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开发 照亮凉山幸福路

四川日报 2013-01-10 17:42 大字

□罗连芬 本报记者 李清波 何勤华 钟美兰

住进新房村民不再挨冻

民生大事

彝家新寨建设规模推进

作为综合扶贫开发的先导工程,彝家新寨建设于2010年在凉山试点。

去年,凉山在彝家新寨建设中投入资金13.7亿元,对19656户村民住房进行了改造。根据规划,到2015年凉山将在彝区10个县建设1190个彝家新寨,惠泽近50万人。

与之前不同的是,去年凉山首次将15个极度贫困村纳入彝家新寨建设。今年,还将有15个极度贫困村纳入彝家新寨建设。

幸福观测点

雷波县海湾乡麻柳村

1月6日中午,记者乘坐汽车,在雷波县城去麻柳村的盘山公路上疾驰。

远处大山积雪茫茫,寒风吹刮在脸上生疼。

不过,寒凉的天气并未冰冻车里人奔赴麻柳村探寻村民生活的好奇和热忱。

去年,凉山州首次将包括麻柳村在内的15个极度贫困村纳入彝家新寨建设项目村。去年5月,麻柳村彝家新寨建设正式启动,12月底建设全面完成。

“你看那些新房子,现在村民们住里面已不再挨冻了。”就在车子临近麻柳村时,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丁远兴激动地对记者说。记者顺着丁远兴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山间矗立着栋栋洁白新房,硬化了的通村路蜿蜒前伸,新村的勃勃生机扑面而来。

走进村民白拉哈家时,他和家人正围坐在厨房的火堆旁,火堆上的三脚架支起一口大铁锅,锅里正煮着腊肉和圆根萝卜,香气四溢。

“彝家新寨建设让我们住进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白拉哈说,以前村民进城下山要走两个多小时,而现在只需1个小时。

麻柳村村支书熊尔古说,作为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130元的极度贫困村,该村去年被纳入彝家新寨建设项目村后,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全村141户中的78户村民住房进行了新建,对63户村民住房进行了风貌打造,另外还修了11.5公里进村硬化村道,建了8公里多的入户路。现在,麻柳村村民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卫生情况、人畜饮水、电网状况等得到全面改善。

“今年,村民们还要壮大养殖规模。”熊尔古说,麻柳村的羊全是在山上放养,肉质好。熊尔古说,今年村里准备搞1000亩脱毒马铃薯示范片建设,利用村里大量的荒山荒坡种植、嫁接2000亩的核桃。

莲花白换来崭新洗衣机

民生大事

特色农业加速产业化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凉山十大综合扶贫开发项目之一。去年,凉山的特色农业扶贫共落实资金16458.6万元。

种植业方面,凉山去年新增了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4个县,完成了1万亩增粮增收示范工程,16个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7万亩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试点项目。养殖业方面,凉山实施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省现代畜牧业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幸福观测点

美姑县井叶特西乡井叶特西村

1月6日下午,记者刚走进村口,村干部切吉拉日就说,你们来得不是时候。

记者还以为村民们不欢迎记者来访,没想到切吉拉日哈哈大笑起来:“现在,村里的莲花白已经卖完了,地里光秃秃的,你说来得是不是时候?”

“井叶特西村在彝家新寨建设中,突出产村融合,整村推进,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就是莲花白。”随行的美姑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吉巴古杰对记者说。

除了莲花白这一支柱产业,美姑县还结合该村实际,将美姑黑山羊和外出务工也作为该村的重要产业。该村美姑黑山羊年出栏1300多头,年产值达50多万元,村民们通过外出务工每年能挣回100万元以上。目前,井叶特西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村民勒则凤鸣感叹说,20年前,井叶特西村是美姑最穷的村之一,“儿子娶不到媳妇,姑娘嫁不出去”,而今,通过彝家新寨建设,村里居住条件、交通条件、卫生条件等得以改善,全村132户村民新建了住房。

今年,村民伍尔勒日家的莲花白换回了一台崭新的洗衣机。

去年,伍尔勒日家种植了6亩多莲花白,由于市场行情不错,卖了2万多元。今年元旦,他到县城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记者进屋时,他的妻子正用洗衣机洗衣服,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衣服都是手洗,高山上的水很冷,冻得手疼,现在有了洗衣机,方便多了。”她说。目前,全村共种植莲花白1000亩,村民种植积极性很高。

“要是运输莲花白的路修得更好,肯定会卖得更高。”伍尔勒日道出了许多村民心愿。该村的莲花白主要通过县道经雷波县运往成都、乐山、宜宾等地。2007年,持续降雨影响了道路通行,全村莲花白经济损失达50万元。

吉巴古杰告诉记者,目前,井叶特西村外运莲花白的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已被纳入乌蒙山片区(美姑)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目前该规划已上报至省相关部门,在2015年前有望得到解决。

路通了 开着汽车进大门

民生大事

农村公路超计划完成

作为十大专题扶贫项目,公路建设项目在凉山去年的扶贫工作中可谓浓墨重彩。该项目去年计划投入资金52亿元,实际下达9.3亿元,扣除不在10个彝区县范围内的资金43亿元,落实资金高达1.8亿元,占计划的192.9%。

去年,该州建成793公里农村公路。其中,建成通乡油路329.8公里,占计划的138.78%;建成通村通畅公路289.8公里,占计划的147.67%。

幸福观测点

喜德县拉克乡干拖村

1月7日,沿着喜德县拉克乡干拖村的村道驱车前行,路上可见拖拉机、三轮车穿梭往来,开车的干拖村村主任翁古不时地停下来和村民打招呼。

2012年,在省民委两项资金30万元和老百姓投工投劳的支持帮助下,干拖村修建起长30米、宽4.5米和高7.6米的便民桥。同时,该村利用彝家新寨建设公路配套资金20万元修建了1公里便民路,其中入户部分由国家出材料,村民自己投工投劳,由于修自家路,不少入户路宽度超过国家标准的1.5米,达到2.5米。

“便民路和入户路打通后,干拖村购买车辆的村民大为增加。”翁古说,目前该村已有大货车4辆、拖拉机8个,摩托车遍及家家户户。穿过一座便民桥,行驶1公里便民路进入村口,正赶上吉胡古体和两个兄弟为大哥家重修大门,忙得不亦乐乎。“入户路通了,家里打算买辆拖拉机,门槛太高了,得修整一下。”吉胡古体说。

吉胡古体今年32岁,上一次建新房是六年前他结婚时。吉胡古体告诉记者,因为路不通,光准备打基础的石头和沙都花了一个月时间,建完一座房子需要四个月。

更让吉胡古体郁闷的是,和通道路的邻村相比,活鸡和猪价格不仅每斤低0.5元,商贩还不愿意到村里来收购,需要用马车驮到村口。

路通了,马车“下岗了”,卖玉米、运材料再也不用人背马驮。吉胡古体打算买辆拖拉机跑运输。干拖村附近有一个矿市场,一天跑两次,一个月可以挣三四千元。

新闻推荐

凉山国企2320万元援建喜德

本报讯(记者徐登林)5月17日,记者从凉山州国资委获悉,去年遭遇“8·31”特大洪灾的喜德县近日获得2320万元的资金支持,由凉山州及驻州省属、中央10户国有企业支援的这笔资金将分三年援建喜德县5个受灾...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