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掌灯 手余温暖
杨玉娇(右)同朋友一起在凉山州喜德县某学校向学生发放爱心物资
“善行就算没有得到回报,也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是再多钱也买不到的幸福滋味……”11月11日上午,市群团中心大学生社会服务总队召开的公益励志会上,杨玉娇分享她6年来致力于公益活动的感受。
杨玉娇,26岁,从事公益活动6年。前年,她从外地回雅安工作,也一直持续从事公益活动。10月7日,杨玉娇参加腾讯99公益市妇联春蕾计划公益项目筹款活动期间,市群团中心大学生社会服务总队人员了解到她的浓浓爱心。
11月9日,市群团中心大学生社会服务总队决定并报上级后,聘任杨玉娇为副总队长、宣讲团团长。
触动
看到小孩垃圾里找食物
杨玉娇,家住雨城区熊猫大道10号,现就职于市文旅集团。
“早些年,我父亲在缅甸佤邦特区开酒店做生意……”杨玉娇说,这个特区位于中缅边境,在她20岁那年,她在父亲的酒店帮忙。有一次,她到当地偏远山区办事时,无意间看到几名小孩,时值冬天,还穿着单薄,并且在一堆垃圾里翻寻着什么,一问才知道,他们翻寻能吃的食物……这一发现,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让她难受了好久。杨玉娇觉得,爱心无国界,她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于是,杨玉娇通过朋友开始关注公益、了解公益、接触公益。
2016年4月,一名广东商人指定给缅甸邦康市偏远山区捐赠物资,但不知怎么捐。杨玉娇将此事告诉她的父亲,随后,杨玉娇同她的父亲联系到当地政府对接,还前往偏远山区实地考察,发现那里许多地方不通电,住的也是土墙房,竹篱盖房顶,四处漏风……杨玉娇及时协助广东商人完成了爱心物资捐赠。
行动
与朋友一起自发做公益
同年5月底,杨玉娇和几名爱心人士相邀,自掏腰包,购买爱心物资,又一次看望生活在贫困山区里的孩子。
当时的杨玉娇,每个月实习工资3800元,在实习的一年时间里,她坚持每月拿出800元,作为关爱资金,购买物资看望孩子,同他们一起做游戏。
“最远的山区,开车要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杨玉娇说,中缅甸边境,缅甸邦康市山区多,由于天气热,毒虫活跃,她多次被毒虫叮咬,还曾引起皮肤炎症,疼痛难忍。但她依然坚持做公益,每次把爱心物资分发到小孩手中,看到他们笑得开心的样子,所有的辛苦瞬间烟消云散。
“其实,我们带去的物资非常有限,但孩子们用兴奋的目光看着我们时,我们也非常快乐。”杨玉娇说。
2017年冬季的一天,杨玉娇同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偏远山区支教的朋友微信聊天得知,这里的山区孩子需要衣物、棉袜等过冬物资,她立即购买并送去了衣服、棉袜、课桌、书籍等物资。
6年来,杨玉娇还同朋友一起到过不少偏远山区献爱心。
未来
让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
在杨玉娇看来,做公益真正的目的和意义,不是作秀,而是想让更多人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杨玉娇说,每次公益行动都会让她品尝到幸福的滋味。为人掌灯,手余温暖。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年来,杨玉娇同爱心人士自发建起微信群,每天群里的人以捐助一块钱的形式进行公益打卡,以这种方式筹集善款继续做好公益,当得知哪里有人需要帮助时,他们便根据需求伸出援手,给予帮助。目前微信群里有80多人,爱心人士来自省内外不同地方,雅安只有杨玉娇1人。
“虽然个人的帮助微不足道,但涓涓细流能汇聚成大江大海……”说起担任市群团中心大学生社会服务总队副总队长、宣讲团团长后的打算,杨玉娇表示,她觉得肩上责任大,她将努力利用好这个平台,多种途径宣传公益,激励、号召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不断壮大公益队伍,助力那些因故陷于困境的家庭或个人摆脱困境。
本报记者彭加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小未隆冬时节,喜德县拉克乡干拖村村民阿余作哈再也不用担心旱季饮水问题,拧开厨房水龙头,自来水汩汩流淌。...
喜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喜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