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现场推进会第一调研组深入喜德县调研
刘永富带队调研
本报讯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的安排,6月2日,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现场推进会召开,与会人员分四个组深入喜德县幼教点实地调研。
“小朋友,您好呀!今年多大了?”“我5岁啦!”“你叫什么名字呢?”“吉克阿支。”中午1时30分许,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副主任姚忠阳,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州总工会主席曾令举参加,北京三好互动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喜德县负责同志等陪同调研的第一调研组来到喜德县依洛乡乃加村幼教点。
坐落在半山腰的乃加村幼教点,距离县城约32公里,属三类幼教点,条件相对艰苦,共12名学前儿童,其中女童5名,去年9月入学6名,今年春入学6名,幼教点上课时间为8:30—15:30,孩子们在幼教点吃午餐,两名辅导员日常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着重以唱歌、手指游戏等方式,让大部分孩子敢说会说普通话。
“谁说得好,谁就可以当班长。”刘永富亲切地坐在孩子们旁边,鼓励孩子们多说话,和蔼地询问孩子们在幼教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关心了解辅导员的待遇、工作的难点、遇到的问题等。“有一点点差距没关系,关键要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甚至是自己的儿女,哄高兴、玩高兴,在这个过程中把普通话学会、学好。”刘永富殷切希望,辅导员更多是要教会孩子们日常认知,有时间、纪律和集体活动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有安全意识。
顶着烈日,第一调研组来到冕山镇五合村幼教点已是下午3时20分。“爷爷好!叔叔好!阿姨好!”刚走进幼教点,20个身着彝族盛装的小朋友异口同声地问好,孩子们活泼、开朗、有礼貌的表现让刘永富一行非常高兴。紧接着,现场小朋友纷纷举手抢答问题,从容自信地向调研组表述自己的基本情况,并合唱了两首动听的歌谣。
“来来来,你来回答我的问题。”“爷爷好,我叫张小芳,今年5岁啦,我平时都是爸爸骑摩托车把我载到学校,我长大了想去北京。”刘永富听了,会心一笑,给她竖起了大拇指。据辅导员介绍道,该小朋友今年3月才入园,刚来的时候胆怯,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如今有这么大的变化实属难得。
冕山镇五合村幼教点距离县城约12公里,成立于2015年12月,该幼教点依托五合村中心小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目前有学前儿童20名、辅导员2名,经检测该幼教点80%以上儿童能听懂、敢说、会说普通话。
“孩子们,今天中午饭吃的什么呀?好不好吃?”“白菜、青椒炒肉、鸡蛋汤……”下午4时30分,走进另一个幼教点的教室,刘永富一行听到孩子们用流利的普通话响亮地回答时,纷纷点头称赞。
距县城约17公里的冕山镇新桥村幼教点,于2015年11月利用新桥小学校闲置校舍开办。现有2个混龄教学班,在点学前儿童116名,其中女童62名,1名2019年春季入点,入点一年55人,入点两年及以上58人,辅导员4名,幼教点开课时间为8:30—15:50。
刘永富一行饶有兴致地走进两个教学班,与孩子们拉起家常,做起游戏,关心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接着,向新桥小学负责人了解学校日常的教学及去年升学情况,得知再过些时日幼教点的小朋友将告别稍显狭窄、拥挤的教室,搬进宽敞的新教室,教学设备也将上档升级,孩子们将得到更好的学前教育时,大家纷纷点头赞许。
(本报记者 沈虎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切实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宣传,营造良好的“控辍保学”氛围,进一步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喜德县司法局各司法所...
喜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喜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