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 感谢有你
本报资料
初春的明媚一扫冬日的阴霾,思想的交锋碰撞出灿烂的火花。2月8日下午16时,“2015两会·关注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网络访谈会在凉山日报全媒体集群录播厅如期举行。网络访谈会气氛热烈,嘉宾直面现状,积极商讨彝区教育发展之道。
直击民生教育短板,共话学前教育未来。网络访谈会举行后,受到了全州17个县市相关负责人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大家踊跃参与。为此,本刊记者多路出击,采访到了会理、会东、宁南、雷波、金阳、甘洛、越西、盐源等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教育局长或是学校校长,请他们就所在县的学前教育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探索方向畅所欲言。
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心与心相连。感谢有你,凉山日报《教育周刊》“2015两会·关注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系列报道,让这个初春的午后涌动着盎然的暖意。
雷波:加强彝族聚居区
学前教育迫在眉睫
雷波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蒋艳
从雷波县来看,全县2013年学前教育总人数仅为4322人,学前两年入园率仅40%,且学前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区及杂居区。2014年雷波共有幼儿园17所,其中公办5所,民办幼儿园12所。学前教育人数6833人(幼儿园2693人,学前班4140人)幼儿园教职工156人,专任教师100人,其中公办教师71人,专任教师49人;民办教师85人,专任教师51人。
要解决彝族聚居区学前教育发展滞后,财政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政府要落实责任,盘活各种资源,形成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为彝族地区群众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至少在各中心乡(镇)开设一所较为完整的学前教育学校;
二是采取强有力措施,充实幼儿师资。造就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进一步提高彝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关键,更是全面推进彝族地区幼儿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首先,要拓宽学前教师培养渠道,与师范院校进行对接,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重点培养“双语教师”,或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其次是要依法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
三是要本着专业归口、择优录用、合理流动的原则增强幼教岗位吸引力;
四是挑选学历合格、精通双语的人员,通过转岗培训,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后充实到幼儿园任教;第五,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开展各种专业培训、让教师不断更新观念。
本报记者 罗连芬
越西:学前教育
为教育发展之基
越西县教育局局长 郭剑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西县学前教育工作发生了变化:一是儿童家长对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二是庞大的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群体需要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因此,越西县学前教育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努力做好农村学前教育工作。普及和提高越西县学前教育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就在农村,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努力提高全县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县学前儿童人园率,积极新建公立幼儿园,争取全县40个乡镇都有规范、高质量的幼儿园。
力争2018年底,全县私立幼儿园在50所以上;努力扩大乡镇中心校附属幼儿班(学前班)规模,有条件的学校,鼓励开设两年制学前教育,让所有的适龄幼儿都有机会接受优质学前教育。
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中西部特岗幼儿教师计划,通过实施中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特岗计划等方式,鼓励合格幼儿教师从事乡村学前教育,为迅速发展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提供合格教师。
本报记者 邓燕 郭舒曼
会理:彝族学生
要过汉语关
会理县城关一小校长 李荣华
会理县城关一小是一所民族寄宿制学校,每年都要面向全县各乡镇招收寄宿制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彝族。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只能使用彝语言,加上进入陌生环境,学生除了用本民族的语言与同伴交流之外,几乎不与他人交流,再加上汉语与彝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书写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混淆,给教学和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同时也制约了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首先要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由于彝族学生从小在母语环境中成长,刚学汉语难免出现错误,所以应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排除畏惧心理。”会理各学校要求教师认真了解、掌握彝族学生的口语发展水平,分析他们存在的语言障碍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因汉语说不好,害怕被老师、同学嘲笑而在课堂上不愿回答问题,不敢提问、讨论、阅读等心理障碍。
教学中应切实做到“放缓进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并从根本上建立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的互动关系,加强对彝族学生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才能提高彝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其次要坚持使用普通话,加强汉语表达训练,还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彝族学生在阅读中难免带有“彝腔”,如:把“样”读成“鸭”、把“半夜”读成“八月”、把“天天向上”读成“梯梯响上”等等,发音不够标准。遇到此类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交流中一定要及时纠正,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可以让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确学习普通话;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示范,如利用录音让学生进行示范,学生跟着模仿,比照纠错,运用图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根据图像发挥想象练习说话、创编故事等,从而,能大大提高彝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让彝族学生真正学得懂、听得进,茁壮成长。
本报记者 黄正伟
盐源:将教育
放在战略优先地位
州人大代表、盐源县副县长 李歪都
目前,盐源县在校人数有8万多人,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有13431人,全县有33所幼儿园,其中包括1所县城公办幼儿园,32所民办幼儿园,全县97所城乡小学附设了幼儿园、学前班。为了解决好学前学生就学问题,盐源县规划在2018年在盐井镇、卫城镇、梅雨镇、树河镇和泸沽湖镇等集镇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以缓解就学压力。
盐源县学前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一是学前学生量多,就学压力大;二是面广,盐源县幅员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有34个乡镇,地域面广,农村学生就学需求更大;三是师资力量缺乏,教师编制和待遇等问题,直接制约了师资队伍的发展;四是教学设施硬件差,有待进一步改善。
根据这些情况,盐源县委、政府始终将教育放在战略优先地位来考虑。将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抓起。
2015年,盐源县将在县城城南片区建设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幼儿园,目前已经启动相关程序。结合彝区教育振兴计划,边远山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也将纳入投入范围,从最需要的设备设施入手,改变教室紧缺、教学设备差等现实问题。
其次,盐源县将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使每个乡村、每个幼儿园都有相对稳定的学前教师队伍。
此外,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和教师队伍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报记者 马海伊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盐源县总工会组织慰问组,大力开展春节慰问及送温暖活动,共看望、慰问劳动模范和困难职工等共计530余人,发放慰问金16万余元,发放米、油、棉絮等生活必需品1万余元。连日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