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种植苹果20余年 李家才:从门外汉到种植专家 他家苹果园今年收入预计达60万元左右

凉山城市新报 2014-10-17 19:24 大字

李家才像照料自己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苹果树。

从房前屋后的几棵、几十棵,到现在的几千棵——盐源县大堰沟村农民李家才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成为了苹果种植大户,更成为远近闻名的“土豪”,实现了华丽转身。

A初识李家才

在今年盐源县大堰沟村的乡村旅游启动仪式上,记者第一次见到了李家才。眼前的他,敦实有力,为人谦和。二十年前,这位脸庞黝黑、性格憨厚的普通农民开始种苹果树。从此,他把自己的命运与脚下的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家人每天起早贪黑,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苹果树。但是缺乏技术,苹果树长势缓慢,老李陷入了迷惘之中,一度考虑要离开苹果园。“那时的苹果,主要是本地品种,产量低,不值钱,一年到头下来只有点油盐钱,基本没得剩余,很多人都把苹果树砍了,种包谷,种洋芋。”李家才说。

B相信自己一定能把苹果种植成功

“苹果不值钱时,家人也劝过我,让我把苹果树砍了种粮食,可我一直坚持要种。”李家才说,他们那里缺水,农作物主要是包谷和洋芋,有时连温饱都不能解决。但是气候很适合栽种苹果树,只是没的技术,苹果质量不好,卖不起价钱。2006年,李家才到县农业局去咨询咋个种苹果的技术,了解情况后,农业局工作人员便鼓励李家才要遇挫不慌、振作精神,并推荐他参加“盐源县苹果栽培技术培训班”。他认真听取各位专家教授的技术指导,结合实践,反复研究,从而琢磨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盐源苹果栽培技术。

作为盐源县大堰沟村苹果种植的代表,李家才秉承了农民质朴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并看准一个目标,就坚定不移地奋斗。他坚信,只要认真钻研,就一定能取得进步。他到图书馆借阅有关苹果树栽培的书籍,细心揣摩技术要领,常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他把小树苗当宝贝一样养护。为了能够时刻观察树苗的生长情况,他白天黑夜吃住在果园,看着果树在他的精心呵护下逐渐长大,李家才信心倍增,科学种植的劲头更足了。

C经历风雨 终见彩虹

“我种了75亩苹果树,目前进入盛果期的有50多亩,今年预计能采摘苹果12.5万公斤左右,收入差不多能达到60万元左右。”当记者问到今年的收成时,李家才显得很激动。

李家才告诉记者,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栽种苹果树,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目前,他的苹果树是全县进入盛果期最多的,有50多亩。

回想最初栽种苹果树的情景,李家才感慨万分。他自己只有30亩多地,他又说服家人流转了40多亩山地,全都种上了苹果树。经过多年的精心管护,现在的收入非常可观,全家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栽种苹果树这么多年,今年是收入最高的,这都多亏了好政策,给我们苹果种植户从果树管理、政策支持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李家才说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经常来到果园里,从树枝修剪、田间日常管护等各方面给予技术支持。

现在李家才不仅自己致富了,还带领附近的村民一起致富。他常年聘用周边100多名村民,在他的果园里打工,让他们既能增加收入,平时又能顾上家里的大小事。

经过二十多个春秋,李家才实现了由门外汉到专家的转变。才开始种苹果树,邻家果农忙于在苹果树中套种蔬菜,他没有跟风;村民大片毁坏苹果树时,他没有退缩;病虫害猖獗吞噬苹果时,他没有胆怯;当人家给回头客供货时以次充好,他嗤之以鼻……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丰厚的回报,他已经成长为盐源县大堰沟村苹果种植户中的领军人物,和村民一起走上了发财致富的康庄大道。

文/图 本报记者 钱荣伦

新闻推荐

庇护违法分子采割松脂盐源现任村支书被刑拘

森林公安现场取证。胆大妄为有人违令采割松脂盐源旅游景区较多,森林大部分位于自然风景保护区内,不仅是风景区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绿色屏障,不适合采割松脂。为此,盐源县人民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生态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