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凉山山村里有了幼教点

四川日报 2016-03-13 00:32 大字

“一村一幼”补教育短板,今年全州计划开办幼教点3342个

□本报记者 何勤华

“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3月10日下午,凉山州喜德县拉克乡四合村幼教点放学,送走最后一个孩子,教师苏文芳和尔古五甲又忙着拖地、打扫教室,整理孩子们的玩具、图书。苏文芳告诉记者,四合村幼教点去年秋季开学,招收了40多个孩子,今年春季又有20多个孩子报名。

凉山州大力实施“一村一幼”计划,2015年开办村级幼教点1289个、招收幼儿5.5万名。今年,更多这样的幼儿园将出现在凉山深处:全州计划开办幼教点3342个,招聘10202名辅导员、招收13.6万名幼儿。

“一村一幼”进入省扶贫17条

“我小时候就没有上过幼儿园,一年级,老师和同学说汉语时,我完全听不懂。”苏文芳说,如果不经过学前教育,彝族学生一般到四年级才能初步掌握汉语。而村级幼教点的开设,让更多孩子在小学前就开始接触普通话教学。

截至2014年底,在凉山州420所幼儿园中,农村幼儿园仅87所,农村幼儿人数仅占在园幼儿总数的0.003%。学前教育是凉山州教育发展的“短板”,而农村学前教育则是“短板中的短板”。

2015年8月,省委、省政府聚焦凉山彝区精准脱贫重点领域,新增17条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即在彝区2586个建制村设立幼教点,省财政出资为每个幼教点选聘两名兼懂汉彝双语的辅导员,给予人均每月2000元劳务补助。

为解决幼教点师资问题,凉山州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县级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辅导员选聘。选聘的辅导员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年龄18岁-45岁,在彝区和藏区,辅导员应兼懂彝汉或藏汉双语。 (下转03版)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