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 节气的仪式感
24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翻开《新华字典》或小学课本,我们就能读到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用一个个文字和发音“刻画”出一幅充盈着中国人独特时序感的画卷。
“惊蛰、清明、谷雨、芒种、寒露、霜降、小雪……”仿佛每两个字都是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让人感恩生在华夏。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几乎没有任何气象观测仪器的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仅凭农业生产实践、肉眼观察、身体感受和分析思考,就归纳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这样一套简练优美的规律。这不仅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
《夏小正》一书是我国最早记录节气以及物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文字,其中所记载的内容和观察,是“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基础;战国末期,《吕氏春秋》已明确提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西汉,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地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以及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寒来暑往,四季更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我们的祖先曾按照这样的时令节序自然地生活,耐心地等待生活之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充分地感受生命的玄妙与广博。
如今,每个节气一如往常地承载着其独特的气息、美丽的故事、斑斓的情感,流过生活,经过城市。而在车流涌动、众声喧哗的大街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却往往太快,几乎难以停下来用心感受时光的流转,季候的变换。
那么,就让我们慢下来,用心去分享物候的乐事。从今日起,我们推出“西昌二十四节气”特别报道,讲述每个节气背后的历史由来、天文气候、农事活动、民俗节日、动物植物、多彩故事等,与您一起,找回二十四节气的仪式感,重拾二十四节气之美。
本报记者王亚
新闻推荐
加强自身建设 密切联系群众 达久木甲指导西昌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开展
本报讯10月9日,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木甲,州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龙建英,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邓洪明一...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