黛瓦、星罗棋布的民居。
站在雨中,大水田村村支部书记周平林的嘴角抿出一道弧线。对核桃生产很是熟悉的他说,“这是一场‘及时雨\’,今年核桃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大水田村在州、县、镇的政策引领及资金扶持下,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如今已经成为全县乃至全州核桃产业发展示范村。漫山遍野的核桃不仅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还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从水田到林地
早些年,大水田这个称谓名副其实。层层梯田中,水稻、小麦、胡豆轮番播种。但由于交通闭塞等种种原因,这里的人们依然无法摆脱贫困。
穷则思变,但大水田村的“变法”并不是一帆风顺。种蚕桑,遭遇失败;种桐子树,桐油卖不出去;再回到种庄稼的路上,效益还是不高。
大水田村主任罗其云说,“没有经济来源,吃饭都成了问题。”
那时,没有多少人把目光投向山中不知数量的野生核桃树。分到各家各户的野生核桃树似乎只有一个“显赫”的用途,嫁女时用它打成家具当嫁妆,成为不少村民心中难得的“荣耀”。
1994年,大水田村有人开始试种新疆核桃。这个“外来户”,一开始并不受村民待见。其后的几年时间里,随着经济效益的逐步显现,大水田人才开始重新认识核桃这个“老朋友”。
渐渐地,核桃树在大水田村多了起来。2000年左右,大水田村的核桃发展到了上千亩。然而,核桃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好田不能种,好地不能有,核桃树只能在口粮田包围的夹缝中生长。
“核桃吃不饱,还是要吃大米”,这是村支书周平林从乡里拿回育好的苗,准备栽种时,妈妈对他的告诫。
大规模的改变,发轫于2000年代。那个时期,盐源县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野生高大铁核桃改良试点工作取得成功。适应本地区的嫁接技术核桃高位换种桠舌嫁接法,突破了国内传统技术不能在接口直径10到40厘米树枝上进行高位
早些年,盐源县树河镇大水田村的名字可谓名副其实。层层梯田中,水稻、小麦、胡豆轮番播种。但由于交通闭塞等种种原因,这里的人们依然无法摆脱贫困。
1994年,大水田村有人开始试种新疆核桃,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渐渐地,核桃树在大水田村多了起来。到2015年,大水田村核桃种植面积达1.1万亩,村民们也靠外出包揽核桃嫁接工程鼓起了腰包,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63万元,成为全县乃至全州核桃产业发展示范村。
盐源县树河镇大水田村地处树河镇东南,盐米路横贯而过,距县城60公里,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完善。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58户,1548人,幅员面积14.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00亩,林地面积近2万亩,种植甘蔗、续断、魔芋、油菜等经济农作物2000余亩,经济林木有核桃、板栗、青花椒、黄果等1.2万亩。近年来,该村核桃产业发展快速,成为全县乃至全州核桃产业发展示范村。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3万元,今年有望在此基础上增长20%。
换种的难题。
高位换种桠舌嫁接法的普遍采用,最终使盐源筛选出优质良种大优一号,如今闻名遐迩的“盐源早”。
从大坪子捡枝条回来嫁接,农技人员带头栽种,把收获的核桃带到西昌、成都销售,大水田人想尽办法扩面积、找市场。
有着成熟时间早、不歇年、不变异、果壳易剥、果仁优质等特点的“盐源早”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越来越大,推动核桃栽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也越来越高。
从上门推销到老板进村,从每公斤几元到20多元钱,大水田人开始品尝核桃带来的香醇。老核桃改良、新品种栽种,让满山都是的“山核桃”变成了“泡核桃”;100斤只能榨出10多斤核桃油的“铁公鸡”,变成了数钱数得手软的“金产业”。
2015年,大水田村核桃种植面积达1.1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000余亩,进入盛果期的核桃面积约1200亩,产量达120万斤,产值达960万元。在这一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63万元。
核桃的应种尽种,让大水田这个称谓变得“名不副实”起来。层层梯田消失了踪影,核桃树林片片相连,带来的却是产业兴、村民富的“名副其实”。
从单核到多级
由于季节的原因,投资38万余元、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树河镇核桃交易中心里显得空空荡荡。
难以想象的是,每年7、8月份,这里每天要外运120吨、每吨平均1.6万元的鲜核桃。60天时间里,这里热闹如都市。
热闹不仅仅局限在交易中心里,镇上的银行外排着长队,打款、取款的人络绎不绝,就连银行的运钞车也不得不多跑几趟。
“你们到时候再来采访嘛。”村主任罗其云盛情邀约,“到时候问起村民收入,保证有人从兜里,甚至麻袋里拿出一叠叠鲜红的票子。”
从自己背到街上卖,到收购商蹲点收购,再到合作社组织上门收购,并根据市场变化计划供货,大水田的核桃鲜果出售,画出的是一条由艰辛到简单、由盲目到规范的上升线。
如今的大水田村,年收入10万以上的村民达到全村的70-80%,年收入30至40万元以上的也不少于百户。
富裕的源头当然是核桃产业的大发展,但又不只是单纯的出售核桃鲜果。盐源县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制定的发展产业化、规划科学化、生产标准化、商品品牌化、品牌效益化、营销网络化的原则,在大水田村发挥得淋漓尽致。
外出搞嫁接,是大水田村核桃产业发展的一抹亮色。每到春季,当自家地里的核桃林只需要浇水灌溉时,有技术的村民便会在合作社组织下,有序地外出包揽核桃嫁接工程。
(下转A03版)
新闻推荐
近日,凉山州盐源县政府办组织县科协、农牧、水务、扶贫、林业及生态鸡养殖协会等部门,深入盐塘乡建卡贫困村之一的郑家田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会。郑家田村扶贫户87人参加培训,副县长陈永祥出席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