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从零“飞”到300+

烟台晚报 2019-09-29 09:50 大字

嫦娥四号着陆器彩色全景图。2019年3月10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300次飞行任务。2019年8月27日拍摄的“中国天眼”。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超级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2010年,中国第一个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2016年7月1日,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在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中,最大潜深达10767米,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使我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平台育婴室的恒温箱里得到精心照料。北京时间2018年1月25日,它们的“故事”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了!人们或趴在窗前、或等在旷野,凝视头顶的夜空,聆听来自宇宙的那曲《东方红》。那时,航天对于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个遥远的梦。

2019年3月10日,山间一道赤焰拔地而起,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大凉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中星6C”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这一刻,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刷新为“300”。“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是这一切的亲历者。他说,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巨变。

从研究室到试验基地,从大漠风沙到瀚海惊涛,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航天人从一穷二白起家,靠双手和算盘打出精确的轨道,凭脚步丈量出试验的数据,在戈壁深处创造出奇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东方红”跃然于世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北斗系统服务全球、嫦娥四号传回世界上第一张月背影像图……一部新中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第一个“100次发射”用了37年,第二个“百发”用了不到8年,第三个“百发”用时仅4年多。未来,我国还将开启探索火星、从月球采样返回、完成空间站建设等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感慨:“在艰难险阻中求突破,每一个梦想成就更大的辉煌。”

浩瀚宇宙,是中国航天的舞台。随着发射次数不断增多,普通人的太空梦也不再遥不可及。通过北斗导航卫星、风云气象卫星等卫星资源的应用,航天走进千家万户,造福大众。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经过一代代航天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努力,正逐渐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新板栗上市糖炒栗子的香味你闻到了吗?

市民闻着香味来购买板栗。新板栗上市糖炒栗子的香味你闻到了吗?糖炒栗子的香味你闻到了吗?文/图...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