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大雾 考验“通信保障铁军”
从1到1379
还记得1月6日的那场大雾吗?当天,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遭遇今年首场大雾天气,这也是入冬以来双流机场所遭受影响面最广、延误航班最多、波及范围最大、滞留旅客人数最多的一场大雾。
短时间内如此多人滞留,不仅给机场方面带来考验,通讯保障在这时也变得尤为关键。当天,四川移动在接到机场方面应急通讯保障的要求后,仅用27分钟,于当天中午12时许,将一辆TD应急通信车、二辆GSM应急通信车按要求到达双流国际机场,快速选好停放位置,传输、优化等多专业联动、紧密配合,随后,不到2个小时3辆应急通信车就全部开通,使得机场移动信号未出现间断情况,成为当天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实施通信保障的通信运营商。
这仅仅是四川移动1379次应急通讯中的一次,从第一次到第1379次,四川移动以责任构筑通信城墙,以行动诠释企业精神。每当危急关头,四川移动总是冲锋在前,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全力保障受灾地区通信畅通,为抢险一线构筑起一道道结实严密的通信“保障网”。
□姚晓敏 孙磊 万瑶图片由四川移动提供
大雾中的“冲锋”
按照省委、省政府、集团公司的要求,四川移动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快速反应的原则,结合近年来应急抢险工作经验,围绕突发事件后,如何第一时间收集信息、第一时间保障党政军通信指挥、第一时间恢复公众通信网,从组织机构、工作流程、预案体系、演练机制、预警监控、应急资源、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安全可靠、高效灵活、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体系。
时间回到1月6日上午,当天上午,四川移动通过网络运行实时跟踪,发现双流机场区域话务量、数据流量出现逐步加大的趋势,上午10时至11时,话务量比正常值增加130%。
虽然网络规模和容量暂能满足需要,尚未出现大面积拥塞的情况,但为避免给通信网络造成冲击、影响通话信号,四川移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依据经验对现场话务、数据需求进行预测后,当天中午12时许,一辆TD应急通信车、二辆GSM应急通信车按要求到达双流国际机场,仅用不到2个小时3辆应急通信车就全部开通。同时在后台对覆盖双流机场的2/3G室内外小区紧急扩容。
在首日的应急通讯过去后,四川移动对双流机场未来3天天气进行重点关注,安排现场优化人员对机场室内外进行每天不低于6小时的拨打巡测,不少于2次的WLAN体验测试。针对机场旅客集中点进行现场驻守;同时针对大雾天气超高车辆易因能见度低挂断光缆的情况,安排线路维护人员加强巡检和值守,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保障基础传输网络稳定运行。
从1月6日至1月10日,四川移动保障期间双流机场及周边接通率99.72%、掉话率0.02%,数据流量139.86GB,未发生大面积用户投诉和网络拥塞,确保了机场候机大厅及周边道路移动通信畅通。
在本次异常气候条件下,四川移动是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实施通信保障的通信运营商,由于反应积极迅速,措施得当有效,受到机场方和滞留旅客一致赞扬。
1379次的“锤炼”
能在27分钟快速反应,并在大雾天气中长时间坚守,这绝不是偶然。
自第一次参与应急通讯保障以来,通过参与1379次应急通信保障,四川移动逐渐建立起组织保障——靠前预防——应战力量的应急通讯“三道防线”。
组织保障:2011年9月,四川移动成立应急通信局,在省市两级均建立了应急组织专门机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各级应急抢险队伍分布于市(州)、县、乡(镇),能以最快速度提供应急通信保障,一旦有灾情发生,能第一时间通过网管系统、飞信系统、视讯系统、卫星电话、超短波收集灾情,实施应急指挥调度。
靠前预防:针对全省沿江、河、地势低洼地段、易发山洪、泥石流的区域,四川移动进行了全面网络隐患整改,编制完成无线、交换网等全专业的“红橙黄蓝”应急预案;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建设了59个世界领先的抗震型超级基站;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超短波应急通信网和覆盖全省地震灾区的卫星应急通信网。
应战力量:2010年7月成立的“四川省民兵应急通信保障大队移动民兵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坚持以“平时服务经济,急时解决困难,战时服务国家”的宗旨,利用卫星传输、海事卫星电话、单兵视讯等先进技术,在全省已累计执行通信保障任务1400余次。
“关键时刻,全靠有移动信号!”在凉山喜德县抗洪抢险现场,在攀枝花肖家湾矿难、南充仪陇暴雨等抢险救灾地区,这句话已成为现场人员的共识。在政府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四川移动这支“通信保障铁军”,为抢险救灾赢取了宝贵的时间,为人民群众筑起畅通的信息通道,受到各级政府、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勤华)5月30日,记者从凉山州司法局获悉,凉山州彝区普法大纲日前编制完成,确定机关干部、青少年学生和农村群众三大群体为重点对象,分类开展普法工作。大纲结合凉山彝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