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男人和悬崖上的小站
带着鸡鸭鹅前来乘车的当地群众,铁路是当地人唯一的便捷交通方式。
夜里,成昆线最繁忙的时段。山里的气温已经降至0℃以下,刮起了凛冽的寒风。
沙马拉达火车站是一个成昆线上的铁路车站,位于四川省喜德县沙马拉达乡,建于1970年。因为这里常年吹大风,被称为“风之站”。
寒潮来临,火车站的水管被冻住后不出水了,车站工作人员王志刚在1公里外的老乡家里找到了生活用水。
杨孟龙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磊 徐湘东摄影报道
“T8870次开进来了……”助理值班员张有华看了看表,时间是1月27日晚上的9点28分,春运第四天。
值班室的控制台上,代表有列车进站的灯带亮起,他走出值班室,准备接车。室外,气温已降至0℃以下,抬头能看见满天繁星,寒风从山谷那头吹来,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张有 华 迎 接 的 这 辆T8870次列车从面前呼啸而过,并未停留。很快,车站恢复寂静,不知何处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
这是成昆铁路上,海拔2478米的小站—沙马拉达站的一个普通夜晚。沙马拉达站距离西昌约120公里,地处大凉山腹地,紧邻成昆铁路上长度最长、海拔最高的沙马拉达隧道,地势偏僻险峻,因一年四季大风不断,被称为“风之站”。
在沙马拉达,春运有着特别的面孔。小站很小,小到每天仅有一列慢车在这停靠几分钟上下客。小站很安静,没有售票厅,没有候车室,没有拥挤的人群。包括张有华,小站常驻职工仅有6人。
24小时轮流值班 必须全神贯注
两栋红瓦平房,孤零零地伫立在群山中,沙马拉达车站左边是桥,右边是隧道。站前方三股铁道穿过,而站后面,则是悬崖和河谷。
下午1点半到2点,是沙马拉达站一天中最热闹的几分钟。5633次绿皮车从这里经过,停留数分钟。村民们提着鸡鸭、牵着羊,背着腊肉,坐火车到喜德、西昌等地赶集,或者走亲戚,送孩子上学。
由于远离公路,乘火车出门,是周边村民最为便捷的出行方式。沙马拉达站没有售票厅,乘客都是上车买票。车站旅客最少的时候,可能只有几个人,最多的时候,有近200人。
沙马拉达车站常年只有6名工作人员,全是男人。年龄最小的是今年30岁的站长薛东旭,年龄最大的是52岁的耿玉坤,他已经在站上呆了28年。
虽然每天只有一趟慢车停留,但沙马拉达是成昆线的必经之地,每天有22趟客运列车经过,此外还有不少货车。车站的任务,就是每过一趟车,都必须现场盯控,监视列车运行情况,联系协调区间邻站各单位,指挥列车是停还是走,确保运行安全。
车站6个人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当班时,必须将手机交值班站长,统一存放、统一保管,也不允许干与工作无关的其它事情,必须全神贯注做好接送列车工作,确保绝对安全。
“晚上,特别是后半夜车特别多。”耿玉坤说,成昆线是单向线,如果前方有来车,就要指挥对向来的车进1道或3道进行错车,此时如果犯困打瞌睡,很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千万马虎不得,“困了咋个办?只有猛喝浓茶提神。”
春节在站上团年 夜里翻看儿子照片
傍晚时分,起风了,呜呜地往门缝里钻。薛东旭说,沙马拉达被称为“风之站”,这里的风有多大?风大的时候,帽子都要被吹走。车站警务室安装的警灯,没几个月,就被风刮得四分五裂。
沙马拉达站地处偏僻,不通公路,车站职工要出行,只能乘坐慢车。缺少蔬菜,是这里的一大问题,而买菜,则要去喜德县城,往返一趟非常不便。所以车站职工吃得最多的菜,就是容易保存的土豆。
薛东旭和副站长王志刚,不仅是车站的“管家”,还兼任车站食堂的厨师。为了解决吃菜的问题,车站开辟了几块小菜地,种了萝卜、蒜苗等,但可能因为海拔高天气冷,长势并不好。
这两天,车站的水管又被严寒冻住了,拧开龙头,放不出水来。薛东旭和王志刚提着塑料桶,到1公里外的地方提水吃。
深山中的坚守,一年又一年,思念的滋味,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车站职工杨祥兵家住绵阳梓潼,1998年到沙马拉达站至今,一呆就是18个年头。他说,这个春节,又不能回家了,算下来,这18年,他只在家里过了一个春节。“刚来站上时,娃儿才几个月大,看嘛,现在他都已经18岁了。”
晚上,在宿舍,薛东旭掏出手机,翻看儿子的照片。他说,他也有一个月没有回家了,想儿子了,只有拿出手机翻翻照片,再打个电话。
薛东旭说,这个春节,站上职工大部分不能回家过年了。不过,他们已经商量好了,每个人从家里带点香肠腊肉、年货特产,就在站上团聚过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登林)5月17日,记者从凉山州国资委获悉,去年遭遇“8·31”特大洪灾的喜德县近日获得2320万元的资金支持,由凉山州及驻州省属、中央10户国有企业支援的这笔资金将分三年援建喜德县5个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