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两会代表委员 热议彝区学前教育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2-14 18:42 大字

渴望求知的眼神。

引言

2月9日、10日、12日,本报连续推出了3期共21个版的《2015两会·关注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特别报道》,引起了正在参加州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直面问题建言献策,提出了对凉山州彝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同思考和建议——

逐年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州人大代表 肖正权

“民族要进步,必须要抓教育;要抓教育,必须从学前教育这个基础中的基础入手。”州人大代表肖正权(越西县委副书记、县长)在谈到学前教育时,深有感触地说,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全县适龄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越西县有公办幼儿园1所,33所学校附设学前班和29所民办幼儿园,7632名幼儿享受国家学前教育保教费,仍无法满足全县幼儿教育需求。特别是越西河沿岸条件较好的地区和高山地区在学前教育发展上差异性很大。“抓学前教育,要尽可能兼顾发展较差的地区,才能确保全县教育均衡性发展。”肖正权说。

“要逐年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肖正权说,只有投入才有产出;有了产出,才有效益,教育发展才能让更多老百姓得实惠。同时还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育。2014年,已新建中所、新民2所幼儿园,将在今年春季招生;今年将投资460万元实施乃托、贡莫2个公办幼儿园建设。逐步在2018年前使40个乡镇都有1所公办幼儿园,办学规模达到1.53万人,确保越城等29个乡镇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85%以上;瓦里觉等11个乡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逐步满足高寒山区、二半山区和沟坝地区幼儿入学需求。本报记者 苏勇

让村里的娃娃也接受学前教育

州政协委员 米日打

“能不能让村里的娃娃也接受学前教育?”2月9日,州政协委员米日打(盐源县博大乡西沟村村委会主任)提出这个建议。西沟村距离县城40多公里,村里现在还有近百名孩子需要学前教育。

米日打告诉记者,西沟村的孩子大多数是到了9、10岁才直接进入学校上一年级。在农村“野”惯了的孩子,立即接受学校教育,从生活习惯到语言,都会遇到障碍。现在,农村的家长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让家长们纷纷把孩子们送出村。

“村里几个组加起来目前还有近百名娃娃需要得到学前教育,为了方便娃娃学习,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在村里搞起学前教育,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学习。”米日打期望道。

本报记者 李晓超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州人大代表 杨太平

“希望通过更多的政策措施来保障我们彝区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从学前教育起同步成长。”10日,州人大代表杨太平(雷波县民族中学校长)对记者说。他说,由于彝族群众居住较为分散,住地附近没有幼儿园,所以很多彝族孩子幼儿时期无法就近接受教育。留在家里的孩子普遍只用母语彝语,几乎与汉语零接触,以致他们无法听懂汉语,造成成绩落后。这些都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投入,多建幼儿园。在每个区(乡)上建幼儿园,确保能够满足多数孩子能够方便及时学习,让孩子从小能够接触汉语,学习汉语。

二是师资力量需要加强。需要培养更多双语教学人才,让彝族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克服语言障碍,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学习。

三是不断完善幼儿园相关设施,确保有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只有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下,孩子们才能更健康地快乐成长。

四是希望家长尽可能也用汉语与子女交流,使子女能够早些适应汉语。

本报记者 范可

从师资队伍这个源头破题

州政协常委 杨治平

“2014年7月,经过三年的勤奋苦学后,州民干校首届‘彝汉双语学前教育专业班\’80名学生毕业,绝大部分在全州各幼儿园或已开展学前教育的学校当起了临时教师。”州政协常委杨治平(州民干校副校长)说。

多年从事教育工作,让杨治平对凉山的教育发展感触颇深。“学前教育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只有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才能推动义务教育的良性发展。然而要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质性问题,必须从师资队伍这个源头破题。”杨治平说,凉山特别是昭觉、美姑等民族聚居区的实际,也决定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特殊性:必须具备彝汉双语能力。

针对彝汉双语学前教育专业班学生“无人问津”的现实,杨治平希望相关部门在师资队伍的培育上,加大扶持力度,让其学有所用。同时希望各地在加快推进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本报记者 苏勇

管理机构缺失是急要解决的问题

州人大代表 朱建才

“现在的学前教育,各级都很重视,适龄儿童很渴望,家长也很支持,但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结合基层工作的实践看,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教育机构的缺失。”2月11日上午,州人大代表越西代表团朱建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讨论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朱建才说,乡镇公立幼儿园建起来了,却没有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学前教育的政府机构,没有机构编制,招聘不到老师,没有老师当然就不会有学生。这是学前教育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共性问题。

据悉,截至今年2月,越西县除县城以外,乡镇已经建成2所公立幼儿园,另有4所在建,去年该县曾面向社会招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因为没有专门的机构,招聘工作一直停滞不前,新建成的幼儿园因为没有老师和学生,空荡荡地成了摆设。

“想接受学前教育的适龄儿童很多,现在的教育设施已经严重超负荷运转,新建成的却不能立即投入使用,看着让人心痛。”说到动情处,朱建才告诉记者,他也是从大山里走出的彝家孩子,深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早重视和研究解决学前教育的机构设置问题,加大对基层学前教育的调研指导和资金投入力度,真正使学前教育在政府管辖的规范框架内快速发展起来。

本报记者 张林忠

学前教育老师应着眼综合素质技能

州政协委员 陈静

“学前教育不光要解决机构编制问题,还得要招聘到好的老师。”2月11日上午,面对记者对学前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提问,州政协委员陈静(民盟凉山州委宣传部部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陈静说,目前,对学前老师的招聘使用的是同大、中、小学老师招聘一样的标准,偏重文化知识考试,轻幼儿心理、美育等综合技能的考核,招聘往往通过考试一锤定音。有的应聘者只是为了考取学前教育教师从业资格证书,无意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有的老师招聘来了缺乏双语教学技能,不能和学生交流;还有的来了扎不下根,留不住人。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边远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空缺和本地学前教育人才的就业难。陈静建议对学前老师的招聘应该着眼综合技能素质,研究出一套适应学前教育教学的老师招聘办法,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大力扶持本地学前教育培训机构,扩大对本地区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确保他们毕业后都能到自己擅长和热爱的学前教育岗位就业,为家乡的学前教育出一份力。

本报记者 张林忠

(下转A07版)

新闻推荐

接待游客13.3964万人次 创旅游收入11151.95万元 春节期间盐源旅游收入再创新高

本报讯春节期间,盐源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3964万人次,同比增长46%,创旅游收入11151.95万元,同比增长101%。其中,泸沽湖景区共接待游客8.2664万人次,同比增长69%;创旅游收入9722.75万元,同比增长94%,泸沽湖...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