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意为本的喜德重建

四川日报 2013-05-23 16:35 大字

去年8月31日,喜德县遭遇特大洪灾。洪灾让河道改道,防洪工程成为了应急工程;全县2648户倒塌户需重建。

不管是应急工程征地,还是村民房屋重建,喜德县始终尊重民意。

□本报记者 钟美兰

急!急!急!

去年遭遇了“8·31”特大洪灾的喜德县,今年雨季整整提前一个月。

5月7日,喜德县降雨量达到50多毫升,猛涨的河水将该县正在修建的应急防洪堤面板冲刷掉一小块,这让喜德县水务局局长薛启宏着急。

5月13日,薛启宏头戴草帽,脚穿解放鞋,来回不停地在应急防洪工程施工的五个标段巡察,提前到来的雨季,让本就紧绷的神经再上了一根弦。

让他着急的还有,新建堤防13.58公里的应急防洪工程,预计工期仅有100天,可在征用土地和群众达成共识的过程中,第四标段就为此延迟动工20天。“工程再急,也得尊重民意,耽搁的时间,只能日以夜继追赶。”薛启宏说。

慢!慢!慢!

灾后8个月,受灾最严重的光明镇农光村82户村民依然住在帐篷里。“百姓还住在帐篷,我们心里比谁都焦急。”喜德县委书记曲木伍牛说,按照该县灾后重建规划,年底喜德县需要交出一份民房重建完成答卷。

灾后房子怎么修?修在哪里?喜德县委、县政府和群众一起完成这样的必答题。

从城市规划出发,该县确定光明镇农光村倒塌户统规统建,后来依民意,将选择权交回给群众,由群众自行决定自建还是统建,其间,花费了三个月时间。又历时五个月,喜德县政府和群众四次探讨四次改变安置点选址。“我们要速度,但让村民住上满意房子,我们宁愿放慢一点。”曲木伍牛说。

这一急一缓间,彰显的是政府执政的道与德。

A篇

应急防洪工程:

占地补偿的故事

孙水河被誉为喜德县的母亲河。去年8月31日,强降雨袭击喜德,孙水河水位陡涨,洪灾席卷全县17个乡镇,造成经济损失31亿余元。

洪灾后第六日洪水还未彻底退去,从外面请来的地勘人员就开始勘测。洪灾让河道改道,原本,孙水河在喜德境内最窄3米,最宽80米,改道后最窄80米,最宽160米,平均河宽120米。

破坏惊人,意味着恢复难度大,能否在下一年汛期来临之前避免灾难重演,考验的不仅仅是速度,还有喜德县政府的智慧。经过喜德县请示,凉山州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把防洪工程作为了应急工程实施。

书记给百姓算账

去年12月22日,孙水河应急防洪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喜德县马不停蹄开展前期工作,然而,刚征地,就碰上了“硬石头”。

光明镇光荣村村民李树德记忆中,依然残存洪水肆虐痕迹,可当政府提出征用他家1亩土地作防洪堤修建之用时,他一个劲地摇头。和大多数村民理解的一样,李树德认为灾前河堤在哪儿,防洪堤就该恢复在哪儿。

补偿标准和以往的不一样,更加放大了百姓意志和政府诉求的对立。在灾前孙水河整治第一期工程中,征用土地补偿标准为每亩7.2万元,在第二期中,补偿标准为5.5万元。此次,喜德县政府提出,按照土地复耕难度分为两种,好一点每年给予二级稻米补偿700斤,次一点的补偿650斤。这样的补偿方式,让村民很是担心。

薛启宏说,孙水河河水湍急,水势凶猛,如果按以往河道宽度修建,设计为20年一遇的防洪堤不能承受水势之重。而补偿标准,是窘迫财政之下的创新之举,以最低的每亩补偿5.5万元计算,征地约为2300亩,补偿资金已经过亿,而喜德县灾后重建的全部投入不过28亿元。

面对百姓担心,喜德县委书记曲木伍牛站了出来。2月20日,曲木伍牛在光明镇农光小学召开群众大会和百姓沟通,逾300人参加。

从9点开到12点,曲木伍牛一一回答百姓问题,政策分析抽丝剥茧。“只要土地政策不变,政府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来补偿,每年你要粮食可以要现金也可以。”换位思考的算账,群众担忧云开雾散。会议过后,绝大部分群众同意征地方案。

泡在工地守进度

民意沟通整整花了两个月时间,意味着应急工作工期缩短。这让身为县水务局局长的薛启宏高度紧张。

去年12月工程开建,五个标段施工队进场施工,除了向上汇报工作,薛启宏大多数时间都守在工地。“只有到了一线指挥才能时刻了解施工进度。”薛启宏说,全局人员分驻在五个标段,随时督促进度,他轮流巡察每个标段,能现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的晚上回局汇总意见。

