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大学生深情拥抱大凉山 支教女老师:以后老了我还会和老公一起再到彝乡来
[摘要]支教女老师:以后老了我还会和老公一起再到彝乡来
□本报记者 陈勇 李国华 罗斌 文/图
核心导读
五一节前夕,在来自四川云龙大厦公司的驻村“第一书记”陈刚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从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尔赛乡出发,去了解他联系的一所小学校的教学情况。一路上汽车在半山腰缓慢行驶,道路的一侧是悬崖峭壁,河水奔流,乱石嶙峋;另一侧则是高耸的山峦,突兀的山石向上延伸,时不时山上还会向下滚下一串石子。经过一个多小时提心吊胆的艰难行程,车辆喘着粗气终于走到了道路的尽头,再步行爬了一段山坡后,来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艰苦的布海小学。
漂亮的学校传来琅琅读书声,走进一间办公室,一位扎着马尾的姑娘正埋头在一堆作业本中认真批改作业,她完全沉浸在工作中,以致于有人走进了办公室都没有发现。校长吉叶书哈向我们介绍,她是来自重庆的一名大学生志愿者……
人物名片
她是重庆奉节的一名女孩,在大学毕业时,义无反顾地来到这所偏僻大山深处的山村小学支教。她在山区学校里勤勤恳恳,微笑着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感情抵御着寂寞,对着连绵大山直抒胸臆,抛洒着青春和热血,在自己支教的这片土地上默默奉献。
她叫冉小燕,2015年毕业于长江师范学院,现在在大凉山深处的一所山村学校支教。
这所学校叫“布海小学”,坐落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尔赛乡格依村,在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深处,是一个在地图上也很难找到的地方。
一次玩耍
她情结彝乡学生
五一节前夕,在来自四川云龙大厦公司的驻村“第一书记”陈刚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从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尔赛乡出发,一路上汽车在半山腰缓慢行驶,道路的一侧是悬崖峭壁,河水奔流,乱石嶙峋;另一侧则是高耸的山峦,突兀的山石向往延伸,时不时山上还会向下滚下一串石子。经过一个多小时“提心吊胆”的艰难行程,车辆喘着粗气终于走到了道路的尽头,在步行爬了一段山坡后,来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艰苦的布海小学。
漂亮的学校传来琅琅读书声,走进一间办公室,一位扎着马尾的姑娘正埋头在一堆作业本中认真批改作业,她完全沉浸在工作中,以致于有人走进了办公室都没有发现。校长吉叶书哈向我们介绍,她是来自重庆的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支教老师冉小燕。
我们的对话,惊动了正认真工作的冉小燕,她抬起头看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圆圆的脸庞稍显羞涩地红了。
“上节课我刚刚上完,现在正在批改孩子们的作业,只要看到孩子们有进步,我就会感到高兴。”冉小燕说。
冉小燕告诉西南商报记者:去年就在她快要从长江师范学院毕业的时候,一位曾经在这里支教的一个朋友邀请她到凉山玩耍,看到这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光,她就一直鼓励自己,毕业的时候一定要争取到这里来开展义务支教活动。
毕业时,她放弃了在城市里谋求一份职位的想法,如愿以偿地毅然背上行囊,和朋友一起来到了远离家乡、远离城市的大凉山深处支教,在这里扎下了根。“这里的孩子都渴求能够上学,也想学到知识,希望得到社会的关爱。”冉小燕说。
一起奋进
她向老校长学习
尔赛乡属于一个典型的高二半山区,北邻喜德县尼波镇,东与越西县古二乡相接,南与越西县瓦普木乡相接,西与越西县乐青地乡相接,海拔2077米。学校刚开始只设有一年级和二年级,仅有两间墙体都已开裂、破旧不堪的土坯房作为教室,附近的村民想把小孩送到学校来上学,苦于环境受限无法容纳,只得费劲地将孩子送到很远的地方去读书。
2013年,已经在布海小学代课30多年的吉叶书哈想到孩子们的艰苦,通过对外联系与一家慈善基金会联系上了,在多方资助下,终于修建起了眼前这所像模像样的小学。
“这个学校来之不易,也倾注了吉叶书哈所有的心血,为了重建布海小学,他甚至用自家的土地置换别人家的土地,最后把所有的土地都捐赠出来建学校,还自己出资修建了到学校的这段路,非常了不起。”驻村“第一书记”陈刚向西南商报记者介绍。
“学校现在共有10名教师,两名幼师,支教老师还有两名,学生一共有163名,除了本村的外,还有附近其他村的,现在这里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100%,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将开始设六年级了。”吉叶书哈笑着告诉西南商报记者,看到老师多了,学生多了,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
刚到布海小学的冉小燕也深深体会到了这里的艰难,交通不便、太阳紫外线强烈,除了与学生相伴外,基本没有任何的娱乐和休闲。“老实说,我也晓得这里有些偏僻,但是真正长时间驻守在这里后,才晓得各方面的艰辛,很多时候夜晚就只有独自面对空灯。”冉小燕告诉西南商报记者,她被老校长吉叶书哈的办学精神所感动,面对着艰苦条件,她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中,同时还和另一个志愿者伙伴一起面对,一起奋进,努力改变这里的落后教育面貌。很快,她们就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而冉小燕的到来也给这座山村小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
一人坚守
她深受师生喜欢
大凉山深处的生活枯燥乏味,面对荒凉的大山,女大学生冉小燕信守诺言,在布海小学与孩子们融为一体。一个学期后,曾经和自己一起准备坚守在这里的好朋友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提前结束支教回城市了,冉小燕又开始了一个人的坚守。
现在,她任教五年级的数学,有的时候还帮助一些孩子补习其他课程,只要能够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她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帮助,并以自己活泼的性格引导孩子们,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找到温暖。
“以前这里受条件限制,很少有老师愿意来,都只有支教老师。现在学校修好了,从上学期开始也有老师从其他地方调过来任教。”冉小燕告诉西南商报记者,支教老师的到来一方面填补了教师的空缺,另一方面可以带来专业的知识和外界最新的动态,将山里孩子的眼睛擦亮,拓宽他们的视野。
刚开始到这里来支教的时候,冉小燕家里人也曾经表示过反对,特别是在一家国企任职的老公也不支持,家人对她独自一人到大凉山深处感到担心,但是最后在她的坚持下,家人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学生们也对还带有稚气的冉老师特别喜爱,“每逢冉老师上课,我们就特别高兴,她教的东西我们也接受得快”、“我们感到越来越离不开冉老师了,她就是我们的好朋友……”西南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冉小燕的学生们更是争相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五月的索玛花在山谷里鲜艳地绽放,成昆铁路上不时通过的列车带来外界清新的风。冉小燕有时会独自站在山腰,默默地看着列车从眼前的山洞快速地奔驰而过,裹挟着外界的爱心,涌向这里,正如当初她的到来,为了那份责任和担当,以教育的方式助力大凉山的脱贫攻坚路。
“我现在感觉这里蛮好的,为了孩子也值得,这也算是自己人生中一段丰富的经历。支教结束后,我回到城市还是会选择继续当老师,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冉小燕坚定地表示,她甚至和老公已经商量好了,以后老了,他们还会重走大凉山,看大凉山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大凉山旧貌换新颜,看大凉山人们的幸福美景。
新闻推荐
联合党总支:强村带弱村抱团齐上阵《固原日报》专递《凉山日报》特稿:联合党总支:强村带弱村抱团齐上阵固原市原州区依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互促共赢”的原则,将12个基层党建先进村、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