正当如火如荼赶进度时,老天也来凑热闹,今年雨季整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5月7日降雨量达到50多毫米,猛涨的河水将三标段的防洪面板冲刷了一些。

5月13日,记者跟着薛启宏从一标段到三标段,泥泞难行施工路,脚穿解放鞋的薛启宏走起来如履平地。来到三标段,该标段负责人汇报,目前该标段正进入面板浇筑的攻坚期,能否把其他人马调集过来一起完成,薛启宏拿起电话马上协调。

雨水提前来临,除影响进度之外,质量更让人担忧。“防洪堤都是混凝土浇筑,雨水将原浆冲刷,混凝土的凝固性就要变差,影响工程质量。”薛启宏说,他将所有标段施工人员手机号码输入防汛办天气预报系统,每天发布天气预报。

办法想了不少,进度依然达不到计划。“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农田安全,我们在设计基础上,将左岸往上延长了80米,右岸延长了180米,增加了不少工程量。”薛启宏表示,预计在5月底完成的主体工程将会延迟到6月底,“会率先完成防洪线以下工程,确保雨季安全度汛。”

B篇

灾后重建:农光村的故事

洪灾过后,县委书记曲木伍牛面对这样一组数据:全县2648户倒塌户需重建。

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高山地区居住分散,不具有集中重建的可能,政府每户补贴2.5万元重建。冕山镇民主村等10个集中建设安置点,捆绑了新农村建设项目,目前正稳步推进。

唯有受灾最严重的光明镇农光村,让喜德县上下感到头疼。怎么建?建在哪?民意与规划不断碰撞。

重建站在十字路口

按照洪灾前喜德县城市总体规划,农光村将会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一条迎宾大道将穿村而过,再连接到县城的新区广场。

起初,农光村计划集中安置82户百姓,建一栋五楼一底小区,周边基础设施由政府投入,百姓购买房子,除了每户补贴2.5万元之外,每人50平方米以内,政府每平方米补贴200元。“住了楼房,养猪养鸡咋个办?”5月13日,农光村帐篷临时安置点,村民石成玉正在淘米做饭,他家有4.8亩地,种地养猪是他家的主要收入。

村民激烈反对,让干部们始料不及。“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民到居民转变,村民怎么不愿意呢?”5月13日,曲木伍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户五口人的家庭为例,每户补贴2.5万元,每人每平方米补贴200元,光政府补贴就有7.5万元,加上土地收储费用,平均每户政府得投入10多万元。“我们概算了一下,单单农光村集中建设这一块,投资就在1400万元左右。”曲木伍牛说,喜德灾后重建资金缺口较大。

农光村的重建站在了十字路口,作为光明镇党委书记,阿于木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不间断地开会和走访,大大小小的会开过十几次。”

安置方案尘埃落定

去年12月,喜德县两名县委常委带队、光明镇农光村和拉克乡四合村分别派出3名村民代表,赴都江堰向峨乡、汶川映秀镇、水磨镇等地考察灾后重建。“感触很深。”阿于木果说,映秀和水磨镇皆为集中安置,村民生活并无不便,尤其是向峨乡,在小区之外另辟一块地专门用来作为养殖小区,农光村所担忧的情况并未出现。考察过后,村民一传十,十传百,绝大部分群众接受政府意见,可依然有几户坚持己见。“既然如此,我们政府作出让步,不在城市规划之内,百姓可以选择自己修,政策一样,每户补贴2.5万元。”曲木伍牛说。

去年12月底,安置方案尘埃落定,82户重建户,70户签订集中安置协议,12户自建。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今年年初,政府根据建设成本和地势平坦条件先后选了四个安置点,可都被百姓否决了。直到5月10日,结合百姓反馈意见,喜德县在加油站后方选择了一块地势较高空地。“这块地获得百姓一致通过,不过因为不平整,平整费用估计会增加。”阿于木果说,安置点四处易址,出发点是为百姓节约建设成本,“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成本越低,以后群众购买成本也就越低。”经测量,该块土地面积约41亩,现已经进入地勘阶段,预计明年年初完成民房重建。

新闻推荐

60名老人入住喜德福利院

□阿西尔的本报记者钟美兰11月7日,喜德县社会救助福利中心院院坝里,老人们有的在下棋、打牌、健身娱乐,有的在喂鸡,给蔬菜上肥、松土。“在福利院感受到了温暖,这里不仅有娱乐项目,而且可选择做些力